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高校辅导员微信平台建设研究

2015-07-13 01:11蔡婉华
海峡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公众校园

蔡婉华



移动互联时代高校辅导员微信平台建设研究

蔡婉华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随着移动通讯和智能移动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掌上移动互联悄然而来,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正逐步影响着社会公众生活工作习惯。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备受低效信息传递和沟通困扰。该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的需求和特征,提出了推动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相关建议。

高等学校 辅导员 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我国互联网入网终端已由电脑终端向手机终端转变,“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总网民人数的88.9%,较2014年年底增长3.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社交、商务类应用软件的丰富,以掌上通讯为核心的移动互联时代悄然来临。由于其即时性、便捷性特性符合当代社会交流和信息传递需求,微信公众平台逐渐成为众多媒体、公共服务单位、明星艺人重要的社交运营平台,深深影响着社会公众生活、工作方式。高校大学生,由于其易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等特点,成为使用微信的重要群体。为准确了解移动互联时代高校辅导员微信平台建设研究的情况,进一步解决高校应用微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福州市某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微信平台的需求分析以及微信平台建设的挑战等方面。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270份,有效问卷247份。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微信占比高达93%以上,平均消耗时间0.5~1个小时。可见,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很好的现实基础。

1 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1.1 辅导员与学生间的沟通需求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56%的大学生认为微信公共平台能够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沟通更加顺畅。辅导员作为大学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身兼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等众多角色,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1]。每个辅导员一般管理一个或数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日常管理,需要解答和处理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等诸多困境和疑惑,这要求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存在高效沟通渠道。但目前大部分学校辅导员采用公告、通知或者班级会议传递信息,或是向班委下达各种通知或消息,或者逐一电话短信通知,通过此种渠道沟通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有可能造成信息传递不到位、不及时,造成误传或者漏传[2]。同时,上述沟通方式难以满足辅导员个性化的信息推送,譬如针对某类问题需要与某部分学生进行非面对面的沟通,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微会员、微推送、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微名片为辅导员和学生沟通搭建一个互动的社交平台。

1.2 辅导员与学校间的沟通需求

当前高校与辅导员信息传递主要以学校官方网站、工作会议、校内邮箱等渠道为主,这种一对一、一对多的单方面接受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实现高效的沟通。例如以高校官方网站、校内邮箱发布等通知信息,会受限于地理位置和设备原因,导致不在办公室的辅导员难以及时浏览或者查看信息,致使部分即时性较强的通知或者信息难以快速传达至学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效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搭建功能齐全的社交运营平台,实现学校与辅导员之间高速、即时、互动的信息交流,既方便学校管理辅导员工作,又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1.3 辅导员与老师间的沟通需求

关注和了解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也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这其中,与老师进行快捷、便利、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但大学生课程设置较为灵活,授课老师工作时间相对不规律,学生课程选择较为分散化和个性化,这要求辅导员要在适当时间与老师交流选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了辅导员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难度。同时,大部分学校实行双导师制本科教学,这要求辅导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与学生导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传统的电话、面对面沟通效果显著,但花费的时间成本较大,短信、邮件等形式沟通容纳的信息量比较大,但互动反馈的时效性差。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可使课堂考勤等常规问题实现功能化,要求授课老师或学生导师就学生相关情况进行上传,例如授课老师及时将相关情况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导师及时将学生综合学业情况和重点事项录入微信公众平台,进而反馈至辅导员。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就个性化的问题通过平台定向发送至部分老师、导师,批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2.1 信息管理高效,信息推送准确

如前文所说,每个辅导员需要管理和服务数百学生,日常工作中需要频繁地查阅学生个人信息,但纸质版的高校学生信息卡不便于携带,信息更新较为滞后,经常因为学生信息变更等造成暂时失联。同样,老师、学生之间也因为信息获取难等存在沟通障碍。上述问题可通过对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名片二次开发得到完美解决,辅导员、学生、老师关注公众号通讯录查询功能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同时,微信的信息传播突破地理位置和时段限制,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均能收到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校园信息,确保了信息传送的实效性。借助微信基本功能,辅导员可与学生就相关话题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实现双向互动。

2.2 主动关注参与,受众地位提升

在传统校园信息传递渠道中,学校主导的信息发布、传播,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较少考虑人性化,很少基于学生角度对信息内容、传播途径进行适当修正,导致信息传播效果相对较差。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有助于使学生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一是微信公众号的推广首先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关注,而关注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学生主动行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能大幅度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二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将过去单向的校园信息发布转变为即时的信息互动[3]。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就学校推送的信息发表个人见解,或者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提出建议,或者将精彩的话题转发至朋友圈或者朋友,形成了二级或者多级的信息传播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受众的参与度。

2.3 受众规模庞大,内容新颖丰富

随着应用场景和常用功能的不断完善,微信已经渗透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51%的大学生将微信作为常用的社交软件,这奠定了微信公众平台号推广的客户基础。同时,由于微信内容丰富,既包含日常的校园新闻、通知类消息,又涵盖了大学生感兴趣的美食、娱乐、星座、旅游等信息,形式多样,可采用文字、语音、图片以及微视频等,这使得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易于被大学生接受。调查显示,有73%的受访大学生赞成辅导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实现互动交流。

3 建设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面临的问题

3.1 平台运营精力投入大

根据调查,13%的大学生能够接受纯文字的信息推动,87%大学生希望接受推送信息能够以图文并茂或者借助语音、微视频形式推送,这表明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和要求较高,希望公众平台提供的内容要丰富多彩,栏目要新颖有特色,否则辅导员公众平台将难以获得学生的长期青睐,最终将沦为无人关注的信息发布平台。这就要求学校辅导员投入较多时间、精力准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精心准备话题内容的配图和相关视频,别出心裁地做好每一期信息推送和发布,进一步加重辅导员的工作负担。

3.2 个别辅导员和老师接受意愿不强

长远来看,建设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有利于学校、辅导员以及老师工作的开展,但微信公众号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部分辅导员和老师难以短时间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接受意愿不强。同时,微信公众号的信息维护加重了辅导员和老师的工作量,要求辅导员和老师及时与学生互动,反馈相关信息,可能会占用辅导员和老师的业余休闲时间,因而导致部分辅导员和老师产生抵制情绪,让辅导员公众平台的推广阻力重重。

3.3 硬件设施要求较高

当前,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和高速发展,辅导员、大学生以及老师智能手机人均拥有量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设备都能满足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的硬件标准。调查中,有3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推广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首先应当建立覆盖全校的免费无线网络,避免因为移动网络或者流量费用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接收推送信息,弱化了微信公众平台实时、互动、定向的信息推送优势。

4 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对策

4.1 明确定位,增强互动

定位是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互动是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和发展的生命力。辅导员微信平台的建设要发挥其预期的功效,就必须明确其战略定位。根据前文可知,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立旨在解决信息传送和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从而实现校园信息即时传播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为此,平台应当定位与于“全新的传递校园信息和实现师生互动沟通的主流媒体”。同时,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要避免走入高校信息平台建设误区,一味报道校园新闻、传达校园活动预告、转达学校通知等内容,忽略师生之间的互动,成为了学校官方网站的“复读机”[4]。

4.2 丰富内容,精选话题

作为传播校园信息媒体,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应当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成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服务于学校的教育工作。但与此同时,公众平台应当加强娱乐性,把思想性和娱乐性统一起来,避免成为严肃思想政治教育媒体[5]。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要确保信息丰富多彩,话题新颖接地气。具体而言,一是加强栏目创新和开拓,开展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校园生活话题,如体育、星座、求职等栏目,鼓励学校学生在线交流和互动;二是适当引入校园祝福墙、校园悄悄话等话题栏目,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交友机会,进而提高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氛围。

4.3 灵活时间,创新形式

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和互动环节开展应当在大学生正常生活作息时间上灵活选择,既要选择微信使用高频时段,吸引较多的学生参与以达到预期效果,又要避免上课学习时段,影响课堂学习。另外,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要注重形式的多元化,避免单调无趣,校园新闻和通知尽量转为化图文并茂的信息,其他主题信息则要利用微信多元的信息传播形式,灵活采用语音播报、微视频等独具特色的形式,增强信息传递的趣味性。

[1] 陈素权.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86-89.

[2] 郭蓉. 微信公众平台:校园文化传播的新媒介[J]. 今传媒,2014(6):155-156.

[3] 刘倩. 论高校辅导员沟通能力的培养[J]. 学理论,2014(12):247-248.

[4] 陈创,张学霞. 西部高校官方网站建设问题与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 (8): 23, 31.

[5] 王倩.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辅导员公众校园
公众号3月热榜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