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思考

2015-07-13 01:11马来平
海峡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科技知识农村妇女科普

马来平



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思考

马来平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当前我国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在全体居民中最低,成为影响全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短板,在影响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高的诸因素中,文化程度偏低不容忽视。科技知识在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随科技知识的增加而递减、科技知识对拥有科技知识较少的人群科学素质水平的影响较大,这一科技知识和科学素质非均衡性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文化程度偏低乃是制约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从科技知识普及入手,着力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其中,营造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浓厚氛围、突出农村妇女科普工作的重点、创新农村妇女科普工作的形式、着力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意识、为农村妇女创造良好学习条件与环境、实现农村妇女技术与技能培训的立体化和网络化、引导农村妇女在科技创业中提高素质、兼顾深层科学素质的普及和重视县市科协领导班子的建设问题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农村妇女 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普及

随着2006年国务院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发,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不过,也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加强。例如,我国农村广大妇女的科学素质较低的问题就十分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13亿人口有近7亿生活在农村,其中妇女占48%,达3亿之多。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是一件事关全国公民科学素质全局的大问题,开展提高我国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端正对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认识

对于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缺乏认识的情况不仅在相当一部分普通党政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而且在基层科协领导干部中也大量存在。因此,端正对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认识不容忽视。大致说来,关于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深远意义,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认识: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不少农村呈现种地农民老龄化和女性化,“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60%以上”,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要求增强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参与发展的能力。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2)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妇女在家庭中的妻子和母亲的双重角色,使得他们成为联系家庭所有成员的纽带,是家庭和谐的主导力量,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将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而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所以,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乃是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3)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环节。在全民科学素质中,农民的科学素质低于其他人群,而在农民的科学素质中,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又低于男性农民。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水平提高具有较大制约作用。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环节。

(4)影响我国下一代成长的重大因素。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乃是影响我国下一代成长的重大因素。

(5)提高农村妇女生活质量的基本途径。现代社会已经高度科学化。一个人的科学素质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试想,当今一位农村妇女对所有的家用电器都不会用,其家庭生活质量将会是怎样呢?

2 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现状与问题

2.1 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是影响全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短板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

(1)对科学术语的了解程度。用于测试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科学术语为“分子”、“DNA”、“Internet(互联网)”和“辐射”等,共计4个。在性别差异的比较上,女性公民了解科学术语的比例低于男性公民2.7~5.5个百分点;在重点人群差异的比较上,农民了解科学术语的比例低于城镇劳动者13~28个百分点;在城乡差异的比较上,农村居民了解科学术语的比例低于城镇居民14~24个百分点。

(2)对科学观点的了解程度。用于测试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科学观点为“光速比声速快”、“我们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地球的板块运动会造成地震”等,共计18个。在性别差异的比较上,女性公民了解科学观点的比例低于男性公民1.3~10.7个百分点;在重点人群差异的比较上,农民了解科学观点的比例低于城镇劳动者7.9~22.8个百分点;在城乡差异的比较上,农村居民了解科学观点的比例低于城镇居民6~22个百分点。

(3)对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用于测试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科学方法为“科学地研究事物”、“对比实验”和“概率”,共计3个。在性别差异的比较上,女性公民了解科学方法的比例低于男性公民1~3.2个百分点;在重点人群差异的比较上,农民了解科学方法的比例低于城镇劳动者8.8~20个百分点;在城乡差异的比较上,农村居民了解科学方法的比例低于城镇居民7.4~19.1个百分点。

(4)对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了解程度。用于测试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了解程度的题目为:对“求签”、“相面”、“星座医预测”、“周公解梦”和“电脑算命”5种迷信现象的相信程度。在性别差异的比较上,女性公民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例低于男性公民近10个百分点(女性:59.9%,男性:69.8%);在重点人群差异的比较上,农民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例低于城镇劳动者0.9个百分点(农民:63.8%,城镇劳动者:64.7%)。

上述四项数据[1]表明,在科学知识(用科学术语和科学观点两项指标测量)、科学方法和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了解程度上,农民显著低于城镇居民,而在全体居民中,女性公民又低于男性公民。可见,在科学素质上,农村妇女既低于城镇女性公民,也低于男性农民,在全体居民各人群中最低,已足以构成影响全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短板。

2.2 文化程度偏低是制约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高的内在原因

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为什么低?或者说影响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当说这个问题十分复杂。诸如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妇女本人的家庭和个人状况等,都是影响因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予特别强调的是以下几个原因:

(1)农村科学传播渠道不畅。科普到了农村,在一些地方往往流于形式。例如,上级要求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成绩”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考核指标,于是,地方政府下发了有关文件。可是,有的基层干部告诉我们,到了农村,所谓科学素质考核主要是检查有多少科普宣传栏、做过几次培训等。不仅考核指标粗放,而且统计数据也大有水分。这表明,一些地方的农村科普有名无实,不过是花架子而已。

(2)农村妇女家庭负担沉重。在调查研究中,一些妇女干部和妇女代表反映,现在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负担十分沉重。除了照顾孩子,做家务、照顾夫妻双方的老人以外,还要下田种地。整天忙得团团转,闲暇时间少,没工夫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这种情况是有相当普遍性的。

(3)农村妇女遭受传统观念束缚。多年来,尽管我国的妇女解放成就辉煌,男女平等得到了法律保障,但在农村,妇女解放依然不够彻底。特别在思想观念领域,许多封建思想的残渣余孽仍有一定的市场,束缚着广大农村妇女。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夫唱妇随”“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女不嫁二男”“多子多福”“嫁出去的闺女,泼出的水”等。这些陈腐的思想观念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妇女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致使农村妇女科学意识不高。在调查研究中,有的基层干部告诉我们,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科技意识不高。最典型的表现是对科普活动热情不高,只要是集中开会,即便是技术下乡活动,不发点小礼品,往往就很难召集。

(4)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偏低。我们在调研时,有的地方干部就当前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30岁以下人群中,高中以上占20%,初中占70%,小学以下占10%;30~40岁人群中,高中以上占10%,初中占55%,小学以下占35%;40~50岁人群中,高中以上占5%,初中占40%,小学以下占55%;50岁以上人群中,文盲占60%~70%。

这组数字是毛估,而且有地域的限制。但是,可看出农村留守妇女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数;老年妇女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数量巨大。

在上述影响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高的诸项原因中,农村科学传播渠道不畅、农村妇女家庭负担沉重和农村妇女遭受传统观念束缚等均属于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低的外部原因,而文化程度偏低属于农村妇女自身的内在原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偏低问题,正确评价文化程度偏低在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中的地位。

3 科技知识在科学素质中的地位问题

按照《纲要》关于科学素质的界定,即“全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技知识当属于科学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在众多的科学素质构成部分中,科技知识的地位如何?《纲要》没有明确讲,但这个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如何处理普及科技知识和普及科学素质其他组成的关系问题,进而直接关系到如何看待文化程度偏低在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中的地位问题。因此,它是科普工作一个不容回避的基础理论问题,自然也是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工作的一个不容回避的基础理论问题。

关于科技知识在科学素质中的地位问题,本文认为有以下三个观点需要强调:

3.1 科技知识对于科学素质的其他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作用

科技知识反映了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技术知识则一般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而形成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前者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结晶,后者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手段。科技知识使人类增进了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了解,提高了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能力,实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因而是人的科学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这一点决定了科技知识对于科学素质的其他构成部分将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具体说来即是:

就科学方法(包括技术方法)而言,科学方法产生于科学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新的知识产生通常需要新的方法。所以,在科学层面,凡重大科学发现往往同时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变革;其次,科学方法是行动中的理论。科学方法的背后往往有科学原理的支撑。例如,统计方法奠基在统计学之上;农民合理施肥的方法,是以关于化肥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就科学思想[2]而言,如果在“重大科学理论或学说的含义”的意义上理解科学思想的话,那么,科学思想指的就是科学理论本身或科学理论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或社会学思想等。此时,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是难分难解、形影不离的;如果在“一个人对科学本质和科学各侧面所持有的基本观念” 的意义上或在“对于科学所持的一种相信、尊重、依赖和热爱的积极态度” 的意义上理解科学思想的话,那么,由于系统化和真理性的知识是科学多侧面内涵的基础成分,所以,科学知识也必定是科学思想的基础。

就科学精神而言,在科学素质的所有成分中,它的抽象程度是最高的。也正因为此,人们一般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和升华,就是说,它也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3.2 科技知识是科学素质的表层部分

尽管科技知识是科学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它对于科学素质的其他构成部分乃至科学素质整体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它在科学素质中仅只是表层部分。原因在于科技知识具有以下先天的局限性:

首先,科技知识在科学素质中的作用巨大,但也有限。作用巨大已如上述,作用有限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宏观上,科技知识所达到的界限是有限的。人们公认,科技知识的发展是一种加速度运动,或者通俗地讲,是爆炸式增长。随着科技知识王国疆域的迅速扩大,人类未知领域的疆域也同样在迅速扩大。所以,人类理性所能达到的疆域永远是有限的。而在未知领域,很容易滋生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思潮。所以,单靠科技知识,人类无法应对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思潮的进攻。其二,微观上,科技知识疆域广大,但人生苦短,一个人一生中所能学习和掌握的科技知识是相当有限的。因此,依靠科技知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尽管有很大作用,但作用有限。

其次,科技知识只能提供真理原则,不能提供价值原则。从根本上说,为了达到生存与发展的理想目标,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必须遵循两方面的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前者要求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后者则要求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这也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提出的“两个尺度理论”:动物只有一个尺度,即它那个物种的本性;人却有两个尺度,一是客体尺度,即对象的本性和规律,二是主体尺度,即人自己的本性和规律。正是由于这两项原则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所以,它们构成了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人的各个方面素质的两项基本内容。

显然,科技知识只能为人类提供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如何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界的原则即真理原则,而不能提供价值原则。价值原则靠什么来提供,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科学精神。

著名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论及科学精神时指出:“科学的精神特质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这些规范以规定、禁止、偏好和许可的方式表达,他们借助于制度的价值而合法化,这些通过戒律和儆戒传达、通过赞许而加强的必不可少的规范,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化了,因而形成了他的科学良知,或者用近来人们喜欢的术语说,形成了他的超我。”[3]在这一关于科学精神的经典表述中,默顿明确地告诉人们,科学精神是约束科学家行为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通常已经内化为科学家的科学良知,为科学家所自觉遵循。事实上,我们不难理解,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告诉人们,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科学家的最大需求是什么,应该追求什么,应该避免什么。推而广之,科学及所应遵循的科学精神,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所有的人。

3.3 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存在一种非均衡性的正相关关系

3.3.1 从整体上看,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

由于科技知识是科学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它对于科学素质的其他构成部分乃至科学素质整体具有基础性作用。所以,从整体上看,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之间应当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前不久,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这一推断。

首先,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随文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具体数据是: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高达13.2%,大学专科、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依次下降至8.9%、3.9%、1.6%;小学、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最低,分别为0.6%、0.1%[1]。

其次,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公民“科学素质指数”①随文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具体数据是: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的科学素质指数最高,为74.5;大学专科、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公民的科学素质指数依次下降至68.6、60.5、51.1;小学、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公民的科学素质指数最低,分别为39.8、30.6[1]。

3.3.2 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非均衡性的

由于科技知识的作用有限,而且在科学素质中居于表层地位。所以,从理论上说,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应当是非均衡性的,即科技知识在科学素质中的作用应随科技知识的增加而递减。换言之,在拥有科技知识较少的人群中,科技知识对他们科学素质水准的影响较大;而在拥有科技知识较多的人群中,科技知识对他们科学素质水准的影响较小。如果假定一个人群所拥有的科技知识和他们的文化程度大致正相关,那么,可以认为,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上述推断。

首先,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科学素质提升的幅度相对逐渐降低,这也就意味着,科技知识在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知识的增加而递减。小学文化程度、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数是小学以下程度人群的6倍,遥遥领先于其他不同文化程度段人群之间的比值,而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数是大学专科文化程度公民的1.48倍,比其他任何不同文化程度段人群之间的比值均低。这也就意味着,在拥有科技知识较少的人群中,科技知识对他们科学素质水准的影响较大;而在拥有科技知识较多的人群中,科技知识对他们科学素质水准的影响较小。

其次,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科学素质提升的幅度相对逐渐降低,科技知识在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知识的增加而递减。只不过,在文化程度较高和较低两端的情况略有变化:公民科学素质指数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较之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公民科学素质指数提高幅度最小的是依然是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较之大学专科文化程度的人群。由此可见,在拥有科技知识较少的人群中,科技知识对他们科学素质水准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在拥有科技知识较多的人群中,科技知识对他们科学素质水准的影响相对较小。

既然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而且这种正相关关系是非均衡性的,即在拥有科技知识较少的人群中,科技知识对他们科学素质水准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文化程度偏低,再加上原有文化知识的遗忘和退化,必定会严重影响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水准,甚至已经构成制约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水平提升的首要因素。

4 从科技知识普及入手,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

既然文化程度低是制约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水平提升的首要因素,那么,就应当从科技知识普及入手,制定倾斜政策、整合社会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水平。具体说来,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4.1 营造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浓厚氛围

鉴于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对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具有较大制约作用,应当把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水平当作落实《纲要》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为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一种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浓厚氛围。例如,中央和省级电视台开设农村妇女学科技、用科技的专题频道;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旨在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宣讲活动;精心组织专家编写适合各年龄段、各种类型的农村妇女阅读的“科学素质读本”;各级财政设立农村妇女科技教育基金;各级政府定期对妇女科技创业带头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以及在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基层干部进行表彰等。

4.2 突出农村妇女科普工作的重点

原则上说,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诸如恋爱婚姻、妊娠与生育、子女教育、生理与心理、医疗与卫生、家用电器与互联网、休闲与娱乐、生产技术与技能、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参与公共事务的知识与技能等,都属于农村妇女科普工作的范围。显然,所有这些方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全局。选择重点的原则应当是:对于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以及发挥农村妇女的职能与作用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基于此可以认为,从内容上说,农村妇女科普工作的重点,首先是帮助她们掌握科技创业致富的生产技术和技能,促进她们中间涌现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是帮助她们掌握关于子女教育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下一代中的重要作用等。从人群上说,农村妇女的科普工作要特别重视农村留守妇女科普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应当把围绕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卫生健康、思想情感等实施有效服务,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在具体确定农村妇女科普工作重点的时候,还应当随农村妇女的年龄段、文化程度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4.3 创新农村妇女科普工作的形式

农村妇女科普工作的形式是关系科普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不断创新农村妇女科普工作的形式,十分重要。创新农村妇女科普工作形式的基本原则是:在农村妇女科普工作的形式与农村妇女科普工作的内容,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妇女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相适应的前提下,不断从新的科普理念、科普理论中汲取营养,不断寻求新的科普媒介等。例如,英国学者布莱因·温认为,科普绝不是科学家或科普工作者单向地向公众宣讲什么,或者公众只能做顺从的听众。科学家要与公众进行对话,让公众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公众所具有的地方性知识的作用,并在充分表达意见的基础上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接受科普的内容。所以目前许多国家盛行以“共识会议”[4]作为科普工作的常用形式。“共识会议”的要义是在公众或“公众代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而不是仅仅由科学家或科普工作者向公众灌输。应当说,对于哪些影响面广、认识上又有一定分歧的较为复杂的科普内容,举行“共识会议”,在国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科普工作新形式。再如,基于目前新媒体科技传播作用凸显,以及较之传统媒体它所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等优点,应当加强新媒体科技信息互动平台建设,多渠道开发科普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服务于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提高。

4.4 着力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意识

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对于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最大的障碍是农村妇女普遍存在对科普冷淡的问题。除了接触种植养殖新技术以及在外地或乡镇企业打工的妇女的情况稍好些外,不少农村妇女认为,科技离她们十分遥远。在她们看来,不仅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而且,其他方面也一样,随俗从众即可,用不着费力学习科技。所以,不少妇女不愿参加科普活动,更没有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重要的思想根源之一是,一些农村妇女缺乏对科学技术的基本认识,一句话,科技意识不高。所以,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意识。为此,建议在各省市科协的指导下,各县区科协要经常开展旨在提高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意识的专项活动。采取专家巡讲、分发专题材料、组织收看专题电视短片、进行专题文艺活动等形式,引导农村妇女从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加深对科技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从学科技、用科技受益和科盲受损的大量鲜活事实中,领会科技与人的生活的密切关联,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影响。

4.5 创造农村妇女的良好学习条件与环境

首先,在政府的协调下,科协系统和教育系统联手,既要努力抓好儿童入学率,认真落实好九年制义务教育,又要利用农闲时间,坚持不懈地举办各种业余文化补习班,力争数年内,在广大农村妇女中间扫除文盲、普及初中教育;其次,通过科普,逐渐扭转农村妇女的学习观念,使她们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上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第三,下功夫为她们营造良好的自学环境。为此,需要多管齐下,如:建好用好每个村庄的农家书屋;做好全县农家书屋之间的互借和书籍流通;建好各个村落的科技报栏,并有专人负责及时更换;定期举办农村妇女科技知识竞赛和读书交流活动;办好各县市区的科技网站、电视科技栏目、电话科技热线等等。总之,尽全力为农村妇女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提供方便,使那些热心学习的农村妇女有条件把自学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4.6 实现农村妇女技术、技能培训的立体化和网络化

依靠科技创业的技术、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的核心工作之一。科协组织要主动加强与农业、林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依靠政府的力量,逐步构建县、乡、村多层次、多元化、结构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型培训体系,形成技术、技能培训的立体化和网络化。既要有正规培训,也有业余培训;有单项培训,也有综合培训;有远程网络培训,也有面对面田间地头的培训;有长时段培训,也有短期培训;有统一定制培训,也有个性化培训;有定点培训,也有流动性培训等等。培训要充分考虑妇女的时间和学习特点,创新培训方式,保质保量,力争有良好效果。

4.7 引导农村妇女在科技创业中提高素质

在一定意义上,用科技比学科技更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农村妇女积极投身运用科技创业致富的活动。各级科协应发挥专家智力资源优势,在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科技能人为农村妇女科技创业致富提供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积极支持农村妇女充分依靠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和小额贷款,为农村妇女科技创业解除后顾之忧。

4.8 兼顾深层科学素质的普及

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水平,强调从科技知识普及入手,并不意味着对农村妇女不需要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等深层科学素质的普及。原则上说,对于所有的人群,深层科学素质的普及都是重要、不可或缺的。从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和防范、抵制迷信、伪科学、反科学的能力角度看,在对农村妇女进行科技知识普及的过程中,兼顾深层科学素质的普及极为必要。例如,在普及某一科技知识点时,要同时引导农村妇女了解该知识点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知识点产生的过程、应用价值和方法等。

4.9 重视县市科协领导班子的建设

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工作乃至整个县级以下科普工作的组织实施者是县市科协,县市科协领导班子的强弱事关重大。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县市科协普遍存在人员少、力量弱、边缘化、条件差等问题。为了给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工作和县级以下科普工作提供组织上的保证,我们呼吁各级党委重视县市科协领导班子的建设问题。

注释:

①科学素质指数:将测度公民科学素质的数项核心指标(如常用的了解科学术语、了解科学观点、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学与社会关系等四个核心指标)综合转化后的单一形式的数值。公民科学素质指数,对个体来说就是其答对科学素质所有判定题目的总分值,对群体来说,就是群体中每个个体所得分值的加权平均数。

[1] 任福君.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第二辑)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R].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2] 马来平.“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基本认识问题[J]. 贵州社会科学,2008(8):4-10

[3] 默顿. 科学社会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4] 刘兵, 江洋.日本公众理解科学实践的一个案例: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共识会议”[J]. 科普研究,2006(1):41.

猜你喜欢
科技知识农村妇女科普
高端交流平台需要强化国家科技知识资源建设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科普达人养成记
自建企业科技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高中学生新科技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