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2015-08-18 05:56李彦军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沟通方法教育

李彦军

【摘 要】不留意孩子的思想动态,老师就无法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不知学生内心最渴求什么,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关键词】沟通    教育    方法

《学记》中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可见古人对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系就是生产力,关系就是效率,这句话在教育教学中更是适用。那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培养较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 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

不听孩子的声音,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障碍,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创伤,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聆听学生的声音,是有效交流沟通的前提。老师关注学生的心声,可以让孩子得到积极的心理感受,从而认为老师很尊重、关爱自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学生会更加勇敢地面对错误,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也能更自信乐观地处理各种事情,热情面对生活。

不留意孩子的思想动态,老师就无法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如果老师不知学生内心最渴求什么,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只能是美好的愿望!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聆听学生的声音呢?首先要做到用心倾听。老师要做个耐心的听众,要舍得花时间和学生交谈,用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的言行,积极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其次,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时刻被关注。关注是师生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对学生积极地关注,能使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亲切和安全。再次,沟通需要老师有恒心和耐心。老师与学生平时交往和交谈时,要细心聆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如果老师在和学生交谈时心不在焉,学生会认为老师不重视自己,久而久之,师生沟通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学生再也不愿和老师说自己的心里话。

二、 沟通由“心”开始

只有真诚,才会有交流。大多老师一般只要求学生向自己袒露心迹,自己却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严肃地说教。这种不平等的姿态,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如何做到与学生用心沟通呢?

首先,放下老师的架子。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老师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至今,很多老师仍然保持这种观念。这种价值取向导致今天的老师仍然习惯按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孩子,而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习惯于训斥、发号施令和严格的监督与惩罚。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意识、情感和行为方式,老师如果一味地高高在上,不注意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问题采取指令、压服等对策,容易恶化师生关系,进而错过教育学生、感化学生的良机。其次,不要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尊意识也逐渐觉醒并得到加强,学生的自尊意识、自我意识关系到学生的心理、行为、学习成绩以及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孩子越小,心理越脆弱,越容易受到伤害,老师要给予小心呵护。老师更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退步或者是学习有困难,要及时给孩子打气,帮助其分析成绩出现问题的成因,并帮助他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次,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世界。在成人的眼中,孩子的想法有时候是不可理喻的,可是,在孩子独特的世界中,他们看待问题绝非不可理喻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大人和孩子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老师不能用成人的世界来套孩子的世界。不少老师往往站在大人的角度上,强制孩子做他不喜欢或者力不从心的事,使孩子过早地失去童真,失去成长的快乐,失去做事的兴趣,这是很不人道的。老师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真心地爱护、引导他们,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三、 良好的沟通环境对沟通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活跃的班级心理氛围,才会增强孩子的生活乐趣和自信心,促进孩子认识、情感、品德的健康发展。老师如何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呢?

首先,老师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言语举止得体,自然会成为孩子的楷模。在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时代的脉搏,掌握科学教育儿童的方法。老师更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生活中的每一天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老师如果怀着不平的心态面对人生,这种生活态度将不可避免地体现在自己的工作中,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在老师这种豁达人生态度的熏陶下,学生能增强承受挫折的心理和自信心。其次,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孩子的成长具有各不相同的特点,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长进行教育,不仅要重视智育,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灵。再次,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要适当、切实。老师对学生有无期望,对班级心理氛围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如果老师对孩子无所期望,听之任之,就会形成忽视、冷漠型的班级心理氛围;如果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并采取严厉的手段要求学生达到无法达到的目标,那样就可能形成严厉、抗争型的班级心理氛围,这些心理氛围均会对学生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当老师对孩子的期望既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又切合学生的特点,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攀比、不揠苗助长时,才会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才能使孩子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老师的期望。

总之,交流和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的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交流的结果,影响着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又直接关乎教育的成效。所以,高效合理地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猜你喜欢
沟通方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对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