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初探

2015-08-15 00:51马艳丽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翠鸟太阳

马艳丽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第四小学)

在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可谓“唇齿相依”不可分割。阅读是理解,吸收、积蓄的过程,它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它是一个倾吐积蓄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因此,只有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之间搭建一个平台,使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成为一体,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观察课文中插图,促进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绘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生动、形象,色彩绚丽。学生对插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插图导课,也可以利用插图找到读写之间的结合点。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可这样导课: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翠鸟》一课。首先,让我们观察一下插图上的翠鸟,说说它是什么样的。观察后,学生纷纷发言,用自己的话描述了翠鸟的羽毛、爪子、眼睛、嘴等,教师进行评价之后,教给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其次,让学生把刚才观察到的翠鸟的样子写下来,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然后再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的写法,进行自我习作修改,达到了读写结合的效果。

二、赏析课文中重点词语、好词佳句,促进读写结合

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发现用词不当,句子不通的毛病。这是缺乏良好的语言基础导致的。对课文中重点词句,好词佳句的品读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引导学生品味词句可以采用比较式、换词式、增删式、等方法。例如,在教学《花钟》一课时,当教师引读到:“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一段时,教师问学生:“能不能把句子中表示花开的动词短语都换为‘开了’?教师读原句,学生对应齐读改后的句子,说说怎么样?学生比较后,感觉到改后的句子太平淡、乏味了,几种花到底怎么开的?不生动。接着,又进行删词读,把表示时间准确的词“左右”删去,让学生再读读,看看这样可以吗?学生说不行,蔷薇不一定正好是五点开呀,昙花不可能都在九点开。这样一来,学生便理解了写作用词要准确,还要富于变化的道理。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花?能不能也仿写一下它是怎么开放的?学生边读边悟边应用,促成了读与写完美的结合。

三、抓住课文空白点,促进读写结合

“补白”,是指充分利用文本留白,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课堂练笔。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引导学生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会到海底的鱼之多之美。再让学生想象补充练习:“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然后迁移下段补白训练: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有的……有的……有的……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最后迁移生活见到的景物:——,好看极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班级涌现出了许多小诗人,有的写天上的白云,有的写草原的羊儿,有的写妈妈的衣服,还有的写操场上的学生……真是百花开放,多姿多彩。这样教学的结果,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更训练了写作能力,使课堂教学实现了读写有机结合。

四、利用有悬念的结尾,促进读写结合

很多课文中的结尾都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猜测的可能。对于这样的地方,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进行读写结合。如《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朗志万给孩子们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多数孩子没有经过动手实验就随意回答,只有伊琳娜回家做了实验,结果发现水还是漫出来了。她很生气,质问朗志万:“你为什么要这样哄骗我们小朋友呢?”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课文结尾处进行拓展,以“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把想到的话写下来。这样的课堂练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是对文本意蕴的进一步开拓,从而完满了文本的情感体验。

五、激发学文情趣,促进读写结合

每当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到一篇文章学习的高潮时,学生的兴趣高涨,正是进行创作的好时机。比如,在学习了《太阳》一课后,学生开始交流自己收集的太阳的相关资料,然后我请了几名同学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资料,随着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学生对太阳更加充满好奇,疑问越来越多,表达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时候,我让孩子们掏出本子,把自己想对太阳说的话写下来。孩子们兴趣浓烈,才思如泉涌:“太阳,您是个大火球,无私地把爱给了我们,谢谢您!”“太阳啊,太阳,你是那么高高在上,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抬头观察你的行踪。你有着无限的权利,你的神力温暖着我们的心窝……”“太阳,太阳,你是那么大,会不会是吸收自然的能量,也会不会是身体里有剩余的光芒……”“你是调皮的孩子,每天在路上追你,你却从一个山丘,跑到另一个山丘……”学生的兴奋点一旦被激起,就会觉得不吐不快,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最佳效果。

六、指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促进读写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除了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让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之外,指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也是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手段。在学习《古典名著之旅》这个单元前,指导学生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之一,理解主要内容,感悟一下人物形象。读后可摘录好词、好句、精彩片段,也可点评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或写体会、读后感等;把读书成果准备在课上与大家分享。这样训练,就使读写结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阅读像蜜蜂采粉,习作像蜜蜂酿蜜。所以,“阅读”和“习作”是密不可分的。课内读中得法,写中用法;再把这种读写方法延伸于课外。这样的读写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就可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读写一体化翠鸟太阳
翠鸟
翠鸟
太阳几点睡觉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读写一体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读写一体化”在农村普通高中的有效实施
输出驱动假设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寂静的太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