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打开语文教学的另一扇窗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随文生字识字

李 晶

小学识字教学中,让古老的汉字鲜活起来,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开展语文学科综合活动,日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思考方向。

一、让趣味贯穿识字过程

1.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材编排,一开始时总是用彩色的象形图画入手,进而引出所学的生字,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相辅相成,为学生初学汉字提供了充满情趣的鲜活材料。因此,我们在刚刚开始识字教学时,应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看图并展开想象,获取生动的印象后,适时展开并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产生过程,生发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精神。

2.发展识字能力

充分利用好汉语拼音这一“识字拐棍”,充分发挥形声字的强大造字功能,在集中识字过程中,用“扩字组词”“辨字组词”“仿写句子”“写心里话”等练习形式,在举一反三中辨析字形,理解字义,构成新词,学习说话,练习写话,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大量的汉字和丰富的词语,不断地丰厚语言文字储备库。

二、让识字与阅读成为有机体

小学阶段的孩子,虽然对事物认识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是对抽象事物的具化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所以要落实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上的识字教育创新,笔者认为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去体现,这就是“随文识字”。其大体上为三个步骤实施,这三部曲分别是:初读识字、集中识字、回文识字。

1.预习哼好第一曲:初读识字

从小学二年级起,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汉字储备量,而且汉语拼音的熟练程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我们在布置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在对课文进行初读时,找到课文中的生字,并且做上记号,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用手指书空掌握字形。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初步对生字词语的具体含义进行揣摩,不能理解的自己去查阅字典。在此基础上,提醒学生对文章的叙述重点进行简单的概括,这有利于学生随文识字的开展。

如在《再见了,北京!》这篇课文的生字讲解之前,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将主导地位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没有学习生字的前提下对课文进行初读。学生们通过初步阅读课文,不但可以了解到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还能通过日常语言习惯和对课文的上下文含义的理解,初步断定生字的大概含义。这就在无意识中帮助学生增强了对生字词语的整体把握。

2.课堂唱好第二曲:集中识字

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在检查预习过程中,集中展示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认读生字词”检查程序。并且提示学生:这些词语在课文有什么作用?你能运用其中的一部分词语对课文中的内容概括吗?这样做的好处不但能大大的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将生字词的学习与课文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与练习口头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抒发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意见反馈中,教师既可以掌握学生初读的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本课时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3.师生齐唱第三曲:回文识字

随文识字的最后一步,就是回到原文阅读中去,因为学生在没有学习生字的相关知识之前,可能通过对语言习惯的掌握和上下文的了解,对文中生字的理解等,肯定存在一些偏差。因此有必要通过随文识字的第二步,在集中识字之后,引导学生再回到原文阅读中去。通过这一步骤,可以使学生对生字词语进一步深刻把握,对文章内容有更新颖、更全面的理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种新的心理认知冲击。在这种内因的刺激下,学生不但能有效地加深对生字词语的理解,而且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程度,也会有更深层次的提高。

这样,借助拼音拐棍,为低年级孩子学习汉字扫除障碍,而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又为高年级语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识字与阅读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统一的有机体,对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互动与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不但承载着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任,而且还担当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重任。用语文的方法去教语文,不但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大胆创新的呼唤,更是新时代小学教育的发展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历史责任。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汉字,能让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充满人文情怀,从而打开了识字教学的另一扇窗。

猜你喜欢
随文生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