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生家庭法制教育方法干预

2015-07-18 11:13王泺茜
关键词:初中生家庭法律

王泺茜

(苏州大学 王健法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浅论初中生家庭法制教育方法干预

王泺茜

(苏州大学 王健法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及家庭法制教育是需要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需要从相关概念、干预实验、方法行为研究等角度,通过对家长法律认知情况的调查,提出有关家长法律认知及家庭法制教育方面的创造性建议或意见,以期能从源头上逐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法制教育

0 引言

中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法制教育长期以来并未发挥应有的功效,同时在学术界缺少体系性的实证研究,研究方式也相对落后和单调。本文以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以及法制教育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写相关法律问卷,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初中生家长的法律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从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对其进行讨论,探寻法律认知特征以及法制教育水准;并对其法律认知以及家庭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实验,利用行动研究法对需求、履行成果以及最终成果实施全方位的评价,以证实干预实验的研究成果。

调查显示,初中生家庭法制教育往往因为家长重视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而流于表面,这一亟待改善的社会现象应当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以期能从源头上逐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1 相关概念

1.1 家庭法制教育的概念

家庭法制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通过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升自身的法律学识储备和法律素养,运用适当的教育模式,对未成年人实行相关的基础法律理论、法律体制的教育,并督促未成年人依法行事。

1.2 中国家庭法制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的家庭法制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经历了推广法律常识、构成法律理论、提升法律素养几个阶段,历时近20年。家庭法制教育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加强青少年法制道德建设等环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家庭法制教育通过一些新的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1.2.1 开办家长院校,提升家长的法律意识

在将近20年的普法教育中,我国各种家长院校多达30万个,各区域院校、社区、家庭密切联系,提升了家长的法律素养。某市法院与学校联合举办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较好地宣讲了法律常识,超过六成的家长认为该类学校的开办势在必行。某市的某中学将“以法律为核心”写入了家长的管理准则中,采用互联网教学、座谈会、函授课程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了法律方面的沟通。

1.2.2 开办亲子双向教育模式的家庭法律教育活动

早在多年前,我国就由团委系统、司法机关、教育部门等机构联合发出请求:以家庭为核心,开办大型法律事件研讨会,并以研讨形式开展法律教育活动,使家长与子女从感情上认可法律教育,打造法律信念,推动各个家庭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由报社媒体带头,在我国20多个城市院校及社区创办知心家庭院校;通过创建“知心家庭俱乐部”,并开通电话咨询热线,协助家长对儿女进行家庭法律教育,使家长和学生增加交流,使亲子双向教育模式为更多家长和学生所认同。

2 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与家庭法制教育方法干预实验研究

2.1 研究目的

通过干预实验来提升初中生家长的法律认知水准以及对子女的法制教育应用水准。

2.2 研究对象

1)编制量表并明确调查对象:10位某市初中生家长和3位心理学专家与3位法律专家。

2)调查问卷的研究对象:某市初中三年级学生家长100位。

3)干预实验与常规量表的测试对象:实验在某市中学初三(2)班实施。通过从班主任了解并召开家长座谈会,以班主任举荐、家长自荐的方式,在班级42位家长中选择了12位参与该实验。

在试验流程中,有2位家长由于工作太忙仅参与了一次干预实验。所以,最终敲定试验对象为10位家长,班级中另外30位家长成为对照组。因为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家长们被任意分配到异质性团体里,透过相互协作和帮助,来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不用权衡家长的性别、职位、文化素养等差距,仅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进行比对。

2.3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团体咨询的教育实验法,以家庭法制教育升级工作坊的方式对家长实施干预,以编制的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量表以及家长法律教学场景模拟问卷为测试用具,分别测试初中生家长在实验前后的法律认知水准与家庭法制教育水准。

2.4 实验设计

该实验采取实验组与对照组测验的设计。自变量是法律认知与法制教育咨询和培训;因变量是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情况以及法制教育办法的利用状况。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教育干预咨询和培训试验处理

2.5 实验测试用具

1)编制初中生家长法律教育访谈纲要,对初中家长采取公开性谈话。纲要包含:①初中生开展家庭法制教育应关注哪部分内容;②您以为初中生应该学到哪部分法律常识和法制规章;③对初中生实施家庭法制教育的办法分类;④在初中生的常规生活中,遭遇了哪一部分与法律相关的难题;⑤您对初中生家庭法制教育有什么新见解。

2018年1月,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成立。这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是他的家人共同决定的,捐出的交通事故赔偿金用以鼓励更多热爱科研事业、热爱公益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并具有奉献精神的师生。

2)编制家长法律认知量表。在调研和访谈的前提下,以法律书本以及已获得的研究结果为量表制作依据,将初中生家长法律量表的纬度确定为法律理念、法律信念、法律评价、法律关注以及法律期冀等5个元素,编写成专家辅导问卷,通过E-mail、面对面交流等方式,邀请3名教育心理学专家以及3名法律学专业人士改善量表。剔除表达混乱、逻辑性差、理念不明晰、含义模糊等项目,最终由法律信念(7个论题)、法律权力观(7个论题)、法律义务观(7个论题)、法律评价(7个论题)组成四维,构成28个论题的初始测验表,采取五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吻合到5完全吻合),并设置7个方向论题。

另外,编制初中生家长法律教育场景模拟问卷,在调研与访谈的前提下,参考陈旭、曾欣然的思品场景模拟调研问卷,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为核心,其他法规规章中有关未成年人部分的规范为依托,明确牵涉《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初中生紧密相联的三项初中生家长法律教育模拟场景,让参与实验的家长从法律法规意识、法律教育模式的挑选、法律教育模式的挑选初衷、法律行为意向四个版块进行问与答,进而呈现出家长在以上三类教育场景中的法制教育水准。

与此同时,通过专家辅导问卷,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对测验场景以及问卷表述模式实施评价,并邀请学生家长代表指出问卷中不切不实的地方,并进行修缮,构成场景预测问卷。

2.6 辅导方案与办法

2.6.1 辅导方案

编制《初中生家长家庭法制教育升级工作坊教育干预方案》,以此作为该工作坊的辅导方案,方案参照有关法律教育、家庭教育、家庭心理教育、家长教育方案的文献,并会同专业人士以及家长进行研讨。其关键点在于:在订立和实践方案的过程中,全程邀请参加辅导的家长对方案进行评价,不断健全方案条款。其基础性的方法或教育课程包含: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法律理论、家庭法律教育办法(言语讲解法、案例研讨法、榜样示范法、评价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等)和有关的研讨与互动交流等内容。

宣讲的法律理论包含:

1)我们同心同力——未成年人有关法律总纲要;2)成长的天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理论;3)家庭的守护神——初中生家庭守护理念培养;4)全面守护——初中生所在的院校、社会和法律保护;5)一个也不能缺——初中生义务教育理论学习;6)下好人生中的每一步棋——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理论和法规;7)珍惜生命——初中生抽烟、喝酒、赌博以及吸食毒品等的防止;8)珍惜花季——突发状况应对以及青春期守护;等等。

家庭法律教育办法指:

2.6.2 辅导模式

根据家长的特征,在工作坊的辅导咨询中采取理论教授、实例探讨、参加游戏、虚拟场景体会、心得共享等办法,提升家长的法律认知以及家庭法制教育的质量。

1)理论讲授法——以《义务教育法》等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依托,讲解法律常识以及家庭法律教育的各种模式,并对家长进行团体讲学。在授课的流程中,插入问题探讨等内容,让家长可以了解并把握子女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法律常识的灌输。2)实例讨论法——以关键的法律教育内容为基础(比如:对初中生的看管任务以及抚养任务等),以一部分教育过程中应关注的难题(例如:初中生行为的过早社会化等)为出发点,设计对应的实例,让家长对该论题进行互动并甄别,最终再汇集家长们的观点,让其掌握家庭法制教育的技巧以及真谛。3)游戏互动法——让家长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通过公开、公平的游戏,加深对家庭法制教育各项内容的印象,以便其在家庭中开展法制教育。4)虚拟场景体验法——创建特殊的法律场景问题以及法律教育场景,让家长装扮法官、陪审员等角色,体会角色的立场,并讲明角色期望达到的目标,并合理化运用部分家长严密的逻辑思维进行案例的推演,提升家长的法律认知以及法律教育水准。5)心得共享法——在传授、探讨中家长要与导师或其他家长形成头脑风暴,将自身体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如此,家长能够将自身对社会和法律的一些看法相互传达,是一类集体资源,它让家长们有了契机聆听与考虑,进而走出以自我为核心的认知误区。

3 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以及家庭法制教育方法行为研究

问卷调查法具有操作简单、资料回收快等优势,已经逐渐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得到普及。然而,鉴于初中生家长的法律认知以及法制教育手段的差异性,仅根据认知量表和法律场景模拟问卷来判断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有效检测研究成果的有效性,需要利用相异的手段对研究成果作出判断,突破研究的瓶颈。本次讨论的课题中,家长直接参与的不多,所以需要用到质性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来对干预预案实行需要、履行流程以及成果的全方位评价。

3.1 研究目标

掌握初中生家长对提升自身法律认知、家庭法制教育水准的学习需要,探求与家长心目中理想的辅导手段、活动方式相吻合的教育方法,评价家长教育干预预案的有效性。

3.2 研究办法

本论题采取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由教育场景的体验者为提升其对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知、为增强其对实践的印象以及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而实行的反思活动。行动研究并不是线性的研究,而是呈螺旋状,其目标是:利用知识化解教育中的矛盾,并在研究开始后,将策划、行为成果等因素归为一个不断往复的流程,经过这种动态循环流程,参与者与教授者要通过交流共享成功理念,并且在每一环节后自我反省直到下一个环节,使预案得以不断健全。

在本论题的研讨中,评估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评估版块包含:需要、履行以及成果三类。需要是指家长是否觉得有必要参加法律认知与法制教育干预活动;履行是指专业人士依据家长的需求,订立预案,对其实施教育干预的流程;成果是指在教育干预完结后,家长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

在研讨的过程中,学者提出疑问,挑选家长,通过对需要程度的测试,设计出家长法律认知以及法律教育干预预案并履行;与此同时,在预案履行的流程中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评价其行为,并成为信息共享的合作伙伴,之后运用搜集到的信息改善方案不足之处;对下一个版块的预案进行准备,使预案更为人性化和合理化;活动完结后,要对预案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访问参与活动的家长及其儿女,证实评价成果。

3.3 研究设计和实现

3.3.1 研究受体

与前文中的教育干预受体一致。

3.3.2 资料搜集和解析办法

1)资料搜集

根据麦克尼福等专家的研讨,在行动研究中,能够运用音频录制、手工记录、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诸多方式搜集资料,通过参加人的自我思考和体验、专家团队收到的多重回馈信息,证实资料的可靠性。本论题在专家进行评价后,对家长以及其儿女的访问、方案各版块的履行流程,均在家长的认同下进行录音,并在活动完成后转换成文档;与此同时,为了掌握家长在参加活动时的感受,每个版块都有回馈单,方案完成后,又以不记名的方式对方案实施评价。

2)材料解析

本次论题部分评价应用了诠释学的方法,重视参加者怎样看待面临的事件和举止,构成了“参加者的论点”。因此,为保障资料诠释的可靠性,专家与家长进行了互动交流,从家长、初中生、专家的交流过程中,获得了与材料诠释相同的观点,并去阐释从场景中获得的启示,满足初中生家长的法律认知以及家庭法律教育方案的诉求。

3.4 材料具体解析

波萨瓦与加雷指出,要设计一类创造性强的教育活动预案,需要进行需求评估。需求评估的常规目的是:获取海量的数据以及讯息,明确服务与咨询受体的具象化的需要以及专家是否能够提供给家长所需的帮助;另外,要设计恰当的活动方略与预案。

3.4.1 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以及家庭法制教育干预活动的需求程度调查

在初期的家长座谈会上,家长们开始阐述自身的意愿,并表达了培训的需求。家长们的意见是:

“我们平时忙于工作,学习法律常识的机会不多,倒想与儿女讲解有关法律常识的时候,又显得力有不逮。”

“现在是法制社会,不学习一些法律基础知识是行不通的。”

“我们家长本身的学习机会的欠缺,必须通过专家的指导才能完成。要有一个环境,才能在认知上有所改进。”

“要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法律教育,第一步应提升自身,既需要累积知识,又要让子女愿学乐学。”

由上述表述可以看到,家长有学习的需求,并期待通过培训累积法律常识,了解家庭法制教育的手段,进而提升法律认知水准。这充分表明,家庭法制教育干预方案有着实际应用价值。

3.4.2 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与家庭法治教育干预活动模式的需要

1)有关教育干预的时间和选择。家长与班主任都指出,夜晚参加活动再好不过,最终将时间定在每个礼拜四晚的六点半到八点半间。

2)有关教育干预实验的活动称呼。家长对教育干预活动的称呼十分重视,本次活动称呼最终确定为《初中生家长家庭法制教育提高工作坊》,这样的称呼与大多数家长的理念一致,可以提升其参加活动的热情。

3)有关教育干预实验的活动形式。家长较为抗拒过于正式的授课形式,偏爱集体模式,反感训导、训话等单调枯燥的授课模式。假如教育干预活动的氛围较为轻松愉悦,则有利于家长表达自身的想法,并增强与其他家长的互动和交流;只要全部家长都认可,那么家长们就不会有抗拒心理。

3.4.3 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与家庭法制教育干预活动方案内容的需要

从材料解析的结果来看,家长对教育干预方案内容的需要包含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法律规章、法律常识以及科学的法制教育手段。

3.4.4 初中生家长法律认知与家庭法制教育干预预案的履行流程评估

包含参加程度以及满意程度两个大类。家长在每次活动完结后都需填制版块活动回馈单,所有活动完结后还要填制活动整体评估问卷;并在家长认同的前提下进行音频的录制,活动终结后进行文字整顿和归档;解析材料包含活动过程中音频的录制、家长回馈信息以及专家的现场观测。

4 结论

家庭是初中生获得法律常识、培养法律意识的“课外课堂”,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初中生的茁壮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优良的法律素质以及法制教育水准的提升对抵抗社会歪风邪气以及不道德行为有现实意义。如今社会和科技都在飞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实质就是家庭学习,就是初中生家长的自我学习与自我提升。本次论题提到的工作坊对提升初中生家长的法律认知以及完善家庭法制教育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参与活动的家长兼备法律常识和讲法技能,形成正确的法律理念。上述家庭教育工作坊的出现,使家长的法律知识讲授能力大幅度提升,因此具备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

[1]刘智成.园长、教师及家长对在园幼儿人身伤害事故法律认知的现状调查——以江西省吉安市两所幼儿园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5):24-26.

[2]宋婷.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历史嬗变及其现实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12(6):165-168.

[3]闫志,陈明华.新医改政策下临床医学专业医德与法制教育调查——以安徽省四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调查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2(4):91-96.

[4]黄树彬.论德育“多维”视角下的高校法制教育体系构建[J].学术探索,2012(10):52-54.

[5]付盛松.高职院校大学生幸福就业观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结合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1):64-66.

[6]刘国龙,魏纪林.美国大学数字公民教育及其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制教育的启示[J].知识产权,2013(5):94-99.

[7]邢国忠.全国高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124-125.

[8]伍淑花.民族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加强民族法制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2(2):32-35.

[责任编辑:李强]

2015-04-14

王泺茜(1994-),女,江苏淮安人,研究方向为法制教育。E-mail:635423374@qq.com

G78

:A

:1671-6876(2015)02-0184-05

猜你喜欢
初中生家庭法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家庭“煮”夫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恋练有词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