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晚期青年肺癌病人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2015-07-27 06:41杨晓琴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6期
关键词:循证肺癌常规

杨晓琴

眉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四川眉山 620010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1]。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同时空气污染也是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且大部分青年肺癌病人在早期没有进行筛查,当确诊肺癌时,已经发展为晚期[2]。疼痛是肿瘤病人主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晚期青年肺癌病人均有明显的疼痛感,该研究就对该院收治的晚期青年肺癌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探究其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晚期青年肺癌病人60例,病人的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且均经影像学检查及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晚期肺癌。将60例晚期青年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病人接受循证护理,称为循证组。

常规组有男性病人24例,女性病人6例,最小年龄25 岁,最大年龄 43 岁,平均年龄(36.68±2.18)岁;循证组有男性病人23例,女性病人7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44岁,平均年龄(36.75±2.06)岁。常规组病人与循证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常规组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即遵照医嘱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治疗,同时记录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对疼痛难以忍受的病人给予药物进行止痛。

1.2.2 循证组 循证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在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资料,仔细倾听病人的主观感受,观察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根据问题检索资料,并评价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得出以下护理措施:并发症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家庭支持等,并发症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晚期青年肺癌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尽可能的排除其危险因素,尽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如患者发生并发症,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患者的情况;疼痛护理是正确评估病人的疼痛情况,并向病人讲解疼痛的知识,镇痛药的应用,纠正病人对药物镇痛的错误观念,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应用药物;心理护理是通过加强与病人的交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同时可通过转移病人注意力等方式提高病人的疼痛阈值;体位护理是协助病人更换最舒适的体位,同时避免发生压疮;家庭支持是鼓励病人家属多陪伴病人,宽慰病人,让病人得到充分的家庭支持。

1.3 评价指标

在护理前后,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对常规组病人及循证组病人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模糊数字评分法的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不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说明病人的疼痛程度越深。

所有病人经过循征护理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晚期青年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其中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四个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两组晚期青年肺癌病人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 t检验;两组晚期青年肺癌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如果P<0.05,则常规组和循证组晚期青年肺癌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看出,在护理前,循证组病人与常规组病人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护理后,循证组病人的疼痛评分为(5.24±1.20)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病人的疼痛评分(7.58±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表1 两组病人在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s)

表1 两组病人在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s)

护理前 护理后循证组(n=30)常规组(n=30)P值8.23±0.64 8.07±0.70>0.05 5.24±1.20 7.58±2.11<0.05

循证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水平评分结果分别为(92.24±7.19)分、(91.65±6.83)分、(93.38±7.37)分及(92.62±7.83)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晚期青年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晚期青年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循证组(n=30)常规组(n=30)92.24±7.19 79.67±7.24 91.65±6.83 78.33±6.86 93.38±7.37 84.55±6.76 92.62±7.83 80.17±6.79

常规组患者有7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循证组患者有1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循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临床出现越来越多的晚期青年肺癌病人。疼痛是恶性肿瘤病人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在生理及心理上都对病人有很大的影响[3]。部分病人因为忍受不了疼痛会直接放弃治疗。所以对晚期青年肺癌病人的护理中,疼痛护理是主要工作内容。肺癌病人的疼痛护理需要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进行,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青年肺癌病人,控制癌症疼痛成为首要问题。

常规的护理只是遵照医嘱对病人进行相关的治疗,以及对疼痛难忍的病人给予止痛药,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理念,所以具有较差的护理效果。而循证护理是根据病人的情况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并提出解决方案,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所以临床护理效果较好。而且,循证护理在提高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护理人员在对肺癌病人的护理中,挑战常规,以及一些习惯性动作,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效率[4]。此研究中,循证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通过资料的查阅及自身的临床经验,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排查出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出晚期青年肺癌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排查,尽可能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一旦患者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改善患者的并发症,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负担。其中并发症护理最为重要。

②疼痛护理:加强护理人员癌症病痛护理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疼痛知识以及观念的学习教育,同时加强病人家属相关疼痛教育的内容,使病人家属能够对相关的疼痛知识进行掌握,掌握内容包括对癌症疼痛的概念、如果正确评估疼痛方法以及常规镇痛的方法等,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够纠正病人家属对传统癌症病痛认知的偏差,在对病人的疼痛护理中,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止痛药缓解疼痛[5]。

③心理护理:晚期青年肺癌病人由于病情已经到晚期,且身体上要承受剧烈的疼痛,心理难免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进而出现抑郁,甚至轻生的心理[6]。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及时掌握病人的不良心理,并给予疏导。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疼痛和现实,同时可以根据病人的兴趣爱好,适当为病人增加乐趣,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提高疼痛阈值。

④体位护理: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保持最舒适的体位,并协助病人更换体位,避免发生压疮。在更换体位时,动作要轻柔,注意病人的受力部位,可根据病人的情况加衬垫。

⑤家庭支持:晚期青年肺癌病人在住院期间,家庭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的社会心理因素变化将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在照顾病人的同时,要鼓励病人家属多陪伴病人,鼓励病人,细心呵护病人,让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生活[7]。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循证组病人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病人,说明对晚期青年肺癌病人进行循证护理,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情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循证护理在晚期青年肺癌病人疼痛护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1]朱大茹,夏广惠,曹岚,等.循证护理在晚期青年肺癌病人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7(19):1859-1860.

[2]夏广惠,刘红,祁玮,等.循证护理在晚期青年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26-28,35.

[3]杨洁,杨秀梅,刘琴,等.高龄晚期肺癌患者的循证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封3.

[4]巩丽华,喻晓,姜宝法,等.循证健康宣教在肺癌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68-69.

[5]李淑芳.肺癌患者首次化疗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化疗前后生存质量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3):116-117.

[6]夏先萍,杨莉,何鑫,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9):1420-1422.

[7]张秀金,王红霞,王连云,等.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047-1049.

猜你喜欢
循证肺癌常规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常规之外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别受限于常规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