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给地理课堂插上腾飞的双翼

2015-08-15 00:51刘红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讲授趣味教学活动

刘红华

(吉林省洮南市第十中学)

从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不难看出,为了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把地理教学的课本内容和有趣的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才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有学习兴趣。

一、创新教法,是构建趣味课堂的基础

第一,当教师讲授新的课程的时候,需要通过教学挂图,进行展示,使学生带着思考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一边观察课本上的图,一边参照黑板上的教学挂图进行比较学习,让知识结合图片来学习,如此就变得形象多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真实可感。第二,在进行课后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黑板上通过画图给出练习题,是学生做到活学活用,要是画图的能力有限,画不好也没关系,仅仅需要把重点的地理特征与名称标示出来就可以了。以中国地图为例,一定要画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黄河入海口)、长江入海口、杭州湾、珠江口、雷州半岛、台湾岛、海南岛等,以前,我看到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挂图,也不画图,或者画的过于简略,这样就可能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感觉,很难识记应该学习的知识点。以中国的关键的铁路为例,如果不能准确画清楚珠江口,便不能体现出广州的位置。第三,教师应该多看课外书,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并与教学内容紧密融合,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传授课本内容,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知识的科学性。不能呆板的记忆知识,应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知识的水平。比如,提问“为什么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不是热带雨林气候”时,这个知识点就不是死记硬背可以处理的。需要分析研究再能正确解答:因为东非高原地形非常高,温度比较低,使这个地方的气温与降水情况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因素是地形。地理是一门理性的学科,许多同学与教师还有校长均觉得地理应该是完全依赖背诵的,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

二、抓住线索,是构建趣味课堂的关键

高中地理课本知识非常丰富,存在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当进行教学活动是,必须依据必要的主题和主线,创设可以引发学生乐趣的知识结构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趣味,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很多同学都觉得非常困难,特别是想要指引同学们的学习不断深入,我给学生安排了下面几个问题:大气运动存在哪些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并且按照特定的主线展开讲解。通过系统的讲授,明确因果联系,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高中地理下册,涉及了世界与我国面对的现状,有资源与能源内容、人口和城市的内容、环境保护的内容等,上述内容的体现了什么、本质是什么、原因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均为学生所关注的内容,把握上述问题系统讲授、由浅入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第二课堂,是构建趣味课堂的保证

在配合教师讲授课程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趁学生兴致正浓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讨论、交流、归纳实习报告,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例如,我们在讲述岩石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课本上对各类岩石理化性质的描述非常抽象,学生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解很难理解。如果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野外去,让学生自己观察,通过自主的方式来发现和比较各类岩石的性质,再通过分组讨论。这样小组通过团结协作,完成教师预设的任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以调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这样的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望。既能体现主体教学的思想模式,更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观看地理影片、录像,编辑地理墙报,举行地理讲座,召开地理主题班会,指导制作地理学具,开展地理游戏,进行地理科普宣传,组织地理参观采访,乡土地理考察,撰写地理小论文,组织地理夏令营等,由专业到普及,从校内到校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如结合第一章,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星空,寻找较为有名的亮星或星座;开展日、月食观摩课,使学生了解日食月食发生的原因及其演变变化的过程,并适时进行观察。在讲授第二章大气时,我带领去学生参观当地气象台站,结合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让学生去扮演天气预报员进行实习演练。教材上第四、五章内容是地壳,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认真观察地壳演变过程,思考地壳变化对生物和周遭环境的影响,这样实地考察要比课堂上古板的讲授印象深刻得多。

四、认真备课,是构建趣味课堂的根本

首先,备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层次。学生接受任何问题都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所以教师出示的问题要有梯度,以免打击学生们的自信,兼顾好中差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如在讲述黄赤交角这个版块内容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当黄赤交角增大到24°时,五带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迅速做出正确的答案。接着又问:黄赤交角逐渐增大到30°时,五带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学生略微思考,也能及时说出正确地答案。紧接着:当黄赤交角逐渐增大到45°时,五带和之前又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思考的时间长了些,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于是我因势利导,认真讲解学生终于明白了。临下课,我有让同学们继续思考:当黄赤交角增大到90°时,思考五带的发展状况?学生的好奇心很大,深入思考已不成问题。所以,教师备课要分层次,有梯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老师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其次,教学设计要有广度。即问题设置要体现知识面,最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知识,话题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与地理有关的时事,如讲海洋权益及国际海洋法公约这一板块时,我针对当前我国南海现状以及与东南亚各国的岛屿分歧、中日敏感的钓鱼岛问题等,这些事实拓展了学生视野,也引起了学生对海洋的重要性及意义的深入思考。

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知识去感染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地理课,因为他们觉得他们不仅得到了知识的熏陶,还获得了美的享受,从而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

[1]蓝艳.如何有效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新课程,2014,(04).

[2]高立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J].中国教师,2013,(S1).

猜你喜欢
讲授趣味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