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5-08-18 18:32李伦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插图观察能力

李伦

【摘 要】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是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是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五是培养观察能力要注意观察要有兴趣,有科学态度, 有明确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    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      课外活动     插图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进行生物学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观察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以下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视、听、嗅、触、味等多种感觉功能,使学生全面观察生物体(包括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因此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指出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及解决的方法。在学生开始观察前,教师要通过讲解、学生预习或者印发观察提纲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时目标明确,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难点易克,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要掌握与观察有关的基本技能。对生物现象的观察若仅使用感官是不够的,往往要借助于各种观察用具和技能。如动植物细胞、组织及微生物等一些微小的结构,必须要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才能看见,观察时还要将标本做成装片(或切片)。若要使观察的结构清晰可辨,则要将标本染色。有些标本需要长期观察,则要将材料制成蜡叶标本或者浸制标本这类永久性玻片标本。观察动物的内部结构首先要进行解剖。因此,在进行观察前,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技能运用,这对学生顺利地进行观察及培养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时,应该让他们做到:一要懂得用具的用途和性能,二要掌握规范操作,三要爱护各种观察工具。

3.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保证观察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进行野外观察。学生在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中,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进行杂交实验、组织培养、生态调查等,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野外观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课外活动和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掛图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或者难点而绘制的,具有紧密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使用挂图和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学生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基础。

五、培养观察能力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观察要有兴趣 。兴趣是观察的挚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有趣的生命现象,组织开展课外活动,进行野外观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往往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表现在生物观察中。当观察成功时,他们就兴趣盎然;反之,则兴味索然。在观察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的观察获得成功,以增强进他们的观察兴趣。传统的观察实验往往是验证性的,学生只是按规定的步骤进行预期的观察。在观察活动中,涉及学生主体的内容不多,对求知欲强的学生来讲,观察兴趣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采用探索式的方法,设疑引导观察,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成功,这会使学生的观察兴趣大增。

二是观察要有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进行正确观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学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观察记录、绘制生物图以及对生物对象描述时,一定要符合观察到的真实情况。

三是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观察是一种具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它要求人们能从纷乱的事物中,迅速、正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观察活动的这种特点告诉了我们:观察目的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完整、清晰;观察目的不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模糊不清,一无所得。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看到这种情况,即学生都喜欢观察生物,但观察时往往单凭兴趣出发,只愿意观察他们喜欢观察的对象,而将观察目的弃置一边。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指导他们按观察目的进行观察。

【参考文献】

[1]张颖清.生物全息律[J] .自然, 1981 , 4(243).

[2]李衍达, 孙之荣等译.生物信息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插图观察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