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2015-08-17 06:34徐玲勤XULingqin
医院管理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舒适度住院疼痛

□ 徐玲勤 XU Ling-qin

疼痛是外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术后疼痛不仅提示了组织细胞的病理,而且也是机体发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性防御信号,往往引起患者的痛苦感觉。疼痛可使患者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导致体内酶系统和激素异常,若不能及时缓解,易增加体内儿茶酚胺的含量,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影响患者的呼吸、咳嗽、下床活动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同时术后疼痛可影响患者的情绪、食欲和睡眠,延缓术后康复。正确地解除术后疼痛成为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笔者所在医院外科于2014年1月至12月对患者加强疼痛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444例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均明确诊断;(2)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4)非病理性骨折;(5)思维清晰,可理解疼痛VAS评分,能配合完成调查;排除标准:(1)合并语言功能障碍、听力障碍的患者;(2)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3)身体机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4)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5)神经病、精神病史;(6)心理、精神疾病;其中男235例,女209例,年龄45-75岁,平均60.5±15.2岁。一类手术157例,二类手术169,三类手术46例,四类手术72例。身高155-185cm,平均168.5±12.3cm。体重46-80kg,平均60.4±10.2kg。手术时间35-150min,平均98.2±23.4min。将该组患者按照入院的单双号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2.方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基本相同,术前、术中护理方法相同,术后疼痛药物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疼痛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2.1 认知。减痛护理告知患者疼痛是术后正常现象,增加患者术后疼痛的认知及接受度。让患者学会忍耐,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使用镇痛泵,告知患者长期使用镇痛药物的成瘾性仅为1%,且不会影响伤口愈合,告知患者疼痛缓解后停止用药。术后患者疼痛时及时到达患者身边给予安慰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说出手术带给自己的创伤感受,引导患者摆脱疼痛或淡化疼痛的意念,利用谈心和看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等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减少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烦躁和恐惧心理[2]。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疼痛较为敏感的患者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引导患者摆脱疼痛或淡化疼痛的意念。做好各项解释工作及疾病的健康宣教,减少患者的顾虑,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坚定其治疗信心。

2.2 音乐干预及放松训练。根据事先了解的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欣赏水平,让患者听一些清新典雅、节奏平稳、悠扬动听、宽广柔慢的音乐或歌曲,如海顿的《小夜曲》、我国民族乐曲《渔舟唱晚》、《平湖秋月》,分贝控制在40-50左右,在听音乐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首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握紧双拳,呼吸时缓缓放松,通过吸气和呼气时体会紧张和放松的感觉。

2.3 物理减痛法。解释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减少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等运动时对伤口的牵拉作用。督促家属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流,增加被活动量以减少疼痛[3]。

3.观察指标。(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共评分0-10分。在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共4个时间点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调查。(2)舒适度:采用自制的舒适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恐惧、疼痛、饮食障碍、娱乐活动缺乏和睡眠障碍五个方面,采用4级评分法,0、1、2、3分,分别为无不适、轻度不适、中度不适和重度不适,以上各项平均分<1分为轻度不适,1-2分中度不适,>2分为重度不适。(3)镇痛泵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4)住院时间。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数据资料的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镇痛剂的使用、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镇痛剂使用及住院时间比较[n(%)、(±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镇痛剂使用及住院时间比较[n(%)、(±s)]

注:P<0.05。

镇痛剂的使用(%)轻度不适 中度不适 重度不适组别舒适度(%) 住院时间(d)观察组(n=222) 124(55.9)98(44.1) 0 7.25±2.36 104(46.8)对照组(n=222) 113(50.9)89(40.1) 20(9.0) 9.27±1.85 144(64.9)t/χ2 20.94 4.36 14.61

讨论

疼痛是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所致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均带来巨大的负担。疼痛既是一种主观体验,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同样的损伤不同的个人疼痛体验不尽相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疼痛已经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术后疼痛会显著影响患者的心情,一些患者会因疼痛而出现恐惧、焦虑、烦躁等情况,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内源性抑痛物质的减少,致痛物质的增加,增加患者术后对疼痛的敏感性和切口疼痛的主观感受,形成恶性循环[4]。术后疼痛会导致一些患者不愿意翻身、下床活动以及进行功能锻炼,不仅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影响了康复的进程。

随着对疼痛管理研究的深入,疼痛护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显示,完善的术后疼痛护理可以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病情转归,而且还能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和整体功能状态[5]。本研究对外科患者加强疼痛护理干预的实践表明,疼痛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了术后舒适度,减少了镇痛剂的使用,缩短了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P<0.05)。在疼痛护理干预中认知减痛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和心理技术手段,不仅增加了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帮助患者合理的使用镇痛药物,而且缓解了患者因术后疼痛带来的焦虑、烦躁、紧张等不良心理,改善了心境,调动了自身机体内在的抗痛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疼痛阈值[5],减少了疼痛,改善了舒适度。音乐及放松训练,一方面音乐能够刺激大脑边缘系统,促进边缘系统调节人的情绪活动,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导致机体产生快感。干预时均选取音乐节奏平稳、宽广柔慢,可协助个人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6],有效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尽管音乐不会替代止痛药物,却能够提高止痛药物的效果。放松训练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使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占优势,松弛不仅有以上生理反应,解除痉挛,缓解疼痛,而且亦有相应的心理效果,缓解焦虑,减轻压力。物理减痛法通过多种手法促进了血液回流,加快了炎性物质的吸收,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以上手段的综合应用减少了疼痛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翻身、下床活动以及进行康复锻炼,缩短了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明显减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促进机体康复,改善护理满意度。

1 黄淑芬,陈捷,程小芸,等.疼痛改善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38-140

2 谢素美.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82-283

3 朱洁群,刘紫燕.护理干预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71-1672

4 车洪微.疼痛护理对肾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110-112

5 冀保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32-233

6 菅东霞.疼痛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3):134-135

猜你喜欢
舒适度住院疼痛
妈妈住院了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