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题型增分策略

2015-07-17 08:29金秀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野菊东山首诗

金秀军

[摘要]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就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增分策略做一下总结。

[关键词]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40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其形象类题型较为常见,考法多样,学生不容易把握,在纷繁复杂的考法中化繁为简,抓住本质,归纳方法,达到增分的目的尤为重要。现将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增分策略总结如下。

一、案例剖析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①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解题步骤】诗歌的形象解题思路包括三方面要点:①找出相关诗句并描摹诗中形象。②点出诗中形象的特点或形象塑造手法。③诗中塑造的形象表现诗人的情感、志向或特殊用意。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形象的特点)。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相关诗句)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相关诗句)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增分策略】诗歌形象可分为:(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即诗人自己。(3)景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4)意象,即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对于叙事诗,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如果考查人物形象方面,考生可根据注释等相关信息关注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从诗文本身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描写等,关注关键词语特别是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如果考查景和物的形象,要注意景、意象和物的特点。另外,考生要关注写景、意象和物等形象的手法(如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特别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衬等),做到用词准确、简练,答案要点全。通过上述几个方面来分析诗中形象,能做到不漏点,条理清晰,达到增分的目的。

二、实战演练

例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妙法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明白本诗中的人物形象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其次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并且抓住诗人的心理和动作描写,不难看出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从中可以看到诗中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例2(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妙法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物的形象的把握情况。这首诗中野菊具有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特点。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志向。考生抓住诗文中野菊的特点及所用手法,答出此题比较容易。

【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野菊东山首诗
东山由义井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上课没人抢》
红红的苹果
东山书院
小野菊
也折一支黄
童话
故土野菊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