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术前访视方式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2015-08-15 06:28陈兰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温馨手术室护士

陈兰

(铜陵市立医院,安徽铜陵 244000)

两种不同术前访视方式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陈兰

(铜陵市立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目的:探讨温馨提示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具有成熟认知能力的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访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温馨提示卡进行访视,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和术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术前准备不足率低于对照组(P<O.05),术后回访时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馨提示卡能够完善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改善了访视效果。

温馨提示卡;术前访视;应用体会

美国护理学会(ANA)在《手术室护士基本纲领》中规定,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1]。国家卫生部2008年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明确要求各级医疗机构 “对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要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与程序”[2]。术前访视作为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级医院。但由于旧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手术室护理相对滞后,在普遍存在的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大,护士编制不充足的情况下,术前访视大多存在着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的问题[3]。不少医院护士术前访视时只进行简单的说教,对患者而言这种形式比较抽象,很难达到术前访视的具体要求,不能很好地把访视工作落到实处,基本会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4]。我院对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工作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常规化。为了使患者在围手术期感受到手术室温馨护理服务理念,使术前访视工作的内涵提高,有效性增加,我们制作了“手术室温馨提示卡”应用于术前访视,与传统的术前访视进行比较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按病种成对选择具有成熟认知能力的住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150例,食管癌根治术2例,肺癌根治术2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8例,股骨干切开复位内同定术6例,乳腺癌根治术4例,甲状腺手术14例,髋关节置换术6例,子宫全切术10例,胃癌根治术10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14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8例,前列腺汽化电切术16例。年龄19-80岁,其中男78例,女72例。按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病情、麻醉方式、接受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访视均由一名专职护士完成。

1.2方法

(1)对照组术前l d下午进行术前访视,详细阅读病历以了解病情,与手术医生沟通后再与患者交流,逐条告知温馨提示卡上的内容,如术前准备、注意事项、麻醉、手术时配合、不适时应对要点。(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发放温馨提示卡,对照温馨提示卡逐条向患者讲解温馨提示卡上的内容,并针对该患者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做出明显的标注,将温馨提示卡留给患者保存备用。(3)温馨提示为三折卡片,大小:12 cm×10 cm,以淡蓝色为背景色,印有我院文化特色服务口号,将手术室入口、宽敞明亮的手术室走廊、现代化的手术室、腔镜手术室以实景展现出来。将手术患者所关心的问题,用简单易记、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色彩鲜艳的图片加以说明,对需要患者配合的问题以卡通的形式一一罗列出来。

1.3观察指标

(1)术前准备不足发生率。(2)术后回访患者满意度。手术后由手术室专人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手术室环境的适应,以及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质量是否满意等。

2.结果

2.12组术前准备不足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2组术前准备不足发生率比较

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术前准备不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组术后第1天回访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2组术后第1天回访情况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体会

3.1温馨提示卡能够缩短护患距离,使患者满意度增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面临手术时,均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反应,特别是在手术日期临近时,心理问题尤为突出[5]。这种负性心理不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痛苦,而且还会干扰麻醉和手术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有效的术前访视能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可使病人感到被尊敬和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对手术充满信心[6]。但由于手术室是完全封闭并且陌生的环境,大多数患者因为缺乏了解,认为手术室是非常神秘和恐怖的地方。温馨提示卡上有手术室环境的图片介绍,术前访视时,护士递给患者一张温馨提示卡,使其对手术室有一个直观地了解,并结合卡片内容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备和医护技术配备等,让患者对将要面对的环境不再感到陌生恐惧,大大降低了其孤独无助感。同时通过讲明麻醉配合要点、手术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有资料显示,如果患者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对手术情况和手术环境有大致的了解,则心理应激反应会大大减轻,不仅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温馨提示卡的直观性在对患者身心了解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缩短了护患之间距离,减轻了手术患者的思想顾虑,为手术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小小的纸片在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3.2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降低术前准备不足的发生

手术患者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在护士告知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时,容易出现偏差,导致术前准备不足,进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温馨提示卡中插图的部分可以弥补语言及文字说明的不足,通俗易懂,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患者易于接受。温馨提示卡版面小,携带方便,访视结束时将其留给患者备用,以方便遗忘时查阅。还可以克服各个护士之间宣教内容不统一、沟通技巧不均衡等弊端。从而使术前准备更加充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3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访谈是获得信息的最佳途径,并可逐步积累资料,然后形成诊断性的印象。全面信息的收集依赖于有目的的术前访视[7]。术前访视的过程本身就是手术室护士将医学知识综合运用于病人手术护理的实践过程[8]。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保健意识的增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电视、网络)了解疾病和保健的最新信息,积极参与治疗护理方案的决定。有研究指出患者提出不愿意找护士沟通,因为护士懂的知识太少[9]。这就要求每一位参加访视的护理人员具备多学科的医学理论知识[10],才能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手术患者是一组特殊的人群,需要被尊重理解,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时还要求接受人文关怀。因此,在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护士要掌握交流沟通的技巧,针对不同手术、不同病人做到恰到好处的指导与解释[11],注意首因效应,尽量缩短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感情距离,才能取得信任。这就督促了护士不断学习,除了掌握基础护理和专科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相关知识。此外,还应积极关注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开阔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更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1]张颖,李玉翠.上海市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091-1092.

[2]张颖,周立.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4):361-362.

[3]张云芳,钮敏红.“三维”访视模式在术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1,18(7A):41-42.

[4]赖英桃,何惠芬.专职护士术前访视新模式的实施[J].护理学报,2011,18(7A):37-38.

[5]张立伟.手术室术前访视工作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8,14(12):1479-1482.

[6]丁建华.手术室术前访视工作的研究[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10,8(5):66-67.

[7]陈幼琼,许敏.全麻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术前访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11-2012.

[8]朱雪萍.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3A):624-625.

[9]胡芬,王桂兰.围术期患者对护患沟通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6):51-52.

[10]黄金萍.手术室术前访视现状及展望[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11):32-33.

[11]吴英.术前访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116-117.

(责任编辑:夏万夫)

陈兰(1980-),女,安徽枞阳人,铜陵市立医院护师,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

R473.6

A

1671-752X(2015)01-0035-03

2014-12-11

猜你喜欢
温馨手术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温馨提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温馨提示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温馨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