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2015-09-10 07:22汪琳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备课组学案集体

汪琳

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8年全县中小学刮起了一阵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热潮,我们学校也列入其中,在课改中我们尝试讲学稿的撰写和使用,其实就是现在说的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做得不够好,下面谈谈看法。

一、导学案的内涵

设计好导学案,理念先行。导学案绝对不是通常所说的教案,而是以学为主,以学定导,先学后导,就是师生共同借助导学案在课堂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二、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一)期初由备课组长制订学科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分配备课任务,打印备课任务安排表,分发给组内各教师。

(二)“导学案”备课的基本特征:“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资源共享、师生共用,减负提效”。

(三)备课程序: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各环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培养。一份导学案的形成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必须融入每位教师的个性风采。具体过程为“六备”:

1.个人主备,形成初稿。主备教师在初备时,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教材处理上突出“六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学校课堂教学要求。同时,主备教师要尽力提出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疑难。并将初稿打印(备课组教师每人一份)带到集体备课地点。

2.集体研讨,修改初稿。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教师就个人设计的草案,以说课形式作简要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观点,进行比较,将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3.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整理与完善,形成定案。并将其打印一份交备课组长审定签字后,于周一交文印室印刷。

4.课前熟悉,融入个性。上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熟悉师用导学案,并在旁边空白栏内添上个性化的备课。此项由教务处督查,作为非主备教师是否有备课的依据。

5.跟踪听课,督促落实。虽然导学案是统一的,但教师的个体有差异,在课堂上,对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是否落实了设计的目标、环节与措施,是否效果良好,需要督查。学校可成立专门的督查组跟踪听课,对课堂情况进行督促与评价。

6.教后反思,补充总结。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多进行交流,每堂课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完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一)导学案的数量要求:要求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不允许出现。

(二)导学案的格式要求:导学案电子稿的规格要求:纸张设置为4开纸,字体和行间距要求试内容而定。

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页眉部分,包括标题、备课时间、设计人姓名、审核人姓名、授课人姓名、使用时间等;学生姓名、班级、组号等。

2.开头部分,包括课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

(1)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学习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3.主体部分,包括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预习导航、课堂探究、达标检测等。

(1)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2)学法指导。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在导学案中提出明确要求。

(3)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4)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又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更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5)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4.结尾部分,包括知识小结、学习反思等。

(1)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要有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

(2)学习反思。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填写“学习反思”,当做复习时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

随着学校“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不断探讨,“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也会日趋完善。希望“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在完善各个环节的同时,更注重其内在的东西,真正能够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校课堂的功效。

猜你喜欢
备课组学案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备课组长的定位
乡愁导学案
警犬集体过生日
“比例尺(一)”导学案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