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的实践与思考

2015-07-13 16:00郑迎周欢红金鑫鑫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7期
关键词:群众工作

郑迎++周欢红++金鑫鑫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在社区管理网格化的基础上,依托108片区,整合资源,健全机制,推进党员志愿行动,使党员引领服务,邻里守望和谐,有效加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给我们带来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党员志愿者;群众工作;服务群众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7-0034-02

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全镇户籍人口3.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占户籍总人口29%。党员2520人,退休党员占50.8%。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社会管理难度加大。泖港镇依托108片区推进党员志愿行动,收到良好成效。

(一)点面结合、整合资源,夯实工作基础。一是整合区域资源,建立党员志愿服务108网格。以土地面积、人口规模、居住户数、产业户数等为划分标准,将全镇5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划分为108个片区,在每个片区建立邻里守望服务点,要求全体党员到居住地服务点报到,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二是整合党员队伍,形成社区志愿服务骨干力量。全镇共有注册党员志愿者1000余名,将党员志愿者组成专业类、技能类、综合类三类服务队。专业类由镇志愿服务中心负责组建,以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专业为主,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帮助、医疗养生等志愿服务;技能类由各村(居)为单位进行组建,将到社区报到的志愿者组织起来,提供理发、维修、调解等志愿服务,根据需求配送至各服务点;综合类则以各服务点为单位,以社区退休党员为骨干,带领“有时间、想奉献”的群众参与提供日常走访、送医配药、聊天谈心等各类关爱服务。三是整合共建力量,激发党建促民生活力。积极运用党组织城乡结对帮扶、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等载体,做好困难帮扶、就业援助、社区服务等工作。目前,已有市级党组织8家、区级党组织16家、本镇“两新”组织54家与泖港镇90余户困难家庭结对,平均每年解决助残助困岗位200余个,居家就业岗位50余个。索伊电器党组织“百户百台家电、免费保养到家”服务、杏花村党组织“中秋空巢老人送关怀”服务等已形成泖港百姓熟知的志愿服务品牌。

(二)健全机制、完善保障,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深化组织架构,突出零距离服务。建立“镇志愿服务中心、村(居)志愿者工作站、(片区)邻里守望服务点”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处在最末端的邻里守望服务点负责人均在相应网格内产生,党员优先考虑。群众需要帮助时,能第一时间找到志愿者,实现从“八小时”工作延伸为“全天候”志愿服务。二是注重制度建设,突出规范化服务。每个邻里守望服务点都进行统一的挂牌,上墙公布服务指南和相关制度,设立志愿服务台账。同时,建立完善的招募注册、需求对接、台账记录、公开承诺、表彰奖励等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三是坚持需求导向,突出精准性服务。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九大类关爱服务项目。针对高龄老人开展的“天天嘎讪胡”、“爱心送医车队”、“爱心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看病陪护、聊天谈心、上门理发、代购药物、代缴水电费等贴心服务,实现“困难不出片区、关爱就在身边”。四是公开身份承诺,突出示范性作用。首先是亮身份。每户党员家庭门口统一制作“党员家庭”标牌上墙,亮明党员身份。党员志愿者还在志愿者工作站内上墙亮身份,公开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以方便提供服务。其次是亮特长。制作《党员志愿服务通讯录》,亮明党员志愿者的特长、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以菜单形式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各类志愿服务。再次是亮承诺。与志愿者签订服务承诺书,明确服务项目、服务周期、服务频率、具体要求等,将各服务点《党员志愿者公开承诺》统一上墙,接受群众监督。

(一)党员成为“五员”,邻里守望和谐。一是党员成为“宣传员”。当党委、政府发布一些紧急信息时,各片区的党员志愿者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知宣传到位,确保知晓率达到100%。如在2013年金山水污染事件中,泖港镇受到影响,凌晨4点半发出紧急停水通知,各服务点负责人带领的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分片包干,短短30分钟内,受污染影响的8100户居民全部得到通知并做好应对准备,将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二是党员成为“巡查员”。各服务点的党员们是社区平安的守护者,每天都戴着红袖章在所属区域巡逻,观察片区内有无可疑人员进出,检查安全隐患。如田黄村的一名党员在巡查中发现路灯不亮,和电工一起想办法做了临时路灯,解决晚上的照明问题。三是党员成为“联络员”。志愿者在日常走访、陪护过程中积极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和需求,对于无法解决的诉求及时上报村(居)协调解决,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同样在水污染事件的处理中,全镇一半区域停水,一户人家正在办喜事,为缺水急得团团转。服务点负责人知情后,第一时间将情况向上反映,不久区消防支队就送来了800升水,解了燃眉之急。四是党员成为“调解员”。老党员对社区情况熟、威信高,遇到村里有重大矛盾或突发事件时,他们能够较好地承担起解释和疏导工作。如米市渡渡口大修停运后,新建村里20多名村民因为担心出行问题,聚集在一起准备上访。党员志愿者们了解情况后,一部分出面进行劝导,一部分人员及时向村里反映情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渡口停运当天,用于接驳的72路公交车就通到了村民家门口。五是党员成为“服务员”。党员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全天候服务”的承诺,为困难邻里排忧解难。泖港居民区一位独居老人半夜突然头晕吐血,服务点负责人志愿者老沈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在家属到医院之前,不但垫付了大额医药费,还当起了“临时儿子”,端茶倒水,配药送饭。

(二)经验与启示。泖港镇基层党组织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一是探索了在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新路径;二是创新“社区管理108模式”,构建了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模式;三是健全工作制度,提供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载体,使基层党的建设在服务群众中深深扎根,在服务群众中体现了价值。

(一)强化服务观念。发挥服务群众功能,要求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基层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通过服务凝聚人心赢得人心,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提升服务能力。一是配强基层班子,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建强服务队伍。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如决策、组织、学习、创新、协调、依法办事能力等,从而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三是转变服务作风。建立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干部转作风、树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三)健全服务机制。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制度,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激励考核机制,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把服务成效、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核心要素,建立健全双向融合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作者郑迎系中共松江区委党校副教授;周欢红系泖港镇党委宣传委员;金鑫鑫系中共松江区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周奕韵

猜你喜欢
群众工作
高校共青团干部联系青年工作模式探索研究
浅谈当前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形式与方法
互联网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农村群众工作需巧用新媒体
“融入式”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机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