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让数学课堂插上“隐形”的翅膀

2015-09-10 21:07朱乾
考试周刊 2015年8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活动隐形

朱乾

摘 要: 数学学习的一个直观的方法就是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得二者能够理性结合,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科学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情境创设 形象比喻 数学活动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可以说是枯燥无味的,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形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深入学生的脑海中,使其变得浅显易懂,且初中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问题的解答技巧时,切忌不可以生搬硬套,而是要深度挖掘生活中的例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关注点,使得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从情感的认识上升到科学理性的认识水平上。可以采用如下策略丰富初中课堂的形式,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感性层面上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情

采用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引入课堂所要讲解的知识,不仅能向学生展示数学语言及知识的魅力,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吸引到数学课堂上,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2]。

不仅如此,通过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创设,使得初中数学的知识能够以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展开课堂的后续讲解,将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形成课堂教与学习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分数大小比较方式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分西瓜的案例引入分数的概念及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例如如何将西瓜分解成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其中每一部分的大小,等等,学生在联想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生活案例。

二、给数学知识寻找合适的形象比喻

对于一个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学习是一个十分抽象且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在学生的心理上对知识形成有效的构架,使之成为知识网络的一部分,能够成功地理解数学复杂的概念,在形成数学知识网络构架的过程中,将枯燥的数学语言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比喻,简化学生的理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压力,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学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对数学概念性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方程的理解,在理解方程这一概念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一个方程进行等式计算,引导学生对未知数求解的过程进行认知。在此可以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数学的方程比作一个月光宝盒,宝盒内的东西就是未知数,打开宝盒的过程就是一个求解方程的过程。在这一课堂引入的前提下,学生对于方程的系列概念有了比较完整的、大概的认知,在学习及记忆概念内容的时候有比较切合的联想。

其次,对于数学概念的操作程度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数学定理,帮助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其中的概念。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的形象化语言有:“中心点对角顶点,零刻度线对一边,度数要看另一边,内圈外圈要分辨。”这样的语言既形象又好记,对于学生的记忆及使用有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学习数学概念的最后一步便是对概念的系统性进行过程化的理解,这一步是最复杂的。在理解这一步的时候,学生需要对以往学习的知识与新的概念相互联系,注重相互之间的推导过程,亲手实践一遍,使得学生对于新旧知识的认识更深刻,动手的积极性更高,所产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数学乘法中的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教师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深刻地记忆乘法分配率的特点,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讲解方法,例如引用长方形的面积概念:

从上图可以看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a+b)×c=a×c+b×c,这就展现了乘法的分配率的特点及结合的形式,学生在观看图形的时候对其的理解更深刻,对于乘法分配率的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三、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通过举办数学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且数学题目的形式比较灵活。为了使得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数学活动,例如:数学竞赛、专题活动、兴趣实验等,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将形形色色的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连接在一起,对于数学问题中出现的科学性问题进行探本求源,数量化、图示化,使得数学问题的分析角度更加新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角度也更加新颖。在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另一个角度着手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能够综合发展,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培养目标,也同样使得初中数学学习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及灵活性,使得每个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在很早的阶段就得到开发,并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继续对数学领域知识的探索,思维更灵活。

四、结语

由于数学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当一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并在更广阔的思维领域内理解抽象的知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更多的方式创造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的阶段,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各个角度灵活地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赖亚石.数学语言,让学生收获智慧——初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B版,2014(4):42-42,235.

[2]巫史初.浅谈初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学导报,2013(14):124-124.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活动隐形
隐形人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初中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究
“0感无暇” 隐形妆
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