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2015-08-15 00:51葛建斌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屎壳郎语文课程文本

葛建斌

生命教育是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小学生们对于生命可能还没有强烈与深刻的感知,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也仍然在探索中。然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正处于重要的启蒙时期,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对于生命形成正确认知,让学生们对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正确的体验,这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学生自身的价值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会帮助学生对很多教学文本有更好的体验,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文本阅读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可以在很多教学环节中得以展开。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课本中有很多体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教学文本,在这些文章的学习中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大家对于其中的思想情感有更好的获知,这是展开生命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就教学内容进行拓宽与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尝试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尤其是那些饱含生命价值的篇章。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让大家对于生命的意义有更深的领会,这样才能够让生命教育很好地得到深化。

一次,和学生们一起读到一篇有关地震的文章,文章中对于人的求生意识有着很深入的表现。阅读结束后我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纷纷发言:是他顽强的毅力,是父亲给予他希望。从这个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引导,透过文本阅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们也深化了对于生命的价值的体验,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

二、习作练习中展开生命教育

在作文教学和练习时,教师同样可以很好地渗透生命教育,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主题来深化对于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从学生的文本表达中,教师会直观感受到学生的思想情感,也能够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这些都是生命教育能够得以渗透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思想深度都会得到培养与锻炼。

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以“母爱”为话题展开作文习练。一位学生在习作《深沉的母爱》中写到:妈妈就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叫我鼓起勇气爬起来,千万不要放弃。生命的美妙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刻。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时,许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声声呼唤,深深地震撼了孩子的心。教师要善于透过作文习练来深化对于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构建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三、实践活动中深化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的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也应当适当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无论是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还是带学生参观一些博物馆或者艺术馆,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们渗透生命教育的过程。当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来时,大家对于很多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自然会更加深刻,这个过程中展开的生命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有意思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一次活动课中我让学生观看了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屎壳郎(一种昆虫)滚着它的粪球前进的一个小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屎壳郎遇到了不少困难,它的粪球足有它身体那么的大,前进的道路又不平整,到处是突出的小枝条、石块,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人类不以为然,对于昆虫却可能致命的大暴雨。在观看的同时我会要求学生结合“热爱生命”这一主题思考自己对片段的看法、感受。学生们对于看到的内容都很感兴趣,屎壳郎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让学生们十分感动。大家在谈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时都纷纷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敬畏,这也是生命教育渗透的一种直观体现。

渗透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应当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只有对于生命形成正确的理解与感知,这样才能够让大家对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进一步的体会。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要透过各种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对于生命有更好的感受,这对于知识教学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屎壳郎语文课程文本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屎壳郎推粪大作战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屎壳郎为什么倒着滚粪球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两只屎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