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2015-07-23 01:35刘善文
文史春秋 2015年7期
关键词:画报社良才创刊号

● 刘善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晋察冀画报》(《解放军画报》的前身)即诞生于抗日的烽火之中……

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河北石家庄平山县太行山里的小山村碾盘沟诞生。 《晋察冀画报》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版发行的第一本画报,也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画报刊物,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延安 《解放日报》的高度评价。 《晋察冀画报》横空出世,它如清脆震天的冲锋号角,以独特、生动的艺术形式极大地鼓舞着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1941年3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召开晋察冀军区干部大会,专门讨论创办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本画报——《晋察冀画报》的具体事宜。会上,聂荣臻司令员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文化生活是一个革命军队所不可缺少的,军队要有战斗力就一定要有文化。”会议研究决定,尽快创办 《晋察冀画报》,由朱良才和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潘自力主抓落实。5月,朱良才召集军区摄影科科长、抗敌报社副主任沙飞,摄影记者罗光达、裴植、赵烈等同志开会,传达了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和军区的决定,宣布正式成立 《晋察冀画报》筹备组,并把军区印刷所交给由沙飞领导的筹备组直接管辖和使用。

1942年1月,聂荣臻司令员和朱良才主任、潘自力部长在军区政治部驻地陈家院村召集沙飞、章文龙、赵启贤、唐炎等同志开会,具体研究了画报的编辑方针、任务、编辑计划及创刊号等问题。同年5月24日,晋察冀画报社在河北省平山县碾盘沟村正式宣布成立。朱良才、潘自力亲临大会祝贺,并讲了话。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任命沙飞为主任(社长),罗光达为副主任 (副社长),赵烈为政治指导员。下设编校、出版、印刷、总务四股。沙飞兼任编校股股长,文学编辑章文龙、赵启贤,美术编辑唐炎,摄影记者杨国治、白连生、张进学等,刘博芳、王秉中任出版股正、副股长,张一川任印刷股股长,裴植、李遇寅任总务股正、副股长,何重生担任制版、印刷总技师。 《晋察冀画报》创刊初期,画报社成员有100多人。

为了保证画报印刷出版的安全,画报社由原先的支角沟迁往更隐蔽的西山碾盘沟。画报社的到来,令这个偏僻的小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老乡把房子腾出来给画报社使用,画报社的同志动手修好被日军烧毁的房屋,用木棍和柴草将牛羊圈压盖起来当做制版、印刷、排字的车间和厂房。在艰苦的条件下,大家自力更生制作了很多土仪器:用瓶子塞上棉花倒滴水和漏沙的方法,效仿古代的滴漏计算时间;用水壶两次提纯自制蒸馏水;用河滩里的细沙代替金刚砂磨版;用黑矾代替硫酸铜;用阜平红枣酒代替酒精;用山西老陈醋代替醋酸;连量杯和天平都是用土法制造的。在画报社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画报印刷出版工作基本准备就绪。

为了纪念全民族共同抗战5周年,沙飞提出要在1942年7月7日印刷出版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于是全社同志紧急动员,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沙飞领导并参加创刊号的编辑工作,对内容较少的部分,马上组织记者外出采访拍摄。创刊号的创刊词和主要文字介绍由章文龙编写,并请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帮助加工润色。创刊号封面由徐飞鸿设计,内页版面由赵启贤、唐炎设计。编辑工作结束后,请聂荣臻审阅。聂荣臻当面指示:“《晋察冀画报》的编辑方针应该是反映边区抗日军民的英勇斗争和光辉史绩,以鼓舞人民更勇敢地斗争。我们的画报不仅要面对边区,而且要面对全国,面对全世界。”根据聂荣臻的指示,创刊号的说明使用中、英两种文字。沙飞从外单位请来刘柯、李伦(刚从北平来的辅仁大学学生)作翻译,还请了几位新来边区的国际友人班威廉 (原北平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林迈可 (原燕京大学经济学导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来到边区,在军区无线电训练班任教)帮助修改校对。创刊号的所有摄影作品和其他文艺作品都经聂荣臻、朱良才、潘自力审定。

炎热的夏季,画报社的同志在用牛羊圈改成的照相制版暗室和印刷车间里突击印刷画报。有的同志连热带熏,发生呕吐甚至晕倒,但大家依然坚持战斗,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由于自然灾害,加上敌人的经济封锁和“扫荡”,边区经济处于困难时期。为了保证画报能按时出版,除了干重活的同志维持一日三餐外,其他同志减为一日两餐,并用瓜菜、黑豆取代主食,不少同志因此得了浮肿。聂荣臻知道这一情况后,破例亲自批了1000多斤小米,帮助画报社渡过了难关。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为了预防敌人的骚扰破坏,一面抓出版工作,一面还得抓战备坚壁。派人到山上找洞,自己挖洞,经常是一有情况,就赶紧把东西坚壁起来,敌情过去,再把东西背回来继续工作。就在这样艰难困苦、紧张战斗的条件下,第一期 (创刊号) 《晋察冀画报》终于按原定计划在1942年7月7日抗日战争5周年纪念日出版了。正如创刊号的编后记中说的:“编完这期画报,真像结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我们满怀着兴奋、愉快的跳动心情……这是我们战斗进程中的第一次冲锋!”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为16开本,共94页,用瑞典木造纸印刷。封面上印有红色的“晋察冀画报”繁体字,从右向左排列,发行日期为“1942.7.7” (纪念全民族共同抗战5周年)。封面照片 《塞上风云》 (1937年10月向长城内外进军的八路军杨成武支队)和封底照片 《沙原铁骑》 (1937年10月向冀西进军的八路军骑兵营)都出自沙飞之手,为彩版套印,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晋察冀画报社编辑印刷。这期画报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建设成就,栏目设置有“新闻摄影”“美术”“文艺”3大类。“新闻摄影”栏目又细分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一千五百万人民在战斗中生活,在战斗中锻炼”“团结、抗战、民主”“生产进行曲”“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等。创刊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刊登的照片包括八路军初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的各种战况,如收复涞源、蔚县、喜峰口、平型关、紫荆关、妙峰山、西斋堂等城镇要隘;有著名的黄土岭战斗、大龙华战斗、百团大战、陈庄战斗等重大战斗和战役;有边区子弟兵战斗生活、“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群众支前、青年参军、军民鱼水关系;有边区生产运动和民主政权建设;有对侵华日军暴行的控诉、八路军优待俘虏及敌伪投诚、日人反战同盟支部活动;有边区新民主主义艺术、教育、出版事业的发展;还有外宾来访,对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在边区生活的怀念以及聂荣臻和被营救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珍贵镜头。整本画报共发表新闻摄影照片150多幅,分别由沙飞、罗光达、吴印咸、石少华、吕正操、李鸿年、杨国治、赵烈、刘博芳、杨伯坚、叶昌林、张进学、王君、流萤、夏风等等人拍摄。其中,沙飞一人的作品就有82幅,分别用了眼兵、孔望、路涛、白桦、静子、秋子、红叶、黄芬等笔名。

沙飞

除照片外,创刊号还发表了一些文学、美术作品。其中有邓拓的长篇纪实性文章《晋察冀的舵师聂荣臻——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及其创造者的生平》 (笔名萧斯),刘道生的战斗通讯 《漠河滩的英雄》,周游、蔺柳杞的报告文学 《冀中宋庄之战》 《客人》,田间、鲁藜、任清的诗歌 《出击正太线战役记事诗抄》 《同志的枪》 《我们是夜班》,丁克辛的小说 《出奔》,徐灵的木刻《日兵之家》,沃渣的木刻 《八路军铁骑兵》,劫夫的漫画《如此“扫荡”》等。这期画报还用英文发表了林迈可的 《回忆白求恩》和班威廉的 《在战后不要忘记农民!》两篇专为画报写的文章,以及他们对画报创刊号出版的祝词。

画报还刊登了聂荣臻司令员和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的题词。聂荣臻的题词是:“五年的抗战,晋察冀的人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实都显露在这小小画刊里:它告诉了全国同胞,他们在敌后是如何的坚决英勇保卫着自己的祖国;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他们在东方在如何的艰难困苦中抵抗着日本强盗!”朱良才的题词是:“虽然我们物质条件受到极端的限制,但不愿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这些辉耀人类历史的斗争伟绩湮没下去,所以我们期望能藉此刊物记载真实于十一;但终究遗憾,由于物质条件之极其困难,而使这些辉耀人类历史的斗争,不能以十一呈献于全国全世界。”军区领导人的题词实际上指明了创办 《晋察冀画报》的目的、方针和伟大意义,体现了中共对画报工作的指导思想。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刊载了章文龙写的 《发刊献词》:“7月来了,带着强烈的太阳光,带着一切生物的繁茂的生长,带着山脉、河流与土地的灼热的蒸发,带着中国人民英勇而坚韧的战斗。7月来了,这是伟大的四十年代第二个年头的7月,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第五周年的7月。

整整5年了,晋察冀边区的人民与八路军,站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和日本法西斯匪徒进行血肉的搏斗,从极端混乱与危难之中,从日寇的铁蹄践踏之下,收拾起这一片祖国的山河,揭去暗淡的颜色,重使它发出灿烂的光彩。晋察冀的军民、热爱祖国的军民,流着血,流着汗,保卫着这块新的土地,垦殖着这块新的土地;用最大的劳力、最高的智慧与无畏的牺牲,不断的斗争、建设,使这根据地成长壮大,矗立于北方山岳与平原之间,使它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走向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之路,在这个新型的社会里,将真正地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文化,晋察冀的建造,是中华民族抗战建国伟业的一部分,是边区广大军民劳绩的结晶,在激烈的艰苦的丰富的斗争过程中,他们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瑰丽的史诗……”

晋察冀画报社排字房

晋察冀画报社成员在碾盘沟工作的情景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用中、英两种文字对摄影图片作了说明,最后的版权页和“征稿启事”也同样以中、英两种文字出现,“征稿启事”内还特别点明“海外通讯”之新闻照片。这些迹象都表明: 《晋察冀画报》从创办之初就立足根据地,面向全世界。画报由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发行,延安新华书店各地分店及全国各大书局经销。创刊号发行范围广泛,不仅送至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大后方重庆,而且还委托国际友人及其它关系转发到国外,如苏联、美国、英国、菲律宾、印度、越南、新加坡、暹罗等地。《晋察冀画报》的出版不仅在边区引起普遍重视和广泛影响,还在游击区、沦陷区以及海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取得了反法西斯盟友和海外侨胞的同情与支持。

1942年8月28日的 《晋察冀日报》以《文化的鲜花》一文详细介绍了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出版的经过,并且赞扬道:“炎热的夏季,晋察冀开放了一朵美丽的鲜花,军队和人民都热爱着它,阅读着它,传递着它——这就是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文健的文章:“这样华丽的画报,竟然是在敌后那样艰苦战斗的地方出版的么?当我们看到 《晋察冀画报》的时候,不能不大吃一惊,它叫我们珍贵,叫我们再三翻阅,不忍释手,对着那五彩套版的木造纸封面一再凝视。”

后来,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围剿”,1943年2月《晋察冀画报》转移到平山县曹家庄和阜平县上庄、柏崖村、洞子沟等地出版。1943年秋,画报社在阜平县柏崖村被日军包围,指导员赵烈、工务长何重生等9位战士壮烈牺牲。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晋察冀画报》共不定期地出版了13期,期间还出版过数期专刊和增刊,并负责部队教材和宣传资料的印刷。1948年春,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边区合并,成立华北中央局和华北军区,同年5月《晋察冀画报》与晋冀鲁豫边区出版的 《人民画报》合并为 《华北画报》,沙飞、石少华任正、副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2月《华北画报》更名为 《解放军画报》,并为新中国 《人民画报》在内的其他新闻摄影机构输送了大批骨干人才。

猜你喜欢
画报社良才创刊号
军之良才 朱良才
《青年》杂志创刊号封面
融媒体环境下的纸媒升华——以民族画报社蒙古文版编辑部微信公众号“蒙地色彩”为例
A NOVEL METHOD FOR NONLINEAR IMPULSIV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BROKEN REPRODUCING KERNEL SPACE*
我的祝福和期望
总第100期杂志“晒创刊号”活动得奖石友藏品展示
云南画报社 第3届南博会“雨林口岸·山水磨憨”专题摄影展诠释磨憨口岸
爱心化春雨 真诚育良才
云南画报社唱响南博旋律重彩展示云南旅游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