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运用探究

2015-08-07 03:09周建华
魅力中国 2015年31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周建华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数学的教学,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运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法能够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高效。教师首先要了解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分析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關键词: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对于整个学习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是一个整体,覆盖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高中的几何、代数和数据统计等知识都是以初中数学作为基础进行学习。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数学素质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初中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法很好的转换了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给学生安排任务进行学习引导,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科目,初中数学不像小学的数学这么简单,知识涉及面较广,知识难度增大,为学习数理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初高中数理化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是最为基础的科目,如果没有学习好数学,就会对后面学习物理和化学增添很大的难度。任务驱动式教学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数学是一门重视逻辑推理的科目,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一连串的数字符号会给学生造成厌倦感,学生会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问题,给学生布置学习的任务,然后分组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会跟着教师问题的引导,不断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通过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展开学习和交流,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使学生对于问题的了解更为深入和透彻。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以及实践活动,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及对问题的探讨能力。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时,突破了直接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更多的是对学生一种学习的引导。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也是非常丰富的,通过这个任务驱动式的教学也能够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措施

(一)课前任务驱动,激发学生主动求知

课前任务驱动是教学之关键,即指导学生开展预习,通过课前任务布置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能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课前任务的布置,仅仅简单地要求学生预习课本,却不安排具体的预习任务,即便有的教师安排了预习任务,却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难以激发学生预习知识的主动性。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预习时便能明确学习目标,便于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前任务驱动中,教师一定要布置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任务,且该任务要难易适度,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寻找家中图形为三角形的实物,并参照教材上有关三角形的定义,概括其基本特征。如此布置课前任务,加强了教学与生活之联系,能使学生手脑并用,初步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二)课堂任务驱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式讲解,而忽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提升,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活力不足,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并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合作研究来完成任务,以调动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在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布置这样的探究任务:利用塑料棒学具组合任意的三角形,并测量三角形各边的长度,看看三边之间有何关系。教师可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在动手实践与对比分析中生成疑问,得出结论,初步完成探究任务,教师再辅以知识总结和理论讲解,能有效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后任务驱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课后任务驱动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注重课后任务的布置,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后探究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拓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相关知识后,教师可布置这样的课后任务:“自行车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在设计自行车架时对于三个角的度数有要求吗?需不需要将度数确定在一定范围内?大家可以分组合作,找到不同形状的自行车进行研究,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任务能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材料搜集中,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实现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合理应用,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

总之,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合作探究,寻求问题答案,实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求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发挥该类教学方法的优势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彭志娟.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4,(15)

[2]陈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之友,2010,(12)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