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8-15 06:28胡亮华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院校

胡亮华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胡亮华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内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素质,从外创造利于辅导员发展的空间,构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内提-外促”互为一体建设新途径。

骨干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发挥着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领路的作用,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中重要一环。[1]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的辅导员,应该主动适应校企合作体制紧密、突出内涵建设、注重特色建设及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实现国家示范性建设中提出的“强调示范院校在建设特色、打造品牌、树立标杆方面的措施及引领作用”的目标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努力。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优秀辅导员访谈以及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分析,对当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如何适应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做一次深刻反思。

素质结构不同学历、年龄、专业人数(n)学历结构研究生[32(其中13人在读)]本科(18)专科(0)年龄结构≤30岁(12) -40岁(33) -50岁(5)专业结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4)航海类专业(4)其他专业(32)

1.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队伍现状

总体来看,全院辅导员队伍是以中青年为主体,富有活力和朝气,年龄、知识结构也比较合理,能较好地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但从实际工作效果来看,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1辅导员工作面广量大,一定程度上角色错位和缺位

辅导员的工作从学生在校期间成长的角度来说,包括新生的报到、注册、军训、体检,学习过程中的课堂纪律、出勤考核、考试纪律教育、宿舍卫生安全检查,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文明离校、就业工作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有与学生相关的事务,各有关职能部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找到辅导员,同时学校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有时也转嫁给辅导员,使辅导员陷入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角色错位成 “勤杂工”。“辅导员是个筐,什么工作都往里面装。”辅导员这种工作面广量大、事务性强、疲于奔命的状况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生活指导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缺位。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校辅导员的科学化管理和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1.2辅导员个人工作状态及自身专业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个人工作状态包括心态、积极性、责任心、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辅导员的心态不正,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到其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缺乏进取心。另外,一些辅导员个人发展不能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利于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与学历一样,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也是职业准入条件之一,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从事学习和生活。从全院来看,相当多的辅导员与所带班级专业不对口,同时又没有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这直接造成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鸿沟,辅导员不能在专业和就业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绩效,对学生管理工作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1.3辅导员社会实践经历不足,实践能力不强

辩证地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既是一种优势,同时也是一种劣势。年轻人有朝气,有干劲,但辅导员工作是一门艺术性工作,不是靠蛮讲蛮干,而是要靠经验和技巧才能做好工作。从实际工作效果和工作方式来看,有社会实践经历的辅导员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具有针对性,能恰当地运用合理的组织方法、工作方法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学生也愿意接受其管理指导,工作效果相对较好。而该院所有80后的辅导员中绝大多数是刚出校门又进校门的非专业年轻辅导员,在处理一些高职生突发事件或者棘手问题时往往感到措手不及,处理过程中缺乏深思熟虑,采用的方法不够恰当,同时对高职生思想上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准确地把握实质,做起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是用“空对空”说服教育方法,工作难度较大,效果有限。

1.4辅导员理论研究缺乏,专业性不强

理论来源实践,理论指导实践。“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事无巨细,该院辅导员大多都是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对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就事论事、就人论事,不善于总结工作规律和经验,在推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善于在总结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缺乏积极探索新时期高职学生特点和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而且从来源上讲,许多辅导员来自诸多的学科领域,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科背景,从而导致学生工作的专业性不强。

1.5辅导员的职业待遇仍需提高

辅导员队伍建设既需要辅导员自身坚持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和总结,也需要学校党委和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该院历来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率先在辅导员任课、培训、职称等方面给予了不少政策倾斜,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等待遇,让辅导员深受鼓舞。但就目前来看,同是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和辅导员,其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别,教师中表现较好的,可以有一个开放型的职业发展道路,获得培训提升的机会。而辅导员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封闭型的职业发展道路,没有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专业发展之路模糊,对于表现比较优秀的辅导员的发展仍然没有明确的说法或相关的政策,会让辅导员产生做得再好也只是做辅导员的想法,缺乏工作创新的激励和动力,引发对工作的厌倦和应付情绪。

2.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探究

在唯物辩证法中,内外因作用的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同样,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内外因两个,内因是辅导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外因就是学院给予辅导员自由发展的空间。

2.1辅导员素质有待强化

具备科学文化素质是高校辅导员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但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首要素质是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辅导员只有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对工作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与热爱学生,才能将外在道德和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2.2辅导员职业有待实化

各级领导和组织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而高度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在实际行动中见成效,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做到政策上适当倾斜、组织上充分保障、经费上大力支持。不仅要注重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确保职业发展可持续性,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渠道,增强职业化发展后续力,更要注重人文关怀,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等,不断拓展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空间,加快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步伐。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根据目前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色,针对缺乏工作经验的相对年轻的辅导员,学院应从如何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入手进行培养。同时,根据骨干高职院校的实际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激励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辅导员的发展空间,达到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外部促进作用。内提素质,外促发展,内外结合,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3.1明确界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辅导员不是保姆,更不是“打杂的”。[2]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是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从本质上说,辅导员是教师,各高校在使用和安排辅导员时,必须明确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辅导员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历史使命,绝非一般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服务者。至于涉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辅导员只是充当配合者和督促者的角色,并不是代替者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学院就必须从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角度,清楚界定辅导员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

3.2“1+1+1”青蓝结对培养工程

针对目前相对年轻的辅导员在缺乏工作经验、个人工作状态及专业素养不高等情况,参照专任教师培养中的青蓝工程,创新辅导员“1+1+1”青蓝培养工程,即一位新引进或由其他岗位转聘至辅导员岗位,从事辅导员工作未满两年的专职辅导员由一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职辅导员或担任学生工作中层干部和一位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的专任教师共同结成的“两师一徒”的青蓝工程对子。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安排工作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并具有较高威信的一线管理人员和专业专任教师作为青年辅导员的指导老师,对青年辅导员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工作上的指导和学术上的辅导,定期对青年辅导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以达到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弥补自身专业上的缺陷,从而打造一支优秀的辅导员团队。

3.3科学配套的专业化培训体系

为达到不断提升辅导员自身修养,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应打破传统的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狭窄和培训方式单一等缺陷,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建立科学配套的专业化培训体系和“立体交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科学配套的专业化培训体系不仅有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还包括职业素养和“双师型”培训。“立体交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仅是专题讲座、报告,还应包括辅导员论坛、教育案例分析、现场情景假设、科研课题研讨交流等,不仅有校内培训,更有校外培训。通过提供一系列的辅导员培训平台,让辅导员获得培训学习的乐趣,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达到切实提高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实效性。

3.4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

辅导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社会认同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对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3]骨干高职院校应当落实辅导员实行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管理的规定,设计开放性的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制度体系,为辅导员提供转到教学线当老师和能换岗到行政线上做行政管理的机会,对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比较优秀的辅导员应给予培训、提拔、重用,以此让更多的辅导员看到发展的希望。目前该院已开始逐步考虑辅导员的这种需要,如岗位设置上,辅导员可以申请教师岗等,这是一个进步,但在全院中青年骨干培训上还远不能满足辅导员的发展需求,需要像关心业务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把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水平。同时也要逐步提高辅导员的经济待遇。

3.5畅通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渠道

从根本上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渠道是消除辅导员后顾之忧的根本,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拓宽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核心所在。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两种基本通道,即系统内部的职业化通道(也可称为纵向发展通道)和系统外部其他系统的多元化通道(也可称为横向发展通道)。(1)职业化通道(内部通道)。就是在辅导员职业系统内设立不同的层级,提供辅导员努力发展的平台。这种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级别的提升,二是专业职称的晋升。(2)多元化通道(外部通道)。一是高教系统内转岗,这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业发展方向。二是到地方交流任职,这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当得到开发和拓展。该院结合实际,率先实现专职辅导员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技术职务,并鼓励和支持有志于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辅导员,通过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事务管理等领域有所专长,有所发展,致力于注重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实现辅导员职业的人生价值。

4.结束语

从大局来讲,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就学院而言,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实现从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的关键所在,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航海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切实加强和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敬岗爱业、作风正派、纪律严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高层次、高素质、用得上、靠得住的辅导员队伍。

[1]王永颜.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12(1):109.

[2]欧海燕.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1):40.

[3]胡金波.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倪震)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1+1+1’青蓝工程培养机制探究”(编号:2013SJBFDYO57)。

G718.5

A

1671-752X(2015)01-0042-04

2014-12-17

胡亮华(1973-),男,江西星子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