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门口的玛赫

2015-09-10 07:22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15年37期
关键词:菜汤菜头披萨

沈嘉禄

在巨鹿路上海作家协会门口有一家玛赫咖啡馆,也提供西餐。老板娘秦一来自大连,是一位仪态万方、丰姿绰约的北方女性,而且是一位翻译家,以俄文文学作品翻译见长。

金宇澄多次提醒我注意这家咖啡馆,“你迷失文学太久了,应该去那里重温一下青春美梦”。

后来我就多次与朋友光顾那里。推门而入,看到桌椅摆放得像自己家里一样,散漫而疏阔,这个角落置一个书架,那个角落放一具雕塑,一架三角钢琴放在显眼位置,而在靠近吧台的桌子上,两台手提电脑如贝壳般打开着,一杯卡布其诺散发着甜蜜的热气,秦一正在抽空阅读或写作。一种家庭般的气氛就让我感动。

秦一朝我们走来,一行行微笑如别久重逢般的诗句写在她的脸上。她为我们配菜,前菜上来后,还打开一瓶珍藏了二十年的亚美尼亚白兰地请我们品尝。一口入喉,直觉得一条边缘光滑的丝线徐徐滑入,引爆了血液,让身体燃烧起来。趁我们大加赞赏的时候,秦一转身打开音响,为我们播放俄罗斯民歌。

接着上来的是红菜汤。提起此汤,上海人总是将它与罗宋汤混为一谈。事实上呢,罗宋汤是红菜汤的改良版,里面放了大量的卷心菜、胡萝卜、西红柿,特别是红肠的冒失加盟,简直让人匪夷所思。而真正能体现俄罗斯风味的,应该是红菜汤。我一直想自己做,可惜红菜头在上海很难买到,秦一知道后,马上从厨房里取了一个给我。

红菜头外表很粗糙,像地瓜,剥了皮后,紫红色的果肉就可以煮汤了,有一种天然的酸味,红菜汤就是靠这种风味打动食客的。

我对红菜汤的好感,来自在芬兰的一次品尝,那是在一家俄罗斯人开设的饭店里吃的,浓浓一大碗,酸香鲜俱全,绝对是异国的至味,再配烟熏三文鱼和大列巴,旁边还有俄罗斯小姐的歌舞表演,那一晚真令人难忘。现在我再一尝秦一的红菜汤,一下子唤醒了我的记忆,就是那种天然的不靠番茄酱调出来的酸味,还有上面浮着的那坨金黄色的酸奶油。秦一再告诉我,厨师用牛骨汤熬了四个小时啦,所以味道才那么鲜的,红菜头本身是没有鲜味的。

凯撒色拉做得也相当到位,在蔬菜上面盖上煎得微微焦黄的鸡排,拌后慢食,配法国红酒正好。很快,我期待中的主菜上来了,事先秦一为我们准备了烤三文鱼,我就不再选择了,其实我对熟的三文鱼并不钟情,因为大家都知道,三文鱼止于生食。三文鱼烟熏或做汤,我都品尝过几回,印象并不鲜明。此菜上来后,那也得品尝一下啊。刀一划拉,易碎的鱼肉露出橘红色的纹理,配上蛋黄酱后,入口倒也够细腻丰富的。

俄式传统肉圆有点像中国的狮子头,以牛肉末为主,加了一点猪肉,吃起来就不会觉得太“柴”。这是俄罗斯人的家常菜,但量要比我们现在吃的大得多。

主食则有意大利面多种,这也是我的最爱。而况还有各色三明治和披萨,其中上海风味的披萨无疑是秦一的首创。芝士蛋糕和提拉米苏上来后,我们抢着吃,要不是撑到喉咙口,我们还会点布郎尼和巧克力蛋糕来吃。

秦一告诉我,不少小资与文学青年喜欢约上三五知己,各自要一份简单的午餐,接着就是每人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样无比舒适地度过半天。随手翻翻秦一从家里带来搁在书架上的外国小说,或者谈谈文学以及文学之外的事情,当然也不排斥八卦。

玛赫的功能不仅是疗饥解馋,秦一还经常在这里办一些与文学有关的讲座,或者由朋友来此举办。比如翰实朗诵沙龙系列、名家谈名人系列,丰一吟、陈子善、张新颖、李辉都来过,有个读者俱乐部还在此举行了一个颇有意思的“咖啡换书”活动。就在我们品尝的那天,一家外资企业先来“踩点”,准备将新品发布会放在这里举行。

猜你喜欢
菜汤菜头披萨
菜汤:不要拌饭吃
菜汤:不要拌饭吃
“披萨锦标赛”
手工披萨
两个披萨
菜汤
——倒掉
《蔡澜谈食材》之红菜头
菜汤拌饭,是好是坏
我学会做披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