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担当

2015-08-14 18:57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心责任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朝忠臣杨继盛“铁肩担道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敢于担当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赢得人们的尊敬。这一主题旨在引领学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思量对自己、对他人的职责,考虑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思考对社会和时代的责任。以下思路可供参考:1.就我们学生而言,认真学习,踏实做事,不断进步,不断超越,就是对自己负责,也就是一种担当。2.做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有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考虑个人得失,不计较自身荣辱,不畏流言蜚语,不怕艰难困苦……勇于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担当大任。

作文时,应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精心构思选材,巧妙表达,才能写出精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话令人想到了荆轲;“卧薪尝胆”这个词语令人想起了越王勾践;鲁迅的“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一种担当;陆游的“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是一种担当;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是一种担当;“感动中国”人物高淑珍,守护“炕头课堂”十四载,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从未收过一分钱,更是一种担当。

名家美文

真正的贵气是一种责任

于丹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刻骨铭心的,2008年是一个催人反省的年度。从年初的雪灾到“5·12”的大地震,让我们明白,物质的丰富和科技的发达并不会阻止自然灾难的来临。不管有多么多的资产,所有的生命在房倒屋塌的时候,都是无助的。

2008年我们讨论最多的就是30年带给了我们什么。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GDP的高速增长,如果前30年我们赢得的是速度,那么也许从今年开始,我们要迎来的是一种秩序的建立,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是一种理性和制度的健全。

在这30年的发展中,中国出现了一个新富贵的阶层,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一批人是富而不贵的。富,一定导致贵吗?富,可以是一个数字,但是贵则相关于生命的尊严。什么是真正的贵气?那是一种慈悲、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他对于社会持久的关注,与他以富的能力转化出来的一种效能,这才是贵。

中国的文化在这30年里也在提升着,它以多元化的面目出现了蓬勃的生机。但是,文化也照样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文而不化。“文”这个东西容易,我们可以拥有大量的典籍,我们可以著作等身。但是什么是“化”,它是生命气质的养成,它是文化穿越我们的血液变成举手投足的习惯,它升华为社会共同的信念。

所以文化关键在于文而化之,富贵关键在于富而尊贵,我们的道路都还远。如果我们回到最朴素的人心就会知道,慈善其实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财富数字的付出。不管你是董事局的主席还是跨国公司的总经理,大家是一样的。因为在爱与慈悲这件事上,论心不论迹,数字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唤醒。

在“5·12”汶川大地震来临的时候,它考验了什么?我们看见,物理空间房倒屋塌,但是精神空间中有一些东西正在建立。这种建立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不仅仅停顿于2008年的夏天。灾后的物理空间重建,政府确定用8年,但是心灵重建呢?朴素和持久,是中国人的慈善态度。

《论语》里面说得最多的字就是“仁”,在不到两万字的《论语》里面出现190多次。单立人一个“二”,这个字在中国有一个通俗的解释,叫作二人成仁。也就是说,只有两个人在一起,才能构成仁爱关系。仁爱,是一个行动准则,不仅是精神价值取向。什么是仁爱?孔子说,两个人就是爱人,要好好地爱别人。仁爱很难吗?无非就是推己及人,自己喜欢的事儿帮人家一下;自己不喜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以为“奥运”的圣火点燃了心中的希望,平复了创伤,将这个多事之秋停留在童话的结尾上。但是,国内三鹿奶粉事件出来了,国际金融危机来了。这个秋季,很萧瑟和寒冷。

我看到中欧把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提上日程,我想它不仅是一个课程体系的完备,其实它在未来社会价值结构当中是永恒的,是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持续生长的文明力量。

温暖有时候仅仅需要大灾吗?大灾是一种呼唤的理由,但是我想中欧给了我们一个楷模的力量,就是他能不能让社会上有力量的人,除了捐财物和力量以外,还可以持久地以善行坚持下去,让慈善成为公民习惯。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的规则,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身,这不仅是社会责任,这是一个人的生命责任。如果说社会责任是我们使员工有所保障,我们对社会大众负责,心灵责任还要对周围的朋友负责,让周围的人觉得因为这个人在,可以把枯燥的生活变成茶,这就是文化的意味。

今天站在这里祝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生日,其实我更希望从这里出发,在长长的未来,大家一起去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今天面临着很多的仓皇,但是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从心灵出发,从责任出发,用一生去努力,永不放弃。

(注:本文是于丹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企业家共话社会责任时的演说节录。)

谈责任

刘墉

今天傍晚,你跟我在院子里玩,发现修矮墙的工人用完水管,居然忘了收好,使那水管正好横过我们侧门的走道。你一边跟我合力把水管卷好,挂回墙上,一边骂“工人怎么这么粗心,幸好没人被绊倒”。

我很高兴你那么说,不是高兴你会骂人,而是高兴你能知道“为他人着想”是一件重要的事。只是你知道吗?你平常也可能犯像那些工人那样的错。

譬如昨天,你放学回来,进门就把书包往楼梯上一扔,又摘下腰包丢在走道上,不是就跟工人们犯了一样的错吗?

如果公公婆婆不小心,或者爸爸急着跑下楼,一脚踩到你的书包,或被腰包的绳子钩到,不就麻烦了吗?

还有,你记不记得,我会叮嘱你,上完浴室,一定要把门关好,或是把门完全打开,千万别让门呈九十度角挡在路中间,免得我走出书房,没注意,一头撞上去。

其实我已经撞了一次,只是不好意思,没跟你说,怕你笑我为什么一边走路一边看书,那么不小心。对!都怪我不小心。

许多意外都是因为出意外的人不小心,譬如马路上有个“人孔”没盖好,就可能有人不小心摔下去。

你可以说是那个摔下去的人不小心,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那“人孔盖”能够被小心地盖好,不是就不会有意外发生了吗?同样的,如果你把浴室的门关好,我不是就不会撞上了吗?

所以我们可以说每个不小心造成的灾祸当中,都可能有另外一些不小心;如果大家都能小心一点,为别人着想,那不小心就能减到最低。

正因此,我常叮嘱你,不可以在“动线”上放东西。

什么是“动线”?动线就是人们总经过的路线。

你知道室内设计,使每个人都能在其中顺畅地走动;不好的设计则可能左边多出个柜子、右边又伸出个桌脚。

中国人讲究的“风水”,跟动线就有很大关系。你想想,如果一个人天天在家里左边撞一下,右边躲一下,稍不小心就要受伤;再不然左边伸出个尖,右边冒出个角,使其中的人总是吓一跳,时间久了,能不影响情绪,甚至影响身体吗?同样的道理,我们平常放东西,也一定要注意动线,在大家常走动的那条线上,你绝不能随便扔东西,尤其那些有绳子、带子的东西;还有,你的书也不能随地扔,因为厚书能绊到人,薄书能滑倒人。不信你试试,把一本杂志放在地上,用脚在上面移动一下,你会发现那杂志因为用铜版纸印刷,一页与一页之间摩擦时,一点阻力也没有,滑得像溜冰场一样。

想想如果哪一天,你急着跑去接电话,一脚踩在这么一本杂志上,能不摔倒吗?如果你摔倒时,又撞到旁边的柱子柜子,那后果会如何?

我就曾经看过,一个因为前面人不小心造成的灾祸。

那一天我到超级市场,看到有个女人正拿着地板清洁剂,一罐一罐看;还打开一罐,喷了一下。

接着,不超过两分钟,就听见一声尖叫、一声巨响,一个顾客躺在地上。

当救护车把满脸鲜血的受伤者抬走时,我看见那个试用喷剂的女人也躲在人群中。我相信那个摔倒的顾客,八成是踩到了那个女人喷在地上的清洁剂。

你说她这么一个不小心,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夺去一条命;就算没人知道,她的良心能不受谴责吗?

这么多年来,我常想起那一幕,也常自责——如果我当时能警告那个女人,阻止她随便喷,或要她喷了之后擦干净,说不定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了。

所以,今天我要叮嘱你:

我们要总为他人着想,别因为自己的“不小心”,造成别人的“不小心”和永久的“伤心”。

我们甚至在发现路上有障碍,可能造成别人危险的时候,主动把障碍移开;在自己差点没看清楚台阶摔倒时,立刻告诉跟在后面的人:

小心!这里有个台阶。

学生例文

担当

北京人大附中初三 赵一鸣

浸出汗水的左手紧紧攥住找回的五毛钱硬币,右手握住被我视若珍宝的绿叶青菜,我小心翼翼地走在已走过无数次的柏油路上,因为第一次担当买菜的“重任”而欣喜不已。我年少的心中溢满了充实真切的成就感,不曾想过担当要与汗水和困难联系在一起,代表着使命与责任,意味着奉献与传承。

炎炎夏日,我与年过九旬的太奶一起住在爷爷奶奶家中。她稀疏银白的发丝紧贴着头皮,皱褶堆叠的双手放在膝上,整日倚坐着晒太阳。爷爷作为长子一直担当着尽孝的责任,服侍太奶多年。我从未想过这份责任在某一天会因为爷爷奶奶的短暂外出临时由我来担当。

太奶很消瘦,我替她拭净嘴角的奶渍,在阳台上学着爷爷奶奶的样子履行着我的第一项任务——按摩。我试探着用不大不小的力轻轻按揉着太奶的小腿,惊异地发现她的肌肉是这般绵软无力。松懈的肌肉垂在清晰可见轮廓的腿骨下,小心翼翼地摸上去只感觉到干瘪的肉皮。深褐色皮肤上扩散的老年斑隐藏在肌肤的皱褶中,岁月刻下的纹路历历在目。我一下一下按揉着这冰凉几乎没有温度的小腿,在滚滚热浪中身上却感觉一阵阵瑟缩颤抖,鼻翼间涌上一股若有若无的酸涩。就是拥有这样一双腿的老人倾注一生精力养育了四代子女,留给后人四世同堂的幸福。任时光无情地磨砺风化,无怨无悔地见证着用自己坎坷的一生换来后人的笑颜。

我身上肩负的责任此时更显得高尚、神圣,这更加坚定了我担当重任的决心。潮湿的汗水顺着黏腻的发丝从脖颈间滑落,我执着地按揉着太奶年迈僵硬的身体,企图将我心中积聚的热量与温暖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她。“小小孙女,你揉得和你爷爷奶奶一样好呢。”我抬头望去,只见太奶的嘴角勉强向上抬了抬,皱纹细密的眼角微微上翘,有种特别的慈祥,带给人不可名状的温暖感动。刹那间我意识到无论岁月更迭时光流逝,这延续家族的重担只是换了不同的人来担当,一代代交替传承。太奶养育了爷爷,爷爷养育了爸爸,爸爸养育了我,而我现在正端坐在太奶面前担当起爱与亲情的责任。尽管时空交替,容颜更改,可是爱与亲情一直维系着这代代传承的担当,亘古永恒的温暖感动因为担当,在时间的长河中绵延不断、源远流长。我想象着当我变成古稀老人而自己的重孙女担当起代代传承的爱的责任半跪在我面前为我揉腿的情景,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笑吟吟地回应着太奶。

我替她擦拭身体,替她洗净枯槁的银发,用汤匙舀起米粥一勺勺送入她嘴中,在闷热的夏夜驻守在她床边一下下为她扇着扇子……我做着一切力所能及的琐碎的小事,尽己所能在照顾太奶的两天中做到尽善尽美。因为担当代表着使命与责任,意味着奉献与传承。

(选自《作文通讯》初中版2013年7-8合刊)

担当

北京人大附中初三 吴苇航

担当,无论是分内与分外,不仅是一种责任的付出,考验着勇气;还是一种沉默的奉献,承载着无私;更是一种前进的催化剂,唤醒每个人的责任感,一起撑起最美好的生活。

教师节礼物的原材料早已准备好,班长交到我手里,让动手能力强的我做最后一步的工作——制作。只剩下一天时间了,而草草地制作一个模型就已耗费了一个小时。但是把住这最重要的一关是我的任务。裁纸、折叠、粘贴、包装,每一步都要求快而精确。连续好几个小时的制作让我疲惫烦躁,推开胶布,扔下剪刀,想向班长他们要求少做几份礼物。可是,已经答应下来的事情,即是我的责任,我不能仅为了完成而完成。既然决意担当,就不应该畏惧工作的繁重、烦琐,要尽全力做到最好。更何况这是教师节的礼物,是全班同学对老师的心意,这样的担当是多么值得啊!我为先前这种逃避心理而惭愧,也为担当带来的微微的自豪感而耐心地坚持下去。深夜,当桌前堆起一座小山,一个个精美的四层收纳盒尽现眼前,那种畏惧五六个小时烦琐工作的心情荡然无存,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此时,我明白了担当的最初意义即是责任,虽说只是完成了分内的工作,但这也需要一种“承重”的勇气。

一天后检查板报,同为宣传委员的她有急事回家了。我担当起全部剩余的任务,没有抱怨。站在教室后排的椅子上单独布置板报的身影,孤单又沉默——她回家了,我的任务之外多出的这一项,同样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理应默默担当这一切。令我没想到的是,周围的同学纷纷拿起粉笔,还有同学指导着我的画,漂亮的图案一直延伸到黑板的中心!我惊喜之余,急忙在黑板写出这句“在一起,飞更远”,这是早已定好的主题。一列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飞过,与同伴一起前行,那上下扇动的翅膀,每次挥舞都能为整个队伍带来上升的动力。此时,担当已成为班级每一分子的行动,或许因我的承担影响了大家吧!也可能因那句“在一起,飞更远”的鼓舞,这段时间班里共同学习共同努力的气氛浓厚,板报主题成了老师们称赞的焦点。看着那列白粉笔画的大雁,感触颇深的我明白,每个人都担当起一份小小的责任,一个集体就能撑起一片天空,我们就能从这里前行得更远。

担当可以从自我小事做起,从决心担当慢慢变成习惯担当,然后将这种意识传递下去。无论对自己、他人、集体,甚至整个社会,担当都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能磨炼自我品质,帮助他人前进,创造美好生活。担当,是我们最有力的行动!

(选自《作文通讯》初中版2013年7-8合刊)

男人间的对话

安徽界首顾集中心学校海燕文学社 袁家辉

子:老爸,有空吗?

父:当然,欢迎找麻烦!

子:老爸,有件事想听听您的意见。

父:洗耳恭听!

子:这次学校的数学竞赛,我得了第三名。

父:不错呀,好小子!

子:但是。参加市里举行的数学竞赛学校只有两个名额。也就是说,只有前两名才有参赛资格。

父:于是,你落选了。现在,你很失落!

子:不,我能参加竞赛。

父:为什么?

子:因为老师说我平时成绩比第二名稳定,因为我……我是数学科代表……老师告诉我,这次比赛我之所以比第二名低一分,是因为答句没写,并且,参加市里比赛,对我今后升学会大有好处,而我又是他的得意门生。所以,他打算换下第二名,让我去参赛。

父:那你要我恭喜你吗?

子:不!千万别这样,这是对我的讽刺!我不准备去参赛。

父:噢?为什么?

子:因为……当然,这并不说明我没有勇气接受挑战,我相信自己的确不比第二名差!但人与人之间应是平等的,竞争也应该是公平的,我不想做对同学不公平的事!我相信老师会理解我的,他也会为拥有我这样的“得意门生”而高兴,甚至会比得了奖还高兴!

父:你不后悔吗?

子:绝不!

父:那好,就照你想的去做吧!男人,就应该这样,做自己不后悔的事!小伙子,有点儿成熟了!

子:老爸,谢谢您!

父:傻小子,谢什么?你不认为老爸思想陈腐、跟不上时代,有事愿意找我商量,我已经很高兴了!

子:不,爸爸,其实您的许多看法都很高明。在我眼里,您就是位无所不知的智者,真的!

父:抬举,抬举!

子:老爸,这件事是我们俩的秘密,好吗?我怕老妈知道后,又该怪我憨了!

父:当然,这是男人之间的秘密!

子:OK!

(选自《作文》初中版2013年第4期)

喂猪

山东阳信县河流镇中学七年级 徐洪敏

指导教师 赵成良

今天是星期一,我们学校放假休息,妈妈便把喂猪的任务交给了我。

看看将近中午,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往猪槽里倒了些泔水,又倒了些玉米面。一看,玉米面多了,便又倒了些水,和了和,这下行了。我提起猪槽走向猪圈。猪看见我来喂它,撒个欢儿跑过来,冲我“哼哼哼”地叫着。我刚把猪槽放在地上,它就一头扎进槽子里,颠起嘴巴子,呱唧呱唧地大口吃起来,一对大耳朵呼扇呼扇的,还不忘翻起白眼珠看看我,似乎在感谢我似的。我看它这么有趣,就蹲下来想看看它。或许是因为吃得高兴了,小猪猛地一甩头,将猪食溅了我一脸一身。脏死了。我生气了,拿起根小棍子就朝它的身上使劲儿敲了一下子,猪疼得吱吱叫了几声。我生气得大声吼着:“快躲开,小笨猪。”它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吓得赶紧跑到了一边,胆怯地望着我。

我从猪圈里爬出来,忽然想:这怎么能怪小猪呢?我又把棍子扔掉,爬进去,又把它叫到槽子跟前。它看看我,又吃起来。我用手摸着刚才打过的地方,小猪疼得马上叫了一声。我心里特别后悔,对它说:“小猪,真对不起,我真不该这样对你,你能原谅我吗?我相信你不会怪我的,因为你不小气。”它又抬起眼睛望望我,似乎在说:“以后可不要这样随便冤枉人了啊。”一会儿工夫,小猪就吃饱了,吃得肚子圆滚滚的,甩着尾巴,呼扇了几下耳朵,冲我叫几声,东拱拱,西拱拱,悠闲地散起步来。

我不知道还能够喂它多久,因为它已经不小了,听妈妈说很快就要卖掉它,这几天我要好好喂它,让它吃好点儿,快快乐乐地多长几斤肉。

(选自《作文通讯》初中版2009年7-8合刊)

片段一

“良知和责任”,正是因此,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作家心心相印。文学从来就不仅是作家个人的事业,中华文化有悠久深厚的“诗教”传统,文学一向被看作是正人心、化风俗的重要途径,“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更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从古至今,那些伟大的作家们,从未放弃他们对家国天下、对民族命运的责任,他们的作品呼应着人民的忧乐,深沉地表达着把中华民族从根本上凝聚在一起、使人们向上、奋进的思想和情感。

——铁凝《牢记良知和责任》

片段二

担当,就是将精神挥洒于天地之间;担当,就是将信念举过人生的头顶;担当,就是将生命奉献于自己的责任之中。

我想起边防哨兵。他们威严地站立在国境线上,那样专注,那样执着。他们的担当是国家安定的一个保障,他们的担当是国泰民安的一个象征。如果没有这样的担当,边境的安全在哪里?如果没有这样的担当,平安的生活又在何处?

我又想起那年冬天,我国南方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冰雪灾害,道路被无情封堵。这时候,站立在大路两侧的是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指挥着交通,疏导着车流和人流。他们用钢铁的意志,担当起艰巨的任务。这种担当,又是多么意味深长!

我也想起在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被困在废墟上的情景;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搜救的人民子弟兵,站立在瓦砾旁的情景;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余震不断的灾区指挥若定的身影,我想这更是一个民族顽强意志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写照。

——佚名《担当》

素材一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的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2014年1月22日,胡佩兰老人为她的患者耗尽了最后一丝心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弥留之际,她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患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素材二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没有教师给孩子们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村委会主任。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元。

2014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了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因此,她当选为"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素材三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能丢下妈妈。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得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儿也没落下,他教两个班的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写作训练

接受并负起责任叫“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行动,更是一种责任。担当,可以为自己、为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甚至……

请以“担当”为主题或以“责任的诠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注意写出你对“担当”的体验或感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猜你喜欢
小心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小心感冒!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
吃我们,就要小心,我们的果实会爆炸
小心!喝水喝出水中毒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