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三彩陶板壁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2015-08-15 00:44于长敏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色釉唐三彩釉料

于长敏 刘 静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541004

一、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唐三彩

盛唐时期,是中国经济、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陶瓷业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就是唐三彩。唐三彩在唐代之所以流行,其内容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丰富了当时的流行文化,同时也为唐代的精神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说青白二瓷是唐代贵族典雅高贵气派的象征,那么以色彩绚丽,造型生动逼真为特点的唐三彩,则是以唐代文化兼容各民族文化、中西文化大融合的产物。

现代陶瓷史认为,中国陶瓷史上唐三彩屹立其中并且是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里程碑式的作用。在唐代以前,陶瓷业只有单色釉,或者最多就是两种色釉的混合并用,在汉代时候就有了两色釉的运用,也就是黄、绿两种色釉在同一器物上的交互使用。到了唐代以后,这种多种色彩的釉色在同一陶瓷器物上得到了同时的运用。从陶瓷史上有人考证讲,这种多色釉的运用和唐代当时的审美观点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在唐代以前人们崇尚的比较古朴,比较素雅的颜色类型,到唐代以后,丝绸之路,海上航行等开辟的经济道路,使它包容了各式各样文化,也兼容了各种外来文化,也就是说这个时期从绘画也好,从陶瓷也好,从金银器的制作也好,它形成了一个各种文化大繁荣、多元的特点。

唐三彩釉属于低温铅釉,在唐代主要以黄、绿、褐、黑、白居多。以我国传统色彩理念来说,黑白不称为色,所以黄、绿、褐称之为“三彩”。唐三彩在釉色的相互交融中,搭配其形态各异的造型,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黄绿褐三种釉色,其首创就是在唐朝,以匠人们独具慧心的施釉方法,使三种釉色交错、间融地使用。后来,在褐、绿、黄的基础上,派生出多种三彩色釉,丰富多彩,因习惯叫法,还是称唐三彩,泛指多彩之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洛阳、陕西、山西等地将当代三彩釉发扬光大。当代三彩釉是以红丹(铅丹)、石英和溶块为主,再加一些少量的釉粉,然后分别加上不同剂量的含铅氧化物,经过球磨,配成各色三彩釉。比如氧化铁高温烧成后形成了红色(橘红),氧化锰形成了褐色,氧化钴形成了蓝色,氧化铜形成了绿色……。红丹主要起调节烧成温度的作用,溶融后为透明色。釉粉在其中调节釉料温度粘度等。石英与铅灰起反应,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着色剂朝向四方扩散和流动,各种色釉互相交融,形成富丽堂皇的各种彩色釉。而铅的主要作用是增强釉面的光亮度,使釉色更加透明亮丽。

笔者带着对唐三彩陶瓷壁画的向往,来到了洛阳学习新型的陶瓷工艺。在这些三彩陶板壁画的面前,突然发现在这里,实用性几乎被跳过,而审美功能性却被最大程度的发挥。运用了我国独有的釉色流淌工艺,更加巧妙的利用铅釉会在高温下流动的原理,交错的使用不同颜色的釉料,使之经过烧窑后所产生的不同变化来体现不同的特色。色彩斑斓的釉色应用在平面陶板壁画上,提升了唐三彩的艺术魅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大师,近年来在陶板壁画上做了大量的施釉实践尝试,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将唐三彩艺术挥发到极致。是陶瓷艺术创新的典范。提升了唐三彩的审美层次。

二、“三彩陶板壁画”的制作工艺

唐三彩陶板壁画的制作工艺与传统的立体造型制作工艺略有不同。第一步:设计。画面的设计,除了表现主题内容之外,还应具有很强的现代装饰感和视觉冲击力,色彩纯度非常高。以色釉和立线为主,根据色彩对比的协调,纯度变化和冷暖色调相互依存的原则,画面饱满表现力强,有很强的的视觉冲击力。画面的主题部分用特殊配制的泥浆立线勾勒,立线将造型定型,釉色不流出线框。背景部分主要以釉色的相互交融来衬托主画面,不能拘泥于小细节,要充分掌握釉色的流淌工艺和烧成以后会出现的大致效果的预估把握,对于釉色画面熔融,窑变的效果,设计时十分重要。

第二步:选坯。坯体为吸水率较大的陶砖素坯,由于唐三彩釉料的高透明性和高亮度以及中低温的烧制条件,对二次烧制的素坯白度有很高的要求,要敲打素坯听其音响。还要注意陶砖的整体平整度。

第三步:打样。完成设计后,对设计画稿进行打样,将底稿线描画于拷贝纸上,然后打孔。印稿采用碳晶粉或者煤油擦涂的方法,将设计稿拷贝在素坯上。

第四步:立线。完成打样的素坯后,应按照描线进行立线工艺。立线前需在素坯上先擦水,使得素坯好吸收立线的泥浆。所谓立线,就是将泥浆根据图案描绘在素坯上,目前普遍使用的皮葫芦针孔挤线的方法。立好的线条要挺拔有力、要注意其流畅度,并且在两线的交汇处要十分注意,尽量不要有疙瘩或者没有连接上有缝隙的状况,立线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釉料溢出,混合到别的色釉。对于不同画面的处理,可用不同颜色的泥浆,不同的粗细,还可用泥浆的点、扫等手法增强画面的丰富感。

第五步:上釉。立完线的砖坯进入上釉阶段。主要手法参照画画的点、线、面等:点主要用于点缀;扫主要用于扫花,草,羽毛,天空类的以及两种色釉的过渡处;铺釉料一般用于最后,整体大块的色釉。在上釉子这方面,釉料要掌握均匀,要注意厚薄度,一般釉面的高度不超过立线的高度,太薄会露底,太厚的话会起泡,这时候就要用砂轮把泡磨掉,再薄薄的图上一层红丹,然后回烧,基本就可以了。上釉的话一般先着能整铺的大块颜色的地方上,再上比较细致的地方。

第六步:烧制。最后就是烧窑,通过烘干、烧制,最后出来一幅幅精美的唐三彩壁画,这一步骤正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土与火的艺术结合。

经过学习了解釉料的相互融合,以至于不需要像画水粉一样:先上重色后上浅色的规律,这是与水粉画的最大区别。也是唐三彩壁画最富有魅力的地方。因为不烧制出来,就不会知道最后的釉料会“窑变”成何种样子,或许会出现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部分的陶瓷作品,也是因为烧窑而出现的不同的特殊效果,给人以惊奇的感觉。

三、三彩陶板壁画的时代意义

唐三彩发展到今天,是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以现代科技手法,运用特殊的上釉技巧和烧窑技术创造出的平面瓷板画艺术品,色彩也从以前的少数颜色创新出几百种色彩,是一个像油画、国画一样新型的艺术类别,它可以在瓷板上表现出形态各异的题材和艺术感染力。郭爱和大师:“我要的就是以现代的工艺创新,让古老的艺术变身走进新时代……”

伴随着人们眼光越来越高,人们所喜爱的题材越来越丰富,所创作的艺术题材也越来越广泛。中国传统工艺要想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努力的迎合现代社会市场的发展方向。那些不能迎合未来需求的艺术作品形式就会被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所取代,只有真正能够把握在一个时代背景下,造就人们的审美标准这样一个时代需求,再加上敢于创新、不断发展的艺术才能存活。三彩陶板壁画正是由于不断创新才有其时代意义。

三彩陶板壁画所具有的浓烈的平面装饰感,对其在装饰语言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及发扬三彩壁画艺术,我们需要研究中国传统手工艺及民间各种优秀的装饰艺术品,也要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继而更加充分的发掘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如何把原来立体的唐三彩艺术改为平面制作,并且使之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三彩陶板壁画,是其在现代得以真正发展的关键点。同时蕴含着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和当代审美意味的唐三彩艺术,给予了三彩陶板壁画极富创新性的艺术价值。

三彩陶板壁画的装饰功能性及纯艺术性能够相互融合的这一特质非常明显,这给予了当代艺术创作者可以多方面、多层次,更加自由的创新出多元化的艺术价作品。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个方向是创作者出于不同题材的需要,主动的寻找和发现不同材质的特质以及内涵来表达其艺术观念,同时,探索和发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对三彩陶板壁画艺术的传承。

四、总 结

任何一种传统工艺,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一方面是这类工艺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形式;另一面也还能将其独特的艺术语言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其内涵。三彩陶板壁画对唐三彩艺术的传承发展,使我们更加明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对现当代的工艺美术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意识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相当曲折的过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即使在现代艺术设计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工艺美术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传承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对传统唐三彩工艺美术的继承和保护。唐三彩陶板壁画工艺将代代相传。

[1] 林 琳. 传承与创新_解读郭爱和近年来的_三彩艺.[J]美术学刊.2012.03

[2] 马立勇. 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结晶——唐三彩瓷板壁画.[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9

[3]段金金. 河洛情_三彩缘_初涉三彩釉画_.[J]当代艺术.

[4]孟舒.传承与嬗变_试论三彩瓷板壁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_.[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03

[5]平友舜.唐三彩釉陶瓷壁画技艺探索.[J]景德镇陶瓷.1999

猜你喜欢
色釉唐三彩釉料
烧成工艺对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高原旭日升》高温色釉彩瓶
陈厚卿作品精选
余昌冰作品精选
深埋千年的瑰宝
——唐三彩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透强化白陶瓷釉料及制备、使用方法
邱含作品
唐三彩韵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