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2015-07-22 15:44谭春果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4期
关键词:冷链物流北京市

摘 要:北京市冷链物流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现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以促使该行业日后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北京市;果蔬产品;冷链物流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已从温饱型逐步转变为营养调剂型,对诸如蛋、奶、蔬菜、水果等冷链运作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成为鲜活易腐食品消费的主导趋势。

北京市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本地物流产业的发展。早在2010年1月,北京市政府就出台了针对本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方案。然而,北京市果蔬冷链物流运作不容乐观。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我市水果在批发市场的成交量从2003年的281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816万吨,增长率达到190%。其中,仅有不到一半的水果能够做到冷藏储存和冷藏运输,而到了销售环节,90%以上的水果是在常温下销售的。蔬菜的冷链物流情况甚至更糟。我市蔬菜在批发市场的成交量从2003年的562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1336万吨,增长了138%。考虑到成本问题,配送人员在运输过程中基本上不使用冷藏车,只有部分价值高的蔬菜在夏季运输时使用冰袋、冰壶来达到降温保鲜的目的。

二、北京市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1.各部门对冷链的温度控制关注不够。虽然国家在果蔬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都有规定的温度标准,但企业在运作过程很少按照标准执行。目前,北京市的便利店、超市或大卖场,大多在常温环境下装卸低温食品,因为没有专门的装卸场所。一些冷藏车为了节省费用,在运输途中擅自调高制冷温度,甚至不开制冷机,这都导致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2.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缺乏信息共享。有资料显示,北京市超过55.2%的企业都拥有管理信息系统,而运用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手段的不超过40%。大多数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基本是独立的,仅在订单管理部分有衔接。很多企业做出入库记录依靠人工填写单据的模式,而将WMS闲置,这样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作效率。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水平偏低,无法做到食品的可追溯机制,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

3.冷链物流的配送中心选址不够合理。在北京,很多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店铺的分散区域跨度大,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配送往往造成运输距离过远、运输成本过高的不良后果;另一种是店铺相对集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配送又会导致人力上的浪费。配送中心的选址关系重大,如果在途中耽误过多的时间,会直接影响生鲜食品的最佳保质时间。

4.共同配送中心利用率低,缺乏冷链物流网络观念。在北京,冷链企业之间缺少合作,尚没有建立大型冷链物流网络的意识,“共同配送”模式应用较少。现有的冷链配送大部分是厂家与零售企业之间的直接配送。配送点多而分散、配送量小、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不但会造成配送效率低下,也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北京市果蔬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建议

针对目前北京市果蔬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四方面来着手解决。

1.加强对冷链设备温度的重视。首先,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尤其是温度控制方面),规范冷链物流企业的具体操作,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其次,重视食品来源地的同时要重视销售的交接环节。此外,要提高配送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责任感,培育和引用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加快冷链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果蔬冷链物流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冷链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要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条型码、仓库自动管理系统等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处理能力。要建立果蔬冷链过程信息的报送、交换责任机制,提高监管部门对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3.对配送中心进行合理选址。在配送中心的选址中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首先,配送中心要考虑人口较多、客户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如超市和零售店,因此配送中心应选择在郊区位置。其次,配送中心还要考虑到交通运输条件,应选择靠近交通枢纽的地区,如高速公路和铁路货运站等地。

4.树立冷链物流网络的观念。要使企业明白建立冷链物流网络是冷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保证冷链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同业整合、注重与生产企业结盟,从而达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目的。

四、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文章讨论了北京市果蔬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冷链物流水平走在全国的最前列,解决北京市果蔬冷链物流的耗损问题不但有利于降低果蔬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增加果农、菜农的收益,促进北京市果蔬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国内其他地区果蔬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旗.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现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27-30.

[2]李佳洁,徐然,李江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1):35-40.

[3]史何新,米志广,侯瑞锋.北京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4(8):124-126.

[4]王雪.北京地区共同配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31):67-68.

作者简介:谭春果(199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与投资管理

猜你喜欢
冷链物流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浅谈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对于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研究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