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15-07-16 13:38杨翠何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农村教育初中语文

杨翠何

摘 要 改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初中语文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89-02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地区差异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乡镇中学,农村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城乡差距悬殊。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并没得到根本扭转,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在进一步加大。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配置的畸形化、导致城市教育基本达到现代化,而农村教育仍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先进的教育手段、设施、器材无从谈起。加之,我们所在的地区是多民族聚居,有白、汉、傈僳、彝族等。各民族的语言、文化交汇杂融,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

2.教师认识不高,意识淡薄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

3.教学模式单一,墨守成规

①教师主导作用不明显

现在的课堂依然是“教堂”,没能真正向“学堂”改变。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演,缺乏融洽、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依IH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中仍以灌输法为主的教学,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考虑较少。上课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

②高能耗低收益的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

一节课45分钟还讲不完,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困,教学效率很低。表现为教师缺少对教材整体把握,不能根据实际利用教材,往往是比较机械的、表面化的处理问题,教师讲的面面俱到,学生却很少参与其中。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而是用一大堆枯燥、烦琐的字词句篇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限制学生的思维。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语文味十足,就得让自己首先具有语文味。即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会是一堂好课。其次要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学习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指导。摒弃形式主义的课改,让课改回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2.营造民主、和谐的互动教学氛围

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富于美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理论,尽可能地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走进课文,感受课文作者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风采和才能。如,学习了《三国演义》节选《杨修之死》以后,可以引领学生去看小说《三国演义》,然后来评价一下三国中的人物。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即兴做诗、分角色朗读、开诗歌朗颂会、续编故事、演话剧、课本剧等,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阅读兴趣。

3.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放在首位

①备好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备好课是教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制定出周密教学计划,恰当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②优化教师的“讲”,做到精讲,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

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如采取自学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一个由全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凭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自学。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立讨论课。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讨论课,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气氛,挖掘课文中丰富的内涵,例如《阿Q正传》一课,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以“阿Q精神在现今的社会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题展开辩论,通过观看电影,阅读小说,查阅资料,以及通过网络查询“鲁迅研究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并与师生之间纵向交流相互交织,构成立体型信息传递。讨论课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起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4.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首先,应创没自学氛圈,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另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第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5.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丰富多样,全面开展。语文课中的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应散发出语文的气息。语文教师在方案确定、内容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要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一定正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坚守自己的天地,从而让语文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6.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7.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农村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关于进一步加强边远山区农村“三资”管理的思考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