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

2015-07-03 08:01肖瑞英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教学评价教学目标

肖瑞英

摘 要:情境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情境要适合学生的探究能力。适度、高效的情境才是我们应追求的情境,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情景创设宁缺勿滥。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建构知识以帮助,是学生建构新知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思维成果的欣赏者,起到教师真正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教学目标;情景创设;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43-01

新课标新理念的精神已经深入到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也有不少与新课标的理念形似神异的课堂教学,表面看上去好象是很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但实质上远离新课标的精神,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这里我就当前这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点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教学目标拟定的偏向

新课标强调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需得到进步和发展。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由于传统教学侧重双基,一些教师为创新课堂,突出后两个目标,把最有数学本质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弱化、削减。有的课堂是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只顾外在形式而不顾数学教学的本质。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觉得玩得快活开心,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对数学知识的感悟不是很多,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背离了新课标的精神的。我们教师必须对课程目标有明确的定位,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二、情景创设的泛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去研究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数学知识,这一共识也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但是,过多的情境、虚假的情境,毫无意义的情境在我们课堂里屡见不鲜,似乎没有情境创设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把情境创设看成数学教学中引入课程内容的唯一合理方法,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是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创设情境呢?是不是所有情境创设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呢?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给出了明确答案,他指出,情境设置一个重要标准是:不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情境应是知识生成的环境;情境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情境要适合学生的探究能力;情境要能促进知识的生成。适度、高效的情境才是我们应追求的情境,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情景创设宁缺勿滥。

三、课本、黑板、粉笔的淡化

在有些教师的心中,好象传统一点的课就不是好课,非得在有些地方标新立异才是好课。在一些观摩示范课上,也常常发现教师和学生几乎不用课本,就连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也无一例外被换掉。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整合、灵活运用这未尝不可,但绝不能完全抛弃教材。课本毕竟是老师教学的材料,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课本教材里凝聚着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是科学的方法,任何形式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相对来说,离开了课本教材的教学更不易把握教学的尺度。

四、主体主导地位的失控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要由单纯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已不再是权威,教师精心组织教学,真诚与学生合作,师生形成和谐、民主、互动的关系。但我们有些教师很容易从一端走向另一端,形成认识上的偏颇,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今天的“一切不管”,淡化了教师的自身作用,以至逐渐迷失自我。有的教师盲目张扬学生思维个性,课堂任随学生东拉西扯,而对数学本质的东西却不加以提升、引导,使学生思维还停留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对的,但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灵活运用。新课标反对教师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反对教师牵着学生的思维走,但同时也反对教师无边际地跟着学生的思维走。一些教师为追求课堂生成,上课时随着学生转,能走多远走多远,以为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才能让学生建构出知识来。其实这是对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一种误解。于是课堂上,不管什么情况的探究都轰轰烈烈地展开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让学生探究;一些深奥、枯燥、隐晦的概念也让学生探究,这样的探究只是一种形式,除了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没有什么别的作用。其实,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建构知识以帮助,是学生建构新知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思维成果的欣赏者,当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在关键地方进行适时点拨,这才起到教师真正的主导作用。

五、教学评价的失真

新课标倡导多元评价、多样评价,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但很多教师只是浅显地理解成教学评价就是赏识与表扬,误认为“评价学生”就是“夸奖肯定”。一些虚情假意的评价应然而生,赏识语言尤为空泛。不管问题是难是易,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思维深度,老师一律表扬道:“你真聪明,给他掌声。”“棒棒棒,你真棒”于是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掌声,此后掌声不断,表扬声此起彼伏。但本人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鼓励与赞美是课程倡导的,但要适度。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但还需公正的,教师完全有理由也应该对学生说“不”。有的学生回答完全错误,老师也不敢指出,还要说很好,这不是误导吗?教学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应该适当地评价,让评价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赞赏和帮助的话语中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擦亮我们的眼睛,洗净我们心灵,从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我们的课改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教师和学生们一起伴着“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木端.小学数学教学误区与改进策略[J].云南教育.2010(34).

[2] 黄利民.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理性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教学评价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情景创设的作用和策略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