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科学到东部

2015-07-13 01:11吴友平赵涵捷刘儒升杨维邦梁忠铭
海峡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宜兰偏远地区科普

吴友平 赵涵捷 刘儒升 杨维邦 梁忠铭



FUN科学到东部

吴友平1赵涵捷1刘儒升1杨维邦2梁忠铭3

1.台湾宜兰大学 2.台湾东华大学 3.台湾台东大学

为平衡台湾东西部差距,本研究计划在东部及邻近地区,针对中学以上学生举办科普演讲。执行期为两年,每年提供 50场次的演讲,各场次的演讲以科学与生活为主轴,邀请校内外学术有成的学者专家及岛外顶尖的理工科学专家组成演讲团,并以科学知识融入生活化之内容进行演讲。执行上,接受学校申请,安排讲者到校讲演,以面对面方式推广科普知识与科学精神,提供更多学校参与、更多学生能接触科普知识及科学精神的机会。执行期间共对东部及其邻近地区共 2所大专院校、 12所公私立高中、6所高职及32所中学共计 52所学校办理 123场科普演讲,总参与者已达18075人次。

科学教育 科普演讲 知识传播

1 前言

现今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新兴的生活形态和尖端科技产品,适时了解科技原理和如何应用科技,已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和必须培育的基本能力。一个现代科技公民欲了解尖端科技的基本内涵和应用,应需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素养。为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尖端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相关角色和重要性,以期能充分明白新兴科技的应用方式和正确使用科技的能力,本研究规划了“科学与生活”作为讲题主轴的演讲活动,希望通过多元化科学主题,对不同学制、不同年级、不同领域及不同兴趣的同学,提供不同程度、丰富又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和相关活动,以强调科学对一般大众基本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普,依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是科学普及的简称,又称大众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方式向普通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台湾一直将科普教育列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在 2005年,为进一步落实大众科学教育,特别制定“科普教育计划实施作业方案”,作为规划及推动科普教育之依据。方案分为“科普教育活动计划”及“科普教育研究计划”。“科普教育研究计划”是以非制式环境或结合各类型科普活动为场域,进行各项科普教育之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活动计划”强调计划的创新性、有理论基础的大众科学活动设计,且要求包含具体有效的成果评估计划。科普教育活动计划又分为科普教育素材的研发、科普教育人才(包含种子教师及科学志工)培育、大众参与的科普活动等三个类别。其中,大众参与的科普活动就是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背景及兴趣的大众参与者 (包含学生、家长等非专业人士 ),希望能借由展示、科学系列演讲、大众媒体传播 (含网站),以及动手做探究活动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激发大众对自然事物与新科技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能力。

台湾东部地区的几个县市拥有许多独特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优美,且较未受工业污染,人文、艺术人才亦多,文化气息浓厚,文化传承与发展及文化环境的塑造亦为有识之士所深切关心。鉴于东部地区蕴藏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本计划拟以地区之工、农、生物科技及文化产业为发展重点的几所大学,并整合地区产业,作为计划的共同合作执行伙伴。目前参与的学校有台湾宜兰大学、台湾东华大学及台湾台东大学,并以各校的“人文及管理学院”“工学院”“生物资源学院”及“电机信息学院”等学院、学系所及独立研究所共同参与计划执行。近期因为北宜高速公路通车后,台北至东部地区实际距离缩短,成为东部地区的文化及产业发展的最佳助力。

台湾宜兰大学是东部地区大专院校的一份子,更为宜兰第一所公办大学,除了继续提升教学质量、多元规划学程课程并辅导学生就业发展服务,以因应产业界对于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及专业素养的期待之外,同时配合台湾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当地产、官、学、研等特色领域,培育“文化、观光、休闲、环保、科技”发展目标下迫切需求的人才,配合东部地区产业技术转型与发展,期朝高科技、低污染及高附加价值产业之目标前进,将本校既有的系所加以增强并调整课程与学程,以协助区域产业达成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之升级目标。

台湾宜兰大学于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期间,承接台湾科技行政部门“东部地区科普演讲计划——送科学到东部”办理“FUN科学到东部系列讲座”,本活动一年间总计前往32所学校办理学者莅校演讲,其中有3所大学、1所专科学校、6所高中、6所高职、16所中学。本活动举办了56场演讲,宜兰县共有16所学校参与,共举办 33场演讲,其中属宜兰偏远地区者,共4所学校(员山中学、三星中学、圣母医护管理专科学校、佛光大学)共8场演讲。花莲县共有 6所学校参与,共举办11场演讲,其中属花莲偏远地区之学校,共有2所(万荣中学、光复中学)共4场演讲。台东县共有 10所学校参与,共举办 12场演讲,其中属台东偏远地区之学校,共有4所(海端中学、长滨中学、桃源中学、绿岛中学 )共4场演讲。该计划总听讲人次为10017人,成果相当丰硕。 2012年4月1日起,本校再度承接台湾地区科技行政部门“东部地区科普演讲计划——FUN科学到东部”办理“FUN科学到东部系列讲座”,至 2013年7月计划执行完毕时的参与“FUN科学到东部系列讲座”的有10737人次,平均每场约 147人次进场聆听演讲。

目前东部地区的班级数合计约有 2400多班,学生人数超过 78000人,若要落实将科普演讲推入地方的目标,本计划实有延续性办理的需求及其必要性,因此,本计划以两年之期限延续执行。

2 研究方法

2.1 计划团队

本计划的计划主持人为台湾宜兰大学赵涵捷校长,计划共同主持人为台湾台东大学梁忠铭教授、台湾东华大学杨维邦副校长、台湾宜兰大学进修推广部吴友平主任,计划主持人及计划共同主持人的工作内容是计划执行进度规划、邀请岛内外专家学者组成演讲团队、计划执行成果与资料分析、工作质量控管、计划成效检讨、成果报告撰写等。本计划团队除计划主持人及共同主持人外,将以台湾宜兰大学、台湾东华大学、台湾台东大学专家学者为主组成演讲团队,同时亦与台湾清华大学戴明凤教授所带领的清大物理系科普团队配合,以更多更强的师资支持本计划,此外,亦邀请岛内外学有专精的学者加入本团队,以便推广科普知识与科学精神。

2.2 服务对象

许多科普计划活动均集中在台湾西部地区,且大多为原就重视升学或升学率较高的学校。此外,这些学校所在城镇本来就有较多与大学教授接触或参与其他科学教育活动的机会。而台湾东部一些真正乡村地区或偏远地区的学校均无法参与。有鉴于此,本计划将针对目前东部地区的大专院校、公私立高中(职)及中学,以及邻近县市(如基隆、屏东)大专校院、高中(职),以及中学之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

2.3 活动办理方式

本计划的活动除一般地区学校外,我们在通常学者不易落脚,且较有规模的科学活动触角不易触及的偏远学校的服务,如东区离岛、宜花东山区及各乡镇等长期科普和科技活动不易抵达之地区的学校。并将对这些地区的学校采取主动联络安排的方式进行,由主办单位主动与之联系,详细讨论他们的需求,并及早安排相关办理方式、参与的大学学者和行程。并特别为这些地区的学校保留一定场次的活动机会。在每一次学者的到访期间,安排至少两小时的科普演讲,以使更多偏远地区的同学和师生也有与都会区师生相同的受教机会。另外,我们在计划执行期间也将在宜兰、花莲、台东等地区举办1~3场大型定点的演讲活动,主要是安排邀请 2~3位海外知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来进行专题演讲,强化演说内容的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以期让整个计划的参与阶层能更加广泛,从学生进而扩展至各级单位及各校师生。

2.4 演讲主题设定

本计划以二年的期程执行,以“科学与生活”作为讲题主轴,每年提供 50场次的演讲。鉴于东部偏远地区学子对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科学知识较为缺乏,本计划将强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与事物作为讲题主轴。故本计划将邀请对各种科学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以科学知识融入生活化之内容进行演讲,让东部学子了解日常生活中即可接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术,以利于加强东部偏远地区学子对触手可及之科学有更多认识。

2.5 执行

本计划执行上的特点是以提供学校申请,安排演讲者到校讲演,以提供更多学校参与、更多学生能接触科普知识及科学精神的机会。本计划以两年的期程执行,于台湾科技行政部门或本校架设专属网站作为窗口,统整收录演讲有关信息提供学校参考,有需要之学校可通过此窗口获得相关信息,并作演讲服务之申请。经双方协调决定讲题与讲员后,学校方面即负责场地、时间、行程等事务的安排。另外针对宜花东的偏远山区及离岛地区等科技活动不易抵达之地区的学校采取主动联络安排的方式进行,由主办单位主动与之联系,详细讨论他们的需求,并及早安排相关办理方式、参与的大学学者人选和行程,并将特别为这些地区的学校保留一定场次的活动机会。

2.6 宣传

本计划将借助下列宣传方式,公布本计划之服务功能:

(1)在台湾科技行政部门网站、本校网站及其它重要科普网站等处发布活动信息。

(2)放置16场演讲授权影片于台湾科技行政部门“科技大观园”网站、提供教师研习时数认证。

(3)正式行文各校说明此讲座,并邀请各校申请讲员赴校演讲。

3 结果与讨论

本计划第一年执行之主要目的为:①成立30~40位具学术公信力之讲师团队。②建立具备各级学校申请到校演讲功能的专属网页。③每年举办50场次到校科普演讲。④每年活动总参与人次达 5000人。⑤提供16场次演讲的数位课程影片并放置于台湾科技行政部门“科技大观园”网站。

上述目的皆已达成,本计划第一年执行成果详述于下:

3.1 成立讲师团队

本计划执行初期即积极联系各大学学者筹建演讲团队,并于执行期间仍持续增加学者加入本团队,截至计划执行完毕前,共有 31位学者加入本团队,总共提供 49个演讲主题供申请学校选择。本演讲团队人数符合计划设定的30人,且演讲主题众多,有利于申请学校有更多的自主选择。

3.2 建立专属网站

本计划执行之初即着手规划专属网站建立,除有利于科普演讲活动宣传外,亦作为相关信息公告和申请学校之报名平台,举凡演讲团队与演讲主题、近期演讲活动公告等信息随时更新,以提供申请学校的实时信息。本计划网站网址是:https://sites.google.com/a/chaohsi.com/fun- science。

3.3 “FUN科学到东部系列讲座”活动成果

本计划执行期限为2年,针对东部地区 2所大专院校、 12所公私立高中、 6所高职及 32所中学共52所学校,安排讲者到校演讲,“ FUN科学到东部系列讲座”总计完成 123场科普演讲活动,总计18075人次入场,平均每场约146.95人次进场聆听演讲。有效地将科普知识、科技应用常识及新知推广至东部及其周边基隆、屏东地区的各个角落,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本计划通过计划主持人赵涵捷校长邀请到“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洪兰教授于 2013年9月 27日莅临台湾宜兰大学演讲“大脑与学习”,演讲当日除本校师生参与外,亦邀请邻近之宜兰高中及台湾兰阳女中师生参与,洪兰教授精采的演讲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在演讲结束后,应听众之要求,洪教授现场签名,与现场之同学互动热烈。

以下是本计划在各县市的执行成果:

(1)宜兰县共有17所学校参与,共举办46场演讲,其中属宜兰偏远地区者,共9所学校(慧灯中学、中道中学、员山中学、内城中学小、三星中学、兴中中学、五结中学、南安中学、壮围中学 )共场23演讲。

(2)花莲县共有11所学校参与,共举办22场演讲,其中属花莲偏远地区之学校,共有3所(东里中学、瑞穗中学、万荣中学)共6场演讲。

(3)台东县共有18所学校参与,共举办38场演讲,其中属台东偏远地区之学校,共有11所(台湾台东大学附属体育中学、大武中学、宾茂中学、卑南中学、新港中学、瑞源中学、桃源中学、宝桑中学、鹿野中学、长滨中学、绿岛中学 )共31场演讲。

(4)屏东县共有2所学校参与,共举办5场演讲,其中属屏东偏远地区之学校,有1所(台湾恒春工商),共2场演讲。

(5)基隆市共有6所学校参与,共举办12场演讲。

计划执行期间,总计回收18075份问卷,本计划活动回馈单依李克氏5点量表进行分析,总平均高达3.77分,显示参与者对本系列讲座具有高度的肯定。

另外,计划执行至目前为止,共有31位学者参与本演讲团队,其中共促成23位学者下乡办理科普演讲活动,这23位学者分别来自台湾宜兰大学、台湾东华大学、台湾台东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六个单位之专家学者,这些下乡进行科普演讲的学者,皆能趁此机会深入了解各地区各校对于基础科学及科技新知的看法和了解其需求,以便于日后拟定新的科普演讲内容,以利于各地区不同之需求。

4 结论

(1)“FUN科学到东部系列讲座”自2013年8月1日起至2015年7月31日,共举办123场科普演讲,总计18075人次入场,平均每场约 146.95人次进场聆听演讲。

(2)本活动总计前往52所学校办理学者莅校演讲,其中有2所大专院校、12所高中、6所高职、32所中学。

(3)本计划活动回馈单依李克氏 5点量表进行分析,总平均高达3.77分,显示参与者对本系列讲座具有高度的肯定。

猜你喜欢
宜兰偏远地区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偏远地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有效性研究
“考虑偏远地区211大学比较好”
科普漫画
来去匆匆宜兰行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偏远地区配电网容载比的算法改进模型
偏远地区使用太阳能驱动的平交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