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英语口语中的口误现象及自我修正行为

2015-07-04 06:58王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7期

王上

摘 要:口误是言语失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习者都会遇到口误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英语口误的基本类型,尝试探讨各种因素导致的口误现象。自我修正是说话人自动修正其话语错误的一种语言现象,这种行为能够反应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心理状态。本文通过探究英语中的口误现象和自我修正行为,从而在外语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上得出相应的启发。

关键词:英语口误  口误原因  自我修正  语言水平

一、引言

口误广泛地存在于日常语言中,是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都会遇到口误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英语学习者在平时日常交际中英语口误与各种因素的关系。自我修正与自我监督行为是说话人自动修正其话语错误并在口误前形成的心理过程的一种现象。理论上认为自动的错误修正行为和自我监督行为能够反映语言学习者的总体语言水平并反映其内心世界。

二、英语口误现象,口误类型以及原因

口误又称“舌误”。口误现象并非因发音器官错位或字词意义理解错误而导致的发音错误。还有许多口误可能被忽视,因为听话人在头脑里有一套期望交际装置和自动纠错机制,即使说话人表达有误,听话人也能按自己的期望理解而不会产生交际障碍。在英语学习过程和交流过程中,也会遇见口误现象。常见的英语口误类型如下:

(1)转移:一个语音分割段从适当的位置消失,出现在其他地方。如:Target: She decides to hit it. Error: She decide to hits it。

(2)倒置:两个语音单元相互调换了位置。如:Target: getting your nose remodeled. Error: getting your model renosed。

(3)提前:后面的语音单元取代了前面的语音单元。如:Target: reading list Error: leading list。

(4)延缓:前面的语音单元取代了后面的语音单元。如:Target: black boxes Error: black bloxes。

(5)添加:添加了语言内容。如:Target: We Error: We and I。

(6)减少:减少了语言内容。如:Target: unanimity of opinion Error: unamity of opinion。

(7)代替:一个语音分割段由其他成分代替。该成分并不在句子中。如:Target: Where is my tennis racquet? Error: Where is my tennis bat?

(8)混合:在说话中人脑中多想了一个成分,两个词混合在一起。如:Target: person/people Error: perple。

在英语口语中,产生口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心理因素

(1)潜意识影响。如果让一个人自由地谈论自己,人们会发现不管他之前的心理戒备多么强烈,肯定会在某个时刻释放出自己的潜意识,脱口说出真实的想法。这就是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口误”(Freudianslip)。

(2)心理语言学影响。研究表明,言语是事先计划的,在言语生成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失误。词汇是从语义和语音两个层面组织起来的,因此口误往往在语义或语音上有相似之处。

(3)说话者自身状态影响。当说话者在疲劳、匆忙或处于一定压力的状态时,口误往往也容易出现。

(4)译员知识和能力影响。由于口译员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的限制,英语口译人员与谈话者有时也会出现口误现象。例如“fourteen”与“forty”发音比较相像,口译员如果没有听清楚,很可能译错。

(二)社会文化因素

(1)社会因素影响。当说话者被动经历一些令其悲伤或紧张的话题时,口误出现的频率也较高。

(2)母语影响。英语学习者受原有的母语的影响,讲话往往习惯于用母语的方式,特别是语法、词序、句式结构等。

(3)特定情形的需要。生活中有些口误是为了取得一定的幽默效果而故意设计的。例如在英语文艺作品里的特定情形中出现的爆笑口误片段。

三、口误前的自我修正现象

自我修正是“说话人对自己话语中的错误进行的修正”( van Hest, 1996)。自我修正在外语学习和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修正是监察过程的显性表现,说话者发现输出有错误或不恰当时,便会阻止自己的语流,自发修改。一般情况下,当说话者察觉自己将要发生口误前,便进行自我修正。根据调查相关现象,总结常见的口语中的自我修正如下:

(一)不同信息修正

We have some v—you have vegetarians in your family.

(二)错误修正

a.语音错误修正:I have a /nalf/ nice bag.

b.形态错误修正:The man have has got his bags.

c.词汇错误修正:I have to rent it for 30 people, and its max—minimum.

d.句法错误修正:I don t I m not interested in Chinese food.

(三)恰当性修正

You have to we have to keep in touch.

a.词汇恰当性修正:She is very kind she feels very kind.

b.插入恰当性修正:I see a dog an English dog.

(四)重新组织语言修正

We will reflect to you in another letter we will answer you.

四、对外语学习及外语教学的启示

在外语语言学习中,为了消除口误以及口误带来的负面影响,口译人员应当增强自身知识结构以及心理素质,消除心理压力。同时要重視文化差异,扩大知识视野,在不应当出现口误以及译错的情况下,消除干扰,避免在口译环境和人际交往中出现过多的口误以影响有效的沟通。

同时,根据分析出现英语口误前的自我修正现象,对外语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有相应的启发。外语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口语表现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自我修正采取包容的心态,还应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多让学生做口语练习,并鼓励学生扩大知识面。

五、总结

口误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多类型的英语口误现象的出现涉及复杂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须从口误的原因分析,来掌握减少口误的策略。通过研究出现口误前的说话者出现的自我修正行为,有利于帮助外语教学方法的改进,从多重方面减少英语口语中的失误,提高沟通效率。

参考文献

[1] 高桂香.英汉语口误对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 杨柳群.英语水平对英语学生口误自我修正行为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02(4).

[3] 喻爱华.英语口误形成的原因及言后效应[J].考试周刊,2011(8).

[4] 张春超.口误现象类型、原因及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6).

[5] 张娟,文旭.口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