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评价

2015-08-18 15:49李一帆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创新绩效

摘 要:文章回顾了相关投入与技术创新的文献,归纳出可能影响创新绩效的指标,并提出影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绩效的投入假设。本文选用了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1995-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R&D和非R&D投入分别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得出了:该行业中R&D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显著,R&D内部经费支出和新产品开发支出影响显著。而非R&D投入中只有技术改造对创新绩效有影响,其余三项(技术引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技术购买)并无正向促进作用。通过上述结论,我们对电子信息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相关技术投入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R&D投入;非直接R&D投入;创新绩效

在我国高技术产业所有门类中,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无疑是最重要的部门,它对促进经济增长、带动社会就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该行业的增长速度惊人,从现有统计数据来看,2009年的总产值为28947亿,2011年为43559亿;2009年利税额为1858亿元,2013年增加至5227亿元;2009年的企业个数为12831,2013年的企业个数为13465个,各项指标的增速都较快,而且均位于高技术产业的首位。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社会就业,2011年在该行业的就业人数达635万人,在高技术行业中位居前列。

一、文献回顾

技术创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发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国内外学者通常认为研发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对企业市场价值、技术创新、产品产出等方面有正向促进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都一致认为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有的学者认为研发投入不一定对创新有影响,或许有但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也有认为选取的行业不同,样本差异等原因导致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也有研究认为R&D投入中,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较大。但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样本选择情况下,研发人员投入与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本文将要探讨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的R&D人员与资金投入是否均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R&D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有正相关作用;

假设2:R&D经费投入对创新绩效有正相关作用;

技术创新投入往往分为R&D投入和非直接R&D投入,R&D投入主要包括R&D人员投入和R&D经费投入,非直接R&D投入包括购买国内技术、技术引进经费、技术改进、引进消化。周新苗用上海工业企业6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活动和自主研发活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该类企业相比其他未通过技术进步寻求发展的企业均对企业绩效产生了积极作用。华海岭等通过DEA等方法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效率普遍较低,技术对外依存度近年来普遍开始下降。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企业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直接购买国外技术等方法,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然而,有的学者认为,通过获取国外技术可以使我们通过较快的方式补齐技术短板,弥补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国外技术购买会造成我国制造企业对于外国技术的依赖,并且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国外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使我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然而国内技术购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以及引进消化吸收是否都能对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行业起到正想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中为了探讨了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行业中这四种非直接R&D投入对创新绩效是否都有显著影响做出了一下四个假设:

假设3:国内技术购买对创新绩效有正相关作用;

假设4: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相关作用;

假设5:技术改进对创新绩效据有正相关关系;

假设6:引进消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实证分析

1.指标与模型确定

(1)被解释变量

我们衡量技术创新绩效选用新产品销售收入。由于有些高科技产业专利指标较小,有的甚至为零,不足以衡量技术创新绩效。此外,由于某些工艺流程或者产品质量改进等无法用专利来具体体现的创新绩效也可以通过产品或服务的产出来实现,并且所有产品最终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新产品销售收入这一显性指标更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水平。

(2)解释变量

R&D经费投入选用R&D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两个指标,非直接R&D投入选用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统计、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统计、技术改进支出统计、消化经费支出统计四项指标来衡量。

本文所选用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选用了1995年-2013年共19年的数据,根据上面构建的指标体系,通过eviews7进行回归分析。

(3)模型确定

假设将创新过程作为R&D投入和非直接R&D投入的函数,技术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确定为:

(1)

其中Y代表创新绩效即新产品销售额,A为常数项,L1为R&D人员折合当时当量,K1为R&D经费内部支出,K2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F1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统计,F2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统计,F3为技术改进支出统计,F4为消化经费支出统计。ε表示随机误差项,i为观测单元(i=1,2,3…19),t为时间序列(1995-2013)。

2.回归结果

本文通过逐步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从上表中的F值(690.5701,p=0.0000)可以看出整个模型是显著的,调整后R2值0.9923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而且根据D-W值2.090,可以判断自相关现象不太明显;从上述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R&D经费内部(b=0.40,p<0.01),即在1%的水平下显著;新产品开发经费(b=0.29,p<0.05),即在5%的水平下显著;技术改造费用(b=0.39,p<0.01),即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其他变量如劳动投入,以及技术引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购买技术等都不能对新产品销售额产生明显的影响,故剔除在模型外。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从上述回归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与通讯制造业R&D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我们拒绝假设1。

(2)R&D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都对电子与通讯制造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接受假设2,R&D经费支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明显。

(3)非直接R&D投入中只有技术改造经费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国内技术购买,技术引进支出,引进消化支出对电子与通讯制造业的创新绩效无明显影响。接受假设5,拒绝假设3,4,6。

2.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我国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行业,研发资金的投入是最为关键的,远远高于研发人员的投入。适当减少人员投入,保证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加强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提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合理配置研发资金投入内部配置,如R&D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支出之间的关系,努力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促进工艺流程和产品升级,对提高行业绩效起促进作用。

另外,需要根据行业自身的特点,合理对待技术来源,配置非直接R&D投入结构。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行业非直接R&D投入中只有技术改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其他三项指标都无明显正向促进作用。所以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各个领域(产品、设备、工艺等),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从实际出发,从而实现提质增效、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带动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所以,我们在制定政策以及考虑研发投入时,着重考虑技术改造投入,而不是盲目的购买新技术,引进新技术,或者吸引外商资金。

最后,注重R&D和非直接R&D投入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应当将资源投入在二者之间合理配置,顾及短板效应。非直接R&D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快速的获取产品和服务的利益。在行业中有多种不同资源投入时,应当优化整合,有机利用,协同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创新绩效。调整优化行业投资结构,避免无谓投入等现象,尽量实现投入最大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荣,高飞,张皓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0):135-136.

[2]曹勇,苏凤娇.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全产业及其下属五大行业面板数据的比较分析[J].科研管理,2012(09):22-27.

[3]罗勇,李玉.全球价值链的因子植入与路径选择:剖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J].全球化与中国,2011(11):110-119.

[4]金颖.R&D投入绩效相关研究综述[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10):6-10.

[5]陈四辉,王亚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省区差异与投入绩效实证研究[J].2015(2):120-126.

[6]刘焕鹏,严太华.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8):42-49.

[7]何勇达,R&D投入.技术引进与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企业战略,2008(10):19-22.

[8]周新苗,唐绍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企业绩效:基于平均数处理效应估计得微观考[J].2011(4):104-110.

[9]卢方元,靳丹丹.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3):149-157.

[10]华海岭,高月姣,吴和成.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效率的DEA分析[J].科研管理,2011(4):43-50.

[11]毕克新,样朝均,艾明晔.外部技术获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11):55-61.

[12]李晨.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6).

作者简介:李一帆(1991- ),女,汉族,山西省吕梁市,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创新绩效
股权结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
企业战略差异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技术选择、二元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学研联盟结构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创新动机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调节中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