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与改革研究
——以苏南某地方高校为例

2015-07-18 11:13
关键词:教学资源研究生课程体系

呼 丰

(苏州科技学院 研究生部, 江苏 苏州 215009)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与改革研究
——以苏南某地方高校为例

呼 丰

(苏州科技学院 研究生部, 江苏 苏州 215009)

针对苏南某地方高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开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改革方向。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改革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选课制和通识教育的推动下,公共选修课逐渐成为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少知名高校也在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理念和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不同高校、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类别的高校,在进行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方面也因各自的实际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本文以苏南某地方高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为研究对象,就课程设置与开设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高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以推动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 公共选修课现状及问题分析

以苏南某地方高校为例,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印发后,学校积极响应并贯彻执行上级方针政策,2011年修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首次引入公共选修课这一课程类别,并将“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列入公共选修课课程,原则上由学生按理工类和文史类分别选修。这一调整也是为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需要的重大改革。在此基础上,为深化培养机制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学校于2012年秋学期起,将以上两门课程修改为必修课后,重新定义和设置面向全体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即研究生扩大知识面或进行科学研究需要的跨学科课程,主要由数学类、外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类等宽口径课程组成,或在本学科外的其他学科选课。

围绕公共选修课“宽口径”的特点,各学科(方向)根据研究生培养要求,申报开设公共选修课课程及教学要求,经学校统筹考虑公布了首批20门公共选修课目录,其课程性质及开课三年来的选修情况如表1所示。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是研究生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科依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在进行研究生课程设置时,公共选修课目录除了学校统一审批的课程外,个别学院也会将部分专业相关的跨一级学科课程列入选课目录供研究生选择。另外,出于学校教学资源的分配和研究生所在校区不同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针对以上课程选课人数过少等问题,学校为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初次选课情况确定公共选修课拟开课目录,并由研究生在拟开课目录中进行第二次选课,调整后的选课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初次选课情况统计

表2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调整后选课情况统计

由表1和表2所反映的近三年的选课情况可以看出,学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还处在探索和尝试的初步阶段,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就课程设置而言,学校设立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理念和所要实现的培养目标略显模糊。本科层次的通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层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需要,研究生追求的已不再单纯是停留在扩展另一学科的知识视野,他们希望通过学科外的知识学习来拓宽本学科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而上述设置的课程更大程度上则表现出与本科公共选修课相似的概论式和通论性的特点。另外,课程类别的无序化和学分设置的差异,也反映了开课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对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认识不够清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对公共选修课不够重视、缺乏导向以及审批近形式化等问题。

2)从研究生选课情况可以看出,一方面,研究生对于希望从公共选修课所获取的知识差异比较大;另一方面,研究生及其导师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尚缺乏正确的认识。首先,由表1中首次选课的情况可以看出,研究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选择在学科门类上有较大的差别,较多的学生还是偏向于通识教育的人文哲社类课程。另外,由于学校工科类学生占大多数,导致其他类的公共选修课程少人问津。其次,就学校统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而言,2012级、2013级和2014级初次选课总人数分别占背景人数的比例为83.33%、88.26%和81.73%,而调整后的比例则为76.19%、62.91%和79.8%,调整后的选课人数均有所下降。这说明仍有很多研究生宁愿选择所在学院开设的专业相关的跨一级学科课程,而表2中本学科学生所占选课人数的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选择具有自身专业的趋同性。最后,学生选择选修课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表1、表2的情况也反映出部分导师对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认识不够,而学生进行公共选修课的学习似乎仅仅是为了完成培养计划的学分要求而学习。

值得强调的是,在我们对各年级选课具体人员及所在专业进行分析时发现,在2014级选课情况中,个别学院的学生无一例外地放弃了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转而改选本学科相近的跨一级学科课程。由此可见,公共选修课各参与主体(包括课程设置主体、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等)对该类课程的导向意义和重要性存在较大的认识误区。

3)从学校研究生教育各级统筹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开设与管理归属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课程的具体授课则由开课学院负责安排实施,但是该类课程却未能像公共必修课那样得到各级管理部门应有的重视。学院对公共选修课的申报大多是直接按照自身学科制定,而未能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点出发,寻求多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合,这与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跨学科领域的特点是相悖的。而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学科优势整合上缺乏主动性和协调性的情况,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学校在公共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的力道不足等问题。

2 对策与建议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重要环节,公共选修课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外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现状和不同高校、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应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核心价值导向,完善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体系。总体而言,国内外高校设定公共选修课目标主要侧重在价值导向、心智培育和知识扩展三个方面[2]。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授课对象是在本科阶段已基本接受过这类教育的学生,因此,研究生层次的公共选修课需要更加注重分析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借鉴国外教育实践中专题分析和互动研讨等课程形式,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设置首先应明确其核心价值导向,在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庞大系统中,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充分的论证,加强研究生管理部门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审批程序管理,注重交叉学科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协调,避免课程实际内容及其所要实现的目标与课程设置理念相脱节的问题,健全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3]。针对个别学院在公共选修课中增添的情况,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课程设置的价值导向,组织专家对课程的开设意义进行前期论证,严格专业相关的跨一级选修课程进入公共选修课目录的审批程序,杜绝课程学习的“学分主义”和无目的性。另一方面,从各级研究生管理职能单位的角度出发,公共选修课的核心价值导向不应单单停留在对课程定义的基础层面,对课程的设置、构建及审核等各个方面也应以该类课程的核心价值为指导,严格课程从无到有、由简单到深入、经雏形至成熟的全过程管理,从根本上构建和完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

2)推动教学改革与研究,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如前所述,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核心价值导向重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培养与提高,因此,任课教师及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应积极进行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比如,在教学形式上,建议打破照本宣科的讲授与倾听的模式,鼓励任课教师开展一些调动研究生分析与思考的教学环节;在课程考核方面,取消传统的开卷或闭卷笔试,转而寻求与探索有深度的综合讨论或研究报告,结合课程目标,实现对学生科研或职业能力的综合考核。同时,应加强各级管理部门对课程教学的质量控制,引入研究生、导师、学院及研究生管理部门对课程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一些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突出的课程在激励机制下给予立项等方面的支持;反之,则通过淘汰机制予以取消,使得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可以在教学或管理的各级层面上得到重视,不断完善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质量过程控制。

3)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加强研究生选修指导。

公共选修课具有通识性和跨学科的特点,高校各个院级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建立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匹配的研究生公共选修课体系,需要打破课程独立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框架,体现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的特点。课程所在学院可以推荐具有跨学科知识的优秀教师及研究生导师进行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教学。研究生管理部门也可整合各学科优秀教学资源的优势,通过构建多学科的教师团队来开设公共选修课课程,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层次公共选修课的核心价值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选修问题,在学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要强调导师对研究生选课的指导;同时,可以借鉴本科公共选修课的试听环节,通过任课教师对课程开设目的和教学大纲的介绍,指导研究生选择适合自身培养与发展需要的课程。

3 结语

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是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水平和职业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推力,各级培养单位应积极开展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与改革研究,构建完善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1]徐建成,刘飞.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4-125.

[2]黄伟力.国内外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建设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7(4):100-103+128.

[3]邱洪斌.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149-150.

[责任编辑:李强]

2014-12-30

呼丰(1985-),男,河南沁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研究生培养与学位等相关教育。E-mail:97170221@qq.com

G643

:A

:1671-6876(2015)02-0159-03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研究生课程体系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