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史论类课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究

2015-07-13 11:23沈福实延边大学美术学院133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4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沈福实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133000)



美术学科史论类课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究

沈福实(延边大学美术学院133000)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广泛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通过合作和互助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西洋服装史》课程教学中采用的合作学习及其效果。该课程的合作学习,既赢得了学生积极的反应,也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虽然也有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是我们已认同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把它继续推广下去。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史论类课程;高等美术院校

本文为2014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美术学科史论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吉教高字[2014]46号)的研究成果。

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其中前两个问题涉及到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就大学而言,那就是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各门课程教学大纲里所规定的具体内容,而这些内容不断地进行修改或重新制定。而“怎样学”这一问题,是所有的教师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我国的中小学早已开始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拿出了多种教育方法并付诸于教育实践。而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美术院校的史论课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与具体实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少学校仍然坚持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系统的、细致的讲解,形式也比较单一,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被动的接受,把教学引入只让学生死读书本、不注意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和创新能力的羊肠小道。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不足,高等院校的各科教学中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动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也是其中之一。鉴于此,笔者作为美术学科史论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者,针对《西洋服装史》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实践,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最核心的要素是相互依赖与责任分工,即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赖为基础,依靠各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这一概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形成了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也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创新教学的极好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引发学生间的竞争,竞争奖励结果所提供的成功机会也很少,同学之间往往相互排斥,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与互助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学习,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合作学习还有一个优点是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将个人融入这个小小的集体中,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及其成果

笔者多年从事美术学科史论类课程教学,特别是近几年在《中国服装史》《西洋服装史》《消费心理学》等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现以《西洋服装史》课程为例将自己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经验、存在的问题等简要叙述如下。

我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西洋服装史》课程开课学期为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在第一节课里向学生讲清了分组的原则、合作学习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学生要做什么。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与合作,因此特别重视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合作学习的研究者认为,小组的组建4-6人为宜,我们是由4名学生来组成一个小组,分组时,既考虑到上一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男女生搭配,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组合的机会,分组出现问题时,教师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发挥其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组合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确定小组后,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目标具体实施,并要求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电子文件和PPT,各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PPT汇报,然后同学互评、教师点评,最终由教师对各学习小组进行了本次学习的综合成绩评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与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这是合作学习倡导者们的最初出发点。因此,成绩的评定也采用了绝对评价的方式。传统的评价形式多是竞争性的,学生只关注自己在班级里的位置,排在前面的学生就是分数的优胜者,这种相对的评价方式,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差生的出现,只会引发学生间的分数的竞争,会妨碍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及时掌握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开展交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使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西洋服装史》课程里实施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得到了平等参与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通过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并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小组内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减少了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情绪,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也需要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其中之一就是要提高学习小组的运行能力。我们的大学生长时间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缺乏集体活动的实践经验,即使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也缺乏集体活动的调控能力。如果开课一时,就使学生掌握一些集体实践活动相关的基础知识或进行组长的培训,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合作学习的实施可能会加重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学习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等。

三、结语

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合作学习模式恰好适应了学生主体的教学需要。特别是高等美术院校的学生既要掌握精湛的艺术技巧与表现才能,要有广博的学识修养和创新精神,同时要有人际交往能力和协同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同时解决这两大课题。合作学习虽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和所有的学习任务,只要科学地开展合作学习,掌握合作学习的运作理念、合作的方式、合作的时机、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福泉.合作学习探究[M].海潮出版社,2001.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任迎迎.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殷晓琳.合作学习在高校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李芸.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艺术生阅读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