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2015-08-15 00:50祁彩红
语文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中学语文语文课程

○祁彩红

(甘肃省敦煌市第三中学,甘肃 敦煌 736200)

新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随之提出,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同时注意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不断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水平,这就需要中学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寻一条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理解水平和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索表达和解决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思考的语文与德育相结合的思维,并运用实例转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促使中学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中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性

1.中学生心理、思想发展的自身特点决定。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处于发展初期,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干扰,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思想。而语文科目的学习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学生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语文,如果中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对正确的思想进行充分解读和宣扬并在课后加以巩固,可以实现在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对学生正确思想的建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新时期教育改革后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学会用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周围的事。”所以,这就要求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教材内容的解读方面,注重对道德感培养相关知识的突出讲解;注重在教材中挖掘潜在的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建立语文思维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如何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语文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语文学习方式,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学会“分享、合作”,养成心中有他人、有集体的意识也是当前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突出表现。

中学阶段,因为学生心理的发展水平,学生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对外界新鲜的刺激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调动不起学习兴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充分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一味的“传授式”教学转向“多元式”教学,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感,进而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将注意力充分运用到语文的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运用到语文学习中。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文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篇文章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角色地朗读课文,首先小组内部进行自主分配角色、自主练习朗读,之后在课堂中进行小组和小组之间的比拼,让学生自主投票选出能够真正抒发朗读出文章感情的小组获胜,给予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又可以调动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意识,在小组合作探讨中找寻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感情,并通过大家的合作朗读达到学习效果,领会文章真正想要抒发的情感,教师再适时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应具有“合作”意识,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

(二)中学语文教师注意在课堂中对有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格言、警句进行细致解读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名人名言或警句俗语,而且这些格言、警句往往短小精悍,易于上口背诵,通过教师的细致解读并背诵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这些格言的实际含义和真谛,从而影响他们的道德观树立,指引他们在正确道德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例如:教师在进行毛泽东《沁园春·雪》课文的教学中,在让同学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场景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豪迈气概的同时,也要对诗歌中毛主席所想表达的爱国情怀进行细致解读,使学生在领略美好风光、英雄气概的同时,培养他们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将所学和所积累常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的服务社会、贡献祖国。

(三)注意根据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开展相关的“语文周”活动

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记录作者真实生活或者记叙伟人生活事迹的文章,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很好的利用好这些课文,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的同时也要对课文所要表达的积极思想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课文所要表达和发扬的思想。

例如:在学习课文《雷锋的故事》时,教师在讲授完课文内容后,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自己谈谈学完课文的感想和启示,学生们应该会踊跃的回答:“要像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事,帮助同学”等等,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开展“雷锋周”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一周学习生活中记录自己做的好人好事、记录同学做的好人好事,并在周末形成随感,在下周语文课上和老师、同学一同分享。这样根据学生所学的语文课文开展的“语文周”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还可以将课文中的良好道德、正确思想进行有效传播,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扬正确思想,树立正确价值观。

总之,德育教育是当前中学阶段教育的重点,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就要抓住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抓住教材中有助于推动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格言、警句;抓住中学语文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积极、正面的思想,将这些语文教材中所阐述的德育教育充分传达给学生,将会实现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使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道德思想水平。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再隋,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M].语文出版社,2002.

[3]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03(8).

[4]童素姬.差异教学如何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2(6).

[5]杨妮.外语教师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1).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中学语文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开展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中学阶段为例
迈进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真境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中学语文“自助式”家庭作业的设计
中学阶段有限集元素数目运算的有效拓展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学阶段如何学好数学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