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瓷装饰与版画的“印痕美”的融合探析

2015-08-15 00:44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印痕丝网肌理

梁 嘉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不同种类。中国古代殷周时期的刻于龟板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可谓是其的“祖师”。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雕版木刻版画出现在中国,它以独特的媒材、工具和表现技巧构成特殊的艺术语言,以概括、单纯、强烈、鲜明、夸张等为艺术形式特征;以刀味、金石味、印味为审美特征。被称为“刀尖上的艺术”、“版材的艺术”、“印痕的艺术”,体现出。这种具刀力美和材质美相映成趣下无以论比的印痕美运用到现代陶瓷装饰中产生“形式之美”,对我们的视觉感受造成具有纯粹美感的视觉冲击力,丰富着陶瓷装饰的艺术效果。版画的种类多样,依版材属性分类有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综合版几大类,版画呈印了图像、图式、色彩、肌理、材质的转换组合,通过各种虚实阴阳的点、线、面肌理的组合构置使画面、印面产生节奏、韵律、对比、疏密等丰富的构成关系和层次美感。不同版种的“印痕美”与现代陶瓷装饰融合无疑将拓展陶瓷的艺术语汇,丰富现代陶瓷装饰艺术形式。

一 、融合木刻凹凸肌理的印痕美

木刻版画是以木板作为载体刻画出来,根据印制方法而言属凸版范畴。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魅力在于木板自身的“木纹”和各种刻刀在木板上碰撞产生转而印制呈现的特殊肌理痕迹。刀触刚硬之物而行走时而徐进钝涩,时而自由挥洒,时而苍拙斑驳,时而灵动豁达,虚实互用,如行云流水,如高山堕石,如锥画沙,如金之柔,蕴含阳刚之气而富有张力、内力、表现力和生命力。刀法展现的力之美及材质的自然美相依相衬融为一体,更为直接和纯粹,体现出富有力度的刚阳之美。木刻的印痕运用在现代陶瓷装饰中是对颇具“刀味”、“木味”和“金石味”刀刻痕迹的借鉴,同是充满刚阳之气的木板和泥料,以刀触之必能产生异曲同工之妙。木刻刀有圆刀、三角刀、平刀、单刀、排刀等,刀口各异,产生的痕迹各具造型趣味,来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借鉴木刻刀雕刻技法,进行釉下素坯雕刻,即在陶瓷胚体表面上直接下刀,即使用空刀法雕刻肌理效果,以通过点、线的疏密组织构成适于器形的装饰图案,形成如木刻肌理般纯粹的“痕迹”,犹如给陶瓷披上一层镂空朦胧的“纱衣”,体现出一种具有灰调的“印痕美”。

二、 融合铜版腐蚀残败的印痕美

铜版画最主要的表现技法腐蚀法即经酸性物质腐蚀在金属板上产生不同层次粗细的线、奇异斑驳的特殊块面印痕,其以金属媒材、凹版原理和印制方式所产生的印痕形式是铜版画异于其他版种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画种的艺术个性。腐蚀法中的软蜡腐蚀法、飞尘法、糖水腐蚀法产生的痕迹偶然天成、变化无穷,印制后印痕层次丰富、趣味盎然。铜版经腐蚀后斑驳的残败痕迹带来的启示:一种是对陶瓷坯体用“塑”的手法制造类似铜版斑驳的印痕。“塑”是指用可塑的材料建造,在陶瓷的塑形中是用泥料堆砌、捏制等,并用一定的工具辅助。由此呈现的装饰造型天然粗犷,如未经人工的自然肌理;另一种是在施釉过程中利用水性釉料的流动性制造偶然的肌理效果,施釉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吹釉、喷釉、轮釉等多种方法,此间多种方法混合使用,各色各种釉料相互融合,薄厚结合,即能产生铜版腐蚀法后的肌理痕迹。

三、融合丝网版细腻的印痕美

丝网印刷以“无所不能印”的灵活性以及质量上乘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丝网对图形图像、色彩、材料媒介、肌理效果的表现性和高度复合,使它的印痕在视觉上呈现多元性和个性张力,兼顾具象与抽象,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图像的精美细腻。陶瓷和丝网印刷的结合在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时至今日,陶瓷和版画印刷技术的结合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丝网印刷在陶瓷业的应用突破了陶瓷器上的图案装饰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精细度不高的吹、喷、手绘、橡皮印等手法,以及用铜版和平版印刷的贴花纸的转印等方法,使陶瓷器上的装饰图案更精细且富有立体感,烧制后的瓷釉厚实而且色彩明艳。 陶瓷丝网印刷,是指采用丝网印刷工艺直接或间接地在陶瓷品上印制图案。现代陶瓷丝印主要是指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刷陶瓷贴花纸,然后通过手工或机械将图案转印到陶瓷制品上,再经过烧制而成。丝印贴花纸操作简单,且随着丝网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花纸的印刷工艺也朝着多样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丝网印刷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丝网印刷工艺在陶瓷制品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和提高。丝印和陶瓷的融合可以说是众多版种中艺术形式与陶瓷结合最为成功的。无论是直接印刷还是贴花纸的应用,丝印的印痕在陶瓷上的呈现已经走出社会工业化的模式从而回归精神属性和审美价值,是当代人寻求润泽心灵的文化产物创造的意向和行为的实现。 随着人们对陶瓷装饰纹样的精美度、耐久性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对装饰纹样的亮度、耐磨性和耐酸碱性能等要求越来越高,丝印将持续为陶瓷装饰的发展保驾护航。未来丝印与陶瓷的融合必将是艺术与科技的高度融合,产业化、艺术性以及环保理念将把现代陶瓷制造推向更新的高度。

四、融合综合版多元的印痕美

在当下各艺术互相渗透、分类界定日益淡化趋势下,“综合”大肆介入各门艺术的形式表达中。综合版版画在版画界是比较年轻且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版种,相对于传统的铜版、石版、木版和丝网版,综合版具有更为开放自由、材质印痕效果更为丰富的特牲。综合版最早来源于拼贴画,拉尔夫·迈耶的《美术术语与技法辞典》中解释为:“指在帆布或画板上将纸片、布片、或者其它任何天然的或人工的材料胶贴上去以构成-个水平面的或略为凸起的画面的技术”。发展至今,综合版版画经历了材料媒介、技术手法的洗礼与重组,形成了今天宽广自由多元的艺术形态。综合版版画可以是跨越版种间甚至是各艺术互相渗透而成的技术上的综合或是材料使用上的综合,综合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艺术语言,增加技术的有效性,由此综合版画的印痕把物性发挥到极致,一些材料的物态如木材、布料、树叶等等全部如写真体现。在陶瓷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综合版画综合多元的理念,实践中在胚体上塑造综合版画自然物态的印痕,并力求向多元化技法尝试,综合利用多种陶瓷装饰手法有机结合,赋予陶瓷更加生动丰富的装饰美感。

现代陶瓷装饰和版画的印痕美融合的魅力无限,研究两者的共通无论是作为理论研究还是技法探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了解版画的审美特性后,借版画的印痕美,渗入现代陶瓷装饰之中,找到他们的融合点,在实际运用时,要根据两者材质不同的特点寻求最完美的结合点,同时做到宁精勿烂,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衬托出材质美和技艺美,使版画印痕美更好地为现代陶瓷装饰服务,使现代陶瓷更富有多元的艺术魅力和活力。

结 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版画技艺必将更趋多元和不断创新,其印痕艺术语汇必定更加丰富和富有表现力。例如数码技术的介入、4D设计的出现等。作为艺术实践,如何把版画的印痕艺术和现代陶瓷装饰艺术创作中的艺术思想,内在情感、审美情趣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并表现出来,在立足传统的同时吸收各种新观念、新表现、新材料,才能创作出具有意味的新陶瓷装饰语境。

[1] 孙圣国.浅谈现代陶艺贴花设计的表现形式及艺术特色[J].中国陶瓷,2009,49(6) :68-70

[2] 韩建敏.木版画雕刻肌理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运用[D].江西: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0.

[3] 张亚林,刘首含.综合材料介入日用陶瓷设计的研究[J]. 中国陶瓷业 ,2009,3:46-48

猜你喜欢
印痕丝网肌理
陈若鹏作品
《最后一抹红》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大连王家村遗址出土陶器印痕分析
《见证·壹》
《城市之声》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蜗牛的印痕
基于PLC的丝网印刷机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