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在语文课堂中异彩纷呈

2015-08-18 17:02王雪平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榕树美景语文课堂

王雪平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整套小学语文教材,处处有美在闪光。如奇异壮美的五彩池,风景如画的海滨小城,香山的红叶,沙漠里的船,天山上的皑皑白雪,秀丽的桂林山水。所以小学语文课堂应以美的规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是快乐的。

一、情景交融凸现美

学生的情感琴弦是十分敏感的,需要教师通过不同内容的课文去激发、去启迪、去引导、去培养。所以要让学生在对文章所描写景物的整体感悟中,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或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或用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与作品产生共鸣,这样就会使他们的情感沿着美的规律去发展,对美的欣赏又来一次新的升华。

如《桂林山水》这一课,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要想引导学生体验到作者所描写的美景,体会到作者那强烈的情感,首先,引导学生多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其次展示画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配悠扬的音乐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并说出此时的感受。其中一生情不自禁地说:“啊,水真美啊!我曾在草花山的山脚下看到过一条小河,它的水也是这样静、清、绿。”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自己的审美感觉。另有一生却说出了惊人之语:“啊!咱们祖国的山河太美了,而能写出这些美景的语句更美!”真没想到,他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层次。

二、色彩鲜明渲染美

人要发现美靠的是视觉,而最能刺激视觉的是五彩缤纷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写景文章中都有色彩,如《林海》的“绿”,《香山红叶》的“红”等;一些诗中也有色彩,像《鹅》就有“白、绿、红、青”这些明丽色彩组成的颜色美。教师要学会运用这些美的资源,给学生渲染出一幅幅美的画图,使他们不自觉地产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求。一般的课文,也可设计一些色彩来增加学生审美的情趣。如教《鹿和狼的故事》这一课时,一开始,我就播放了多媒体课件: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到处盈满生命的色彩——绿。学生们喜滋滋地看着,全身心地享受着。突然,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到最后森林完全被枯黄所吞噬。这时候,有些学生不觉失声惊呼:“呀!怎么能变成这样,那绿绿的森林多美啊!”这样,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绿与黄对比,渲染出维护好生态平衡的森林有多美,反之又将有多丑。

三、动静结合探究美

在很多写景的文章中,作者都很重视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以此加深读者对景物的印象,同时,也想告诉我们,美的形式不是单一的,动态之美令人欣赏,静态之美也有其独到之处,就看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两种美,从而探究出两种美的高低,找出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那一种。

例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动态的美。两种写法各有特点,对美的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我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谈看法,找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并说明原因。一番探究之后,学生争先恐后谈看法,一生说:“我欣赏大榕树的静态美,它安安静静地向我们展示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引起我们无限的美的遐思。”另一生却不以为然,他说:“各色鸟儿在绿树间飞舞、叫闹、扑翅,那才叫美呢!”也有同学说:“这两种美我都欣赏,不仅如此,我欣赏生活中每一种美的事物,包括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至始至自终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目的已经达到,又何须我多言呢!

四、因势利导创造美

表现美和创造美,都是美学的实践化。学生在发现了美的事物之后,经过反复地赏析,很想把心中对美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就应该捕捉时机,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把学生心中藏着的美挖掘出来,从而达到美学的最高境界——创造美。

如教学《瀑布》第一小节后,学生对“瀑声”在文字上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时,我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媒体再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雄浑震耳的瀑布声,同时配有录像:山峰巍峨突兀、林木丛生叠翠的山高林密的大自然美景。创造好这些条件后,我让学生表述一下自己想象中的“瀑布”。通过刚才的一番诱导,此时的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一条美丽的瀑布在垂泻,所以都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引用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带着神话色彩的,“观音菩萨失手打破净瓶,净瓶里万顷碧波撒向凡间”,还有比较生硬的,“就像人工设计的喷泉,升到高处时,白白的水花往下落”。

虽然学生们在描述美的时候,语言还很稚嫩,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朝着创造美的路上一步步走来。

总之,语文课堂中,美无处不在,就看教师怎样把握适当的时机,将这些美传达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真正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最终能用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榕树美景语文课堂
亲爱的大榕树
筼筜美景
独特美景
老家的大榕树
海洋美景
田园美景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