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提升路径探析

2015-08-15 00:45张燕肖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小学教师素质

张燕肖

(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在教育中,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下面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应“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百分之六十多的人口在农村,所以农村的基础教育就成为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纲要》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在国家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邢台市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邢台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邢台地区地处冀南,属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广大农村小学布局分散,交通、通讯不便,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升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困境和挑战。为了掌握邢台市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现状,课题组以邢台县农村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仍存在素质参差不齐、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不强等问题。

(一)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虽然正规的高校师范毕业生在不断地引入,但由于农村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相对比较艰苦,尤其是偏远山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给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带来不少困难,所以很多优秀教师从农村流向乡镇,从乡镇流向城市。一些本科毕业的师范生刚刚有了教学经验,便通过各种途径调回县城或市区,导致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稀少、青年教师成长缓慢。

在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民办转公办的教师仍然存在,且这些转正的教师,年龄偏大、教育思想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几乎是满堂灌),虽然通过后期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他们的学历基本达标,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转变,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学科结构不合理、教育教学水平低

从现有的师生比例看,邢台市农村小学教师总数已趋于饱和,高于《中小学教职工基本编制标准》中规定的县镇和农村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但随着近年来农村小学生数量的减少,出现了一方面农村小学教师总量超编,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严重缺乏的“超编缺人”现象。尤其是一些地处偏远的“不完全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社会实践课等专任教师紧缺,多数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教师“包班”现象非常普遍。“包班”教师教学工作量大,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应付教学任务上,再加上兼职老师没有接受过相关学科的专门学习和训练,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自然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三)教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呈现弱化

作为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农村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家庭经济收入低、生活相对贫困、家长对基础教育关注不够、住宿学生数量多、留守儿童数量多、家庭教育缺失等等,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教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角色意识,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还应当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爱心,善于和孩子心灵沟通,做一个“代理家长”、“心灵的引路人”,关爱和引导那些亲情缺乏和隔代教育的留守孩子。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总体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多数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责任感较强。但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差、工资低、教师社会地位得不到充分认可、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致使一部分教师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再加上农村小学大多布局分散,一些地处偏远的学校,“天高皇帝远”,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随意性较大,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角色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不突出

近年来的学历达标培训和“国培”、“省培”等使农村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学工作繁重、交通通讯信息不畅、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与市区小学教师相比,农村小学教师习惯于因循守旧,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意识淡薄,科研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另外,农村小学教师创新能力不强还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上。《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智慧,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但在我们走访调查的农村小学教师中,能够积极、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并不占多数,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思想意识落后、教育观念陈旧,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很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信息交流。

(五)教师培训实效性不明显

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河北省采用集中面授、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全面培训。本课题组所调查走访的邢台县现有农村小学142 所,教师1300 人,其中有60 人参加了“国培”、20 人参加了“省培”,1300名教师全部参加了远程培训。

与培训前相比,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参训教师的收益差异很大。原因有:首先,培训时间不能保证。培训多是在假期和双休日进行,农村教师教学负担和生活负担普遍较重,一些教师不能保证双休日的培训时间。据调查显示,60%的老师对双休日的培训安排持反对态度。其次,参训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受训效果有明显差异。尤其是远程培训,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网略技术不熟练,培训态度不积极,对学校布臵的这些进修“任务”很是头疼,请子女或亲友代劳,培训完全成了“应付差事”,更谈不上什么培训效果。第三,培训缺乏跟踪指导和管理,培训中的“如火如荼”和培训后的“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后与培训机构和专家老师缺乏联系,培训者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远远不够,这对教师培训的后续实效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资源浪费,无法实现预期的社会价值。另外,培训专家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够熟悉,难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二、提高邢台市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策略

农村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新的教育形式对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邢台市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刻不容缓。

(一)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待遇

各级政府要围绕增加和调动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基础教育的积极性,出台相应的激励人才的优惠政策,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在物质上,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环境,增强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小学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在评优评先、福利待遇上向农村教师尤其是那些长期留在农村工作的优秀教师倾斜。在精神上,政府和社会要在农村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从而使农村小学教师岗位不仅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而且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家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使广大优秀师范毕业生能够“留得住”。

(二)重视师德师风培养,增强老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

鉴于农村小学教师所处教学环境和所教授对象的特殊性及农村小学教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不强的现状,我们还应加强教师师风师德培养,增强老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首先要培养和规范农村教师的一些基本礼仪,加深广大教师对新时期教师职业特殊性和职业内涵的理解,明确爱岗敬业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其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和教育政策法规,重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增强教师的法规意识;再次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师德高尚的教师的典型事迹,以各地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和我们身边的师德先进人物为榜样,努力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农村小学教师以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真正融入到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中,为农村乡土文化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还可以开展“爱生敬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教师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全体教师能够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提高师德养成的自觉性。通过师风师德培训,让教师全面、深入认识农村小学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广大农村教师的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

(三)完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培训是提高现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各种原因,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很难达到预期的实际效果,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机制,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一是要培训前对不同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要充分考虑参训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以及不同地区的教师培训需求差异,因此各地培训前应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开展需求调查,以此来制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二是要建立培训反馈评估制度。培训后要开展跟踪调查,掌握参训教师能否将培训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及时准确地运用到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具体的应用程度和应用效果,还可以选派专家到学校、课堂和师生中进行追踪评估。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培训的过程和效果,更在于反馈和调整后续的培训活动。三是要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把校本培训放在突出位臵。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后,各农村小学要注意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培训前要有详尽的规划,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基地,培训要注重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学习、交流,教师自身的反思、总结,使教师在集中培训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充分调动全校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本校的师资潜力,使得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四)进一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就要求教师尽快的脱离简单的“教书匠”的角色、具备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需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支持教师善于发现和总结教学过程中发现出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解决和破解这些难题,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形成专题报告,并通过行政管理部门搭建的渠道,相互交流研究,促进农村基层教育的不断进步。要提倡、鼓励和支持教师增加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着重在多方面为农村教师搭建现代技术平台,提倡把现代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现代技术增加教育科技含量,进升教育素质提升。

(五)完善学校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要着重围绕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手段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通过完善监管制度和评价体系,强化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强化内部管理,健全科学的内部用人机制,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本着奖优罚劣的原则,鼓励和重奖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和对教育教学有特殊贡献的优秀教师;要加强对教师日常工作的考核,既要抓住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考评,更要抓住教师政治品德的考察考评,对政治品德好、教学能力强、与家长沟通互动好、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大力表彰和培养,对政治素质不高、教育水平一般等不适合教育工作的人员,要及时分流,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打破教师队伍的“铁饭碗”。

(六)实行城市和农村小学之间的“绑定”制度

为缩小农村小学教师和城市小学教师的水平差距,对农村、偏远山区实施“支教、帮扶”制度,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作用。然而,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的教师聘用期是2~3 年,城市优秀教师下乡“支教”一般是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这些短期的“支教、帮扶”制度和实际还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不高的状况。实施城市和农村小学之间的“绑定”制度,首先要把城市小学的先进管理经验,工作制度、教学评估办法等引入农村小学,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创新,从根源上促使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其次要通过“绑定”制度,加强城市与农村小学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师轮岗交流,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与专家对话等活动,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三是要通过“绑定”制度,实行城市与农村小学的沟通交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等引入农村小学,促使农村教师树立和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牢固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不断推进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提升。

(七)建立科学的输入机制,大力实施 “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战略

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小学学生人数逐步减少,不完全小学、不完全班级的现象在农村小学中日益突出的现状,积极推进‚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战略。要按照‚留得住、下得去、教得好‛为目标,遵循自愿、优质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吸收优秀高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进入专门师范教育学校,开展专业化教育和培养。要进一步完善‚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机制,着重加强财政保障制度,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补贴或实行免费;着重完善人事制度,对开展定向培养的全科小学教师,要及时办理招录、入编、工资等手续,并安排到相应岗位;要形成有效地工作协调机制,‚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战略是加强农村教育的重要保障,必须形成教育、人事、财政、组织等相关部门沟通协作的良好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要加强定向农村小学教师的日常管理,着重在流动上约束、政策上支持、日常工作中监管、工作成效上考评,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小学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必须清醒认识到,全科农村教师主要是针对当前农村教育中不完全小学、不完全班级现状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实践中,要着重围绕如何发挥好全科教师教育水平、解决好教与学的互动、基础教育和农村家庭实际等方面开展教育制度、教育规范、教育手段等创新,真正改善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R].

[2]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R]..

[3]柳秋华.邢台市农村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9):29-31.

[4]徐代珍.湖南省边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5]王平.论农村小学教师教育“三分”模式构建[J].教师教育,2009,(03):25-28.

[6]史静寰,延建林.聚焦农村中小学教师 关注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01).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小学教师素质
刘辉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