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抑郁心理关系研究述评

2015-08-15 00:54张毛宁冯海英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障碍青少年

张毛宁,冯海英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青春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抑郁就是常见问题之一。抑郁是心理学或者精神病学上的术语,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精力下降、兴趣丧失等症状,轻微的抑郁不会有长期的影响,但是严重时会产生生理、心理上的各种问题,还会伴有自杀和幻想等症状[1]。家庭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塑造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而家庭功能是衡量家庭运行状况和家庭成员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文章从家庭关系入手,探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抑郁的关系。

一、家庭功能的含义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面临的第一个场所,是进行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也是与生态环境相类似的动态系统。因此,孤立的但因素研究逐渐转向了系统的家庭功能研究,但是家庭功能自提出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是以Olson为代表的结果取向理论和Skinner为代表的过程取向理论。在以往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在对家庭功能及相关理论的研究中,大多都是以一种取向为依据加以阐述,很少有涉及两个理论取向的,而家庭功能的每一种取向研究都有其支撑点,并不能涵盖家庭功能的全部。Olson认为家庭功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及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概括为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家庭沟通3个维度。Skinner认为关注点应放在功能实现的过程上,概括为任务完成、角色作用、沟通、情感表达、介入、控制和价值观等7个维度。但对两种取向仔细研究可以发现,都是以家庭关系为主,如家庭成员相互沟通顺畅、彼此情感表达适度、角色扮演恰当等都会对良好的家庭关系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以家庭关系为主的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抑郁心理的关系进行探究。

二、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抑郁

家庭功能运行情况直接影响青少年在遭遇困难挫折时的认知和行为方式。邹鸿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不良是青少年走向犯罪的一个关键因素[2]。冯娟、屈妍通过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家庭功能与中学生对问题的应对方式成正相关[3],也就是说家庭功能良好的的中学生在对问题的处理上会采用更为成熟的方式。以往对抑郁的研究中多是从精神病学、遗传学以及生物学角度进行,但家庭理论认为,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抑郁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基因同样重要[3]。在家庭功能亲密度表现不良的家庭中,极端缠结或者疏离的都会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4]。大多数的亲子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自尊、心理健康呈正相关,而与青少年的孤独、抑郁、焦虑呈负相关[5],但相对来说,家庭冲突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更大,如果冲突的内容与孩子有关,那么不可避免的将孩子卷入冲突当中,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无助甚至罪恶感,严重时更会导致孩子认知失调,在人际交往和问题应对时缺乏正确的技巧,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近年来,针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功能与一般情绪障碍、家庭功能的危险因素与青少年抑郁关系。

(一)家庭功能与一般情绪障碍

结合国内外研究发现,家庭功能的运行状况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很明显的影响。一项对13岁以上的情绪障碍青少年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的对照研究表明,前者的家庭功能状况比后者差,容易产生抑郁、恐怖、焦虑等心理障碍[6]。在亲密度和适应性异常的家庭关系中,父母患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更易于出现情绪障碍。一些研究发现,因为母亲容易表达出敌意的情感和行为,所以母亲有情绪障碍则孩子出现情绪障碍的风险很高。根据家庭系统创始人鲍恩提出的“未解决的情绪依恋”,孩子如果不能自我分化,易被周围人影响,出现情绪和精神障碍的频率就会增高。此外,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夫妻双方分化程度都比较低,家庭关系混乱,那么孩子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在家庭投射中,焦虑等会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相对于融合度高的家庭来说,儿童青少年会承受更多的身心压力,当压力过大时,就会产生情感隔离,企图和家庭分离。家庭功能不良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和问题行为,所以优化家庭功能是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情绪障碍的重要方法。良性的亲子互动关系对预防青少年消极情绪也有重要作用。

(二)家庭功能的危险因素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

目前对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上分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关于家庭中的危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影响的研究也很多。一些研究从家庭结构、经济地位进行探究,结果显示,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儿童青少年或是留守儿童,其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比较差。池丽萍等对300多个家庭研究发现,经济状况与家庭亲密度成曲线相关,在经济不良的家庭中,青少年子女的拒绝行为增多,家庭成员之间关心支持减少,出现抑郁的可能性增强[7]。此外,父母教养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对正常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关心支持与青少年的抑郁成负相关。患有抑郁障碍的青少年,父母对其关心、理解比较少,而较多的是惩罚和否认,这样会使青少年否认自己,产生无助感,进行负性归因,导致抑郁。总结与家庭有关的研究,可以得出青少年患有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大致包括家庭关系、家庭冲突、父母控制、家庭融合度、父母教养、处理应激的方式、父母行为等方面,这其中除了后两者,其余都属于情感关系的家庭功能范畴。

家庭关系、情感卷入程度、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是否患有抑郁的影响较强,而其他的则是间接或是轻度影响。此处的家庭关系是父母双方或单方与子女的关系,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相处的和谐性。情感卷入程度是父母对子女学习生活的情感关注。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监控程度,教养方式以及家庭规则制定。赖雪芬等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是抑郁发生的风险因素,父母控制越多,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子女身上,儿童青少年自主发展受到限制,亲子关系紧张,依恋减少,从而产生抑郁[8]。

总结众多国内外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相对而言,患有抑郁障的青少年大多都缺乏父母情感支持,与父母关系疏远。(2)青少年时期,朋友交往占据其生活的一大部分,但青少年对朋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的影响[9]。这就说明,缺乏父母支持是青少年罹患抑郁的高发因素。(3)父母之间矛盾迭起,会使家庭和谐度降低,彼此难以融合,亲子关系紧张,儿童青少年容易产生无助感。(4)父母对子女的学习生活适当介入,有助于彼此之间沟通和情感表达。(5)家庭结构不健全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但是,研究发现家庭成员关系良好能够弥补家庭结构不完整带来的问题,所以家庭关系良好比家庭结构要重要。不可否认的是,完整的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有更好的引导作用。

三、以家庭功能为基础对青少年抑郁进行的干预和治疗

目前对青少年抑郁的治疗主要针对患病人群,有一部分通过治疗父母的抑郁来改善孩子的抑郁。1990年,Gotlib总结了用系统理论的方法来理解抑郁。该观点认为,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总是在寻求平衡的支点或是维持功能状态。抑郁症状要么是家庭成员为了让维持系统平衡而扮演的角色,要么是家庭功能紊乱的前兆[10]。目前对青少年抑郁的研究多是从亲子关系入手,其中比较新且有名的是以依恋为基础的家庭治疗(ABFT)用依恋理论作为依据来引导治疗,修复紧张的亲子关系,重建彼此之间的信任。ABFT也被证实是治疗青少年抑郁有效的短程心理疗法。在家庭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相互影响的。增强家庭成员沟通时间和次数、缓解冲突矛盾、提高家庭支持是治疗青少年抑郁的关键因素。许多临床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的青少年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系统中,在住院或集中治疗后再回归家庭,抑郁的复发率比较高。家庭系统治疗的目的就是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情感表达方式,满足彼此的需求,消除消极情绪和不合理症状。所以,无论是哪种干预方式,都是要强调青少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适当的情感和关系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以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功能系统与青少年抑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抑郁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大多数都是成员关系冷谈、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不顺畅。从对青少年抑郁的干预治疗也可以看出,家庭治疗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恢复非常重要。

对家庭功能和抑郁的研究有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对抑郁的定义不准确,在查看文献时,可以发现,就单是名词就有很多,抑郁症、抑郁心理、抑郁情绪、抑郁障碍等,对这些并没有明确地界定。

第二,大多数研究都是以正常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对抑郁患者的研究为数不多。在测试过程中,如果被试对自己认识不准确或者不愿自我暴露,测试结果将出现错误。而对于患病的被试来说,不能明确其在患病之前的心理反应,不能做出进一步剖析。

第三,对家庭功能和青少年抑郁研究中,基本上都是伴随着情绪障碍或者问题行为,很少有将其单列出来加以研究的。

第四,研究手法单一。在之前的文献中除了仅少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之外,基本上都是以问卷或量表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选取的样本都是比较集中的某一地区或者某一学校,样本比较有限,采用的测量工具也是比较单一,很多都是从国外引进,有些并不适合我国国情。而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家庭因素也比较复杂,因此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选用大样本,采用多角度多方法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1] 张莉.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特征和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6,10(42):159 -163.

[2] 邹泓,张秋凌,王英春.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120-124.

[3] 冯娟,屈妍.中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及自我效能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2):253 -255.

[4] 王继堃,赵旭东.从系统观点看青少年抑郁症与家庭功能[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38(1):30 -33.

[5] 高万红.多维度下的抑郁青少年的亲子关系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39,43.

[6] 胡传存,张许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1):67 -69.

[7] 池丽萍,辛自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21(3):55.

[8] 赖雪芬,张卫,鲍振宙,等.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293-302.

[9] 田录梅,陈光辉,王姝琼,等.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早中期青少年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2,44(7):944 -956.

[10] 吴艳茹,肖泽萍.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6):573 -575.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障碍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