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5-07-27 06:41林启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6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手术室风险管理

林启玲

烟台市中医医院手术室,山东烟台 264000

在医院各个部门中,手术室与各个科室间的合作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将直接对手术的成败以及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产生影响[1]。因此,如何在手术过程当中为患者提供高效、完整、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已成为临床护理管理人员亟待探索与解决的问题。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有预见性的识别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防御机制,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执行[2]。该研究为探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5年1—3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于该院外科、儿科、妇科、内科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排除有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为55例,女性为45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70周岁,平均年龄(45.1±2.6)岁。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室管理模式,期间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共9名,均为女性,年龄在23~35周岁范围内,平均为(27.3±1.5)岁,工作时间在 1~8年范围内,平均为(5.1±0.3)年;以时间段 2015 年 4—6 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作实验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于该院外科、儿科、妇科、内科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排除有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为60例,女性为4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70周岁,平均年龄(45.9±1.8)岁。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相关措施,期间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共9名,均为女性,年龄在 24~36 周岁范围内,平均为(27.8±0.9)岁,工作时间在1~9年范围内,平均为(5.0±0.6)年。对比两组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常规方法。包括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集中培训,考核,以及严格执行手术室相关管理制度等。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具体措施包括:①对护理人员自身风险的防御机制。手术室护理工作无论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安排、以及工作任务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特殊性,常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充分肯定整个护理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重要性,给予成员充分的关爱。同时,考虑到手术室护理人员常因工作复杂且要求严格,故手术室护理人员常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易造成情绪状态的下降。故在对护理人员自身风险进行防御时,首先需通过心理防护的方式,积极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并注意对护理人员的情绪变化进行观察,从对护理人员的生活角度入手给予关怀。同时,在护理管理过程当中需要让护理人员参与到有关心理调节能力的培训中,使护理人员能够满分的热情与状态投入护理工作当中;其次需要重视对培训机制的完善。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角度上来说,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必须不断加强与完善。在手术室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前,护理管理人员就必须有预见性地识别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出现的护理差错与缺陷时间,重视对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构建针对护理缺陷的风险评估表,定期组织进行安全护理查房,同时配合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及时总结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及时调整并优化护理管理水平;最后,从对法律风险的防御上来看,护理部主任需要针对手术室待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法律法规、以及院内各项规章制度等,让护理人员在参与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稳妥的服务态度,以便在手术室护理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具备独立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同时,手术室护士长还需要负责对护理人员手术室各项操作技能以及手术室技术的培训;②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以及手术室护理流程的培训。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以及护理管理流程的构建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性的重要前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需构建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清点查对、消毒灭菌制度。在护理管理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洗手规则,涉及到输血护理时需两人相互配合进行核查与双签名。手术开始前、以及手术结束后均需要落实四清点、术中十二查制度,确保手术作业的顺利、有序开展。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同时应用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态度、以及风险管理行为意向四个方面,单项指标评分区间为0~25分,以评分高为佳,以评分低为差)。

表1 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投诉纠纷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掌握情况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 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投诉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1/100)、2.00%(2/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 1 所示。

2.2 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掌握情况对比

实验组护理人员在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态度、以及风险管理行为意向四个方面的评分均值分别为(23.6±0.9)分、(24.5±0.3)分、(22.8±0.6)分、以及(23.1±1.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掌握情况比较[(s),分]

表2 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掌握情况比较[(s),分]

识 风险管理认知 风险管理态度 风险管理行为意向对照组实验组16.1±0.8 23.6±0.9 17.0±0.3 24.5±0.3 15.1±0.2 22.8±0.6 16.0±0.6 23.1±1.1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对防御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关系到手术室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安全作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一旦在防御机制的建设上出现问题,就可能诱发护理缺陷与护理安全事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影响[3-4]。因此,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有预见性地识别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以采取措施及时防范风险。

分析认为,切口感染、无菌操作不当等均是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风险事件,必须引起护理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5]。该研究中,护理管理人员在对各种风险事件进行准确识别的基础之上,为手术室内每一名护理人员分配相应的责任,使各项操作能够更加安全、有序、规范的进行,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在该研究中,风险防御机制还强调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观念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风险的防范能力,以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稳定进行。

该研究中数据结果显示:通过对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的实施,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角度入手,对手术室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采取针对性的防御措施,才能够确保手术环境的安全以及手术患者的安全,达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投诉与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防范认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入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与投诉率,对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有促进作用,临床价值值得肯定并推广应用。

[1]王煜娟,李怀娟.定期强化培训对改善大型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掌握情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87-88.

[2]赵静.手术患者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31-33.

[3]王晓俊,杨琼,李世荣,等.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50-151,154.

[4]任月环,孙红敏,马杏娟,等.安全管理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理风险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3,35(12):1907-1908.

[5]何利君.护理团队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60-1061.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手术室风险管理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防御机制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伦理道德之争下的大学生自杀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