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5-07-16 13:00周爱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化学实验作用

周爱英

摘 要 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和核心、以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主动探索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教学。化学实验既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最常用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化学实验 作用 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39-02

一、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氧化铜、氢氧化铜、硝酸银溶液反应的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直到学生认识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能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从而使学生能得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又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形成。

二、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化学学习兴趣对化学学习具有准备、推动、促进的作用。化学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力求认识化学事物,获得有关化学知识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产生新的兴奋点,随之就会有不断求知的兴趣,就会形成今后愉快、主动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点,极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少学生往往停留在由实验现象本身引起的感知兴趣上,教师在保护这种兴趣的同时,应将学生“看热闹”的好奇心理和强烈的期待愿望逐步引导到规范操作和重点观察的日标上,捕捉反映本质属性的特征现象。结合现象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规律。

三、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现有的教材上许多知识点都是以结论的方式给予。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说明问题。如课本上介绍了乙醇的物理性质,在教学中不是简单出示一瓶乙醇了事,而是提出:根据乙醇的这些性质,你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区别乙醇和水。学生马上就能说出:1.闻;2.用有机物(苯);3.用无机物(硫酸铜粉末);4.用固体碘;5.用钠等多种方法。对于他们设计的方法,不急于下结论,让他们分组实验,从实验中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上,而是重在其运用上。

四、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前,可提醒学生观察药品的颜色、气味、状态,实验所需仪器的形状、连接方法,实验发生所需的条件等。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气体的放出或吸收、生成沉淀等,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的观察,克服片面性。例如:镁带在空气中的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到耀眼的强光而忽视了物质颜色、形状的改变(由银白色的镁带变成了白色粉末氧化镁),也忽视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白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该实验时,可着重强调,或重复该实验以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当然,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看”,还要让学生学会“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某些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烧杯壁来感受反应过程中的放热现象,使学生对氢气可作为能源使用有了感性的认识。

五、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猜想和假设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通过小组讨论初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动脑的过程,猜想必须符合逻辑,同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可以检验。在实验时,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教材实验中的探究性实验或更多地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用心组织、潜心研究、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探究和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渗透在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可使学生喜欢在未知的情景中探索,寻求发现新途径、新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从化学实验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实验的价值和作用,不断提高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着力促进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过程体验中获得研究方法和实验能力的发展,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化学实验能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现代教育不但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和人的主体性,而且更强调人的群体性和合作意识的培养。这一点关系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协调、相适应,学会生存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事能力是形成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有时需要合理分工、协作,需要团结互助,合作共事,才能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交流、合作,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化学学科的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的奖励无法比拟的。化学实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的最好的载体之一。它以其十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此,化学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多种教育教学功能,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化学实验作用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