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教会学生思考

2015-08-15 00:51刘彦宏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教会语言文字课文

刘彦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必须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自学。看一个学生有没有自学能力,只要看他能否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可知道。自学能力的实质就是独立思维。然而,自学能力属于学习者个体的心理活动,只有在具体认知实践中才能显露出来。教师应把教会学生思考作为重要问题来研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教会学生思考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一、教会学生思考是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目的不明确,思维还不成熟,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一方面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问问题;另一方面又满足于一知半解,当把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了解个大概以后,就开始自鸣得意起来,把旺盛的精力用于书中的插图的涂抹,或转移到其它方面上去。可见,要使小学生进入语文学科学习的殿堂,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怎样学习语文。同时一方面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耐心地引导、精心地培育,使其学习的兴趣长盛不衰,另一方面又要从学习习惯入手,在学习方法上作文章,使其在面对语文学习时有新鲜的感受。因此,教会学生思考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又可使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动脑,品尝收获的甘甜,从而满足学生心理自豪感的需要。

语文是人们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了解工具的性能,学会使用工具的方法,而这一切的出发点要靠思考去掌握。语文的工具性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表现,我们在说话前要想好再去说,而想就是思考的过程。人们在生活中总要依靠所学的语文知识与文字打交道,即总要思考语言文字的组合与顺序。因此,无论你将来做什么工作,谁也离不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熟练地运用语文知识是思维的结果。小学是学习语文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

语文教学具有思想性。语言文字总有一定的思想情感,有人形容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血与肉”的关系。生活、思想、情感成为语言文字材料,而作者又通过语言文字把描写的事物和要抒发的情感巧妙地包装起来,使语文学科具有魅力。

深入理解课文需要思考。作者、编者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启发和暗示学生们来思考一些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受到了启发,从而接受教育。许多文章“是给小读者一个隐喻或联想”,例如《挑山工》是通过挑山工肩负重物攀登泰山之顶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朝着目标,扎扎实实,一往直前,才能达到目的。但是课文并没有把这个道理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只有认真分析才能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从中获益。

二、教会学生思考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体现

怎样教会学生思考呢?教会学生思考就是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更是教育思想问题。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生思考要抓重点、抓规律、抓总结。

抓重点,就是抓语言文字训练,思考语言文字表达,作者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体来说,就是要理解文章中语言文字,体会其中内涵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解决课后的思考题,然后挖掘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独到之处,找出好的词语、好的句子,为习作打基础。

抓规律,就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悟出其中要说明的问题,能举一反三。不同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记叙文,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景物所寄托的作者的情思,叙事写人表达的作者的情怀。

抓总结,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教师的指导,更需要自己不断的总结。每一个重点都代表着一个新的起点,总结过程也就是寻找方法,总结经验的过程。正如专家在编纂教材时,就将知识相近,内容相仿的课文编写到了同一个单元,而且每组课文之后都特意安排了一个进行总结性巩固和训练的语文园地。可见,要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必须善总结,会总结,找方法,寻思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这意味着我们要更加努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此,我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感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采用多种方法教会学生思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年级教学要求,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中进行培养,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教会语言文字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