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言中 相得益彰——阅读教学中践行“三得”的点滴思考

2015-08-15 00:51张小琴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虎门销烟语言文字文本

张小琴

“得意、得言、得法”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三个教学要点的精当概括,它不但明示了阅读教学对于文本语言的品味,也强调了对于文本内容、主旨的理解,并渗透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从而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形成综合性的发展与提升。在践行“三得”的教学过程中,一手抓思想内容,一手抓语言形式,既得意且得言,从“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到“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实现了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定位了“三得”的有效着陆点。

一、字斟句酌,慢慢咀嚼缓得意

学生接纳、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内涵,是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的充分理解与感悟基础上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应当尊重这一现实学情,凸显小学语文的“基础性”特质。因此,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真正“得意”,就要沉下心来抓住文本中关键的字词,反复琢磨、慢慢咀嚼,从这些基本的、具体的字词中含英咀华,从而让学生从深层次上体会文本思想主旨和情感内涵。

比如在教学《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此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文中大量运用了成语和四字词组,如:红墙黄瓦、巍峨壮丽、花团锦簇、翩翩起舞、姹紫嫣红等,使得文章描绘有声有色;此外文中还有一些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冷僻的词语,如:金水桥、汉白玉、华表等。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咀嚼和领悟,学生对于天安门广场的美丽和壮观就无从领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在预习交流中讨论那些疑难字词;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好那些固定短语和冷僻词汇;三是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王勃的诗句,体会本文中“鲜花和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等句式的对仗美。经过这样的文字咀嚼,学生就可以从文中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壮美和广阔,自然而然地生发出自豪之情。

二、穷根究底,细细品味巧得意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选文丰富,从各个侧面帮助学生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接触和了解各种知识内容,这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的同时,也对阅读教学中“意”与“言”的整合和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文本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文本中人物的性格形成、事物的变化缘由以及其它相关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等内容。只有这样,学生在从文字到思想的跨越中才能愈显从容。

比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悟此文主旨,了解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巨大意义,进而体验中国近代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教师通过适时、适当地为学生揭示背景知识、提供直观素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文本。

为学生播放经过剪辑的《虎门销烟》影片片段,让学生从画面上感受文中“水泄不通”、“彩旗林立”以及“礼炮轰鸣”、“群情沸腾”等词语描绘的场景;介绍林则徐销烟方法的由来。在这之前是鸦片拌上桐油架锅燃烧,费时且不彻底。林则徐走访民间,了解鸦片最怕盐卤和石灰,由此设计出新式的销烟方法,在销毁巨量鸦片时不但省时而且彻底。通过这些举措,使学生从语言文字、情感态度等方面都真正融入文本,为后继的自由表达、激发情感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躬身践行,积累运用善得意

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于阅读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语言的积累则是阅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典范的积累还是语言规律的积累,都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认知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结合文本找到适当的“引燃点”,推动学生在积累与运用中,在“意”与“言”的交替感悟中获得语文能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时,教师扣住本单元内容写景状物的这一特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式的积累与运用实践。一是让学生进行佳句摘录和迁移摹写;二是以景物描写为线索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三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状物表达,从而在课内外结合、读写说一体的学习实践中完善语言文字的积累,深化文本内涵的感悟。

让学生从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进而感受语言,引导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让学生在“得言”之后展开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从而获得“得言”与“得意”的协同发展,为语文阅读教学“三得”践行目标的达成铺设好畅顺的快车道。

猜你喜欢
虎门销烟语言文字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虎门销烟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