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8-15 00:51杨晓红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榜样课外课外阅读

杨晓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自主阅读习惯,让他们走进课外阅读世界,使每一位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一、激发阅读兴趣,打开课外阅读心扉

由于视听媒体的冲击,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作为老师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去打开学生的课外阅读心扉。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

1.以故事激趣。老师可以讲故事,也可以说一些故事简介,或者把一个故事讲到高潮时停下来不讲了,对未讲完的故事或者未讲的故事,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有想听的愿望。这时候,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学生由爱听故事转移到自己找书去看故事,自主地去读,从读书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2.以榜样激趣。可以把名人当做榜样,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也可以把老师当做榜样,老师永远是学生最易模仿的对象,老师在学生面前读书,做读书的典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把爱课外阅读、写作水平提高快、自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当做榜样。通过不同类型的榜样,影响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3.拓展课文内容激趣。小学语文课本中好多课文是名家的作品,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在学习完课本上的文本后,老师可以向学生顺势推荐相关的书籍,达到诱导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和阅读范围,也很容易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和兴趣。

二、教给课外阅读方法,培养课外自主阅读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指导。教给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最关键的不是要学生“读会”,而是要学生“会读”。

1.做好课内外阅读的延伸,拓宽阅读渠道。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内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让学生掌握精读、泛读的要领,确定重点,抓住要点,不理解的字词要能正确使用工具书解决。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内学得这些方法,课外阅读就顺畅多了。课内学习一些课文时候,可以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这样,就很自然地做好了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2.因人而异,灵活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由于学习年龄段、阅读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在指导阅读时必须从学生以及阅读篇目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时候,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先通览全篇,大概了解篇目的内容,然后选择重要句段细读。根据阅读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书籍适合细读,什么样的书籍适合浏览,细读和浏览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严格要求,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边读边思边积累,做好读书笔记。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外阅读时,学生应该专心致志地带着问题去读,读有所思,边读边积累,自读感悟。对所读内容进行比较、鉴别、评价,寻找、筛选相关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如在熟读成诵中积累,在理解感悟中积累,在搜集摘录中积累。阅读积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做读书笔记是最好的积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把佳词美句、精彩片段摘录下来,养成“摘记”的习惯,也为习作积累了素材。阅读时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摘录下来,或读完一本书后,把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写下来。这样,既做好了知识的积累,培养良好了的语感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多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课外自主阅读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有助于孩子享受阅读的愉悦,收获人生的精彩,受益终身。

猜你喜欢
榜样课外课外阅读
小满课外班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