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5-09-10 07:22张奎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培养方法创新思维

张奎

摘 要: 教育改革之后一切教育活动都建立在思维教育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从思维方面引导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培养不仅在文化课堂上有所涉及,而且在体育课上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即在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思考。本文探讨一下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这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上。思维具有惯性,好的思维惯性能让孩子一生大受裨益。所以小学体育课堂是培养孩子思维的绝佳机会。小学生处于好动、好奇、爱思考的年纪。体育课堂正好满足学生好动的特点,并且教会学生有组织、有智慧地运动。体育课上的一些运动项目、对抗项目看似玩乐,其实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还有人际关系能力培养都很有好处。

一、创造轻松氛围,以兴趣为导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堂上的兴趣差异体现尤为明显。男生和女生对体育的兴趣方向存在明显的不同。女生喜欢小型运动,如课间跳皮筋、捉迷藏,体育课往往喜欢健美操、排球、羽毛球之类的轻运动。男生更偏爱足球或篮球类球类运动。所以体育课教学中可以给孩子自主选择权利,让兴趣作为他们的指引。除了一些基础运动之外,其余项目可以在学生中成立兴趣小组。以各班级为单位,按照学生兴趣分组,再分派教师教学。这样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一项活动。在兴趣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在集体中学习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更有利。

体育课堂的优点之处在于学生能接触到更多同年级志同道合的孩子。同龄孩子之间没有隔阂,经过体育课合作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根据学生自主选择大致可以分成足球小组、排球小组、羽毛球小组、田径小组、健美操小组等。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可以设置三个班级共同上一节体育课,体育课实行分兴趣小组教学。在一段时期后可以安排共同兴趣小组分别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比如:排球小组进行比赛,将排球小组成员按人数分成几个小队,选出组长。教师在比赛前进行统一指导,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提高排球技术,如何挥臂才能使排球按照自己预想的轨迹发出、如何抢球是最快最准的,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思考。最重要的是各个组的组长在比赛前做一个战略制定,成员之间需要讨论,根据这组成员自身实力扬长避短地分配任务,对小组成员的思维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有益。

二、在体育运动中发挥学生个性和思维

思维创新性培养不仅在文化课堂上有所涉及,在体育课上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思考。体育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充满自信和精力充沛的同时培养他们更多集体生活智慧,当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不足,在一个小组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大家的进度。每个集体中都有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不加以关注,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对于小组中跟不上大家进度的学生,教师和其他组员应予以帮助和鼓励,让学生重拾信心。如果一味责怪他,则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一个小女孩在学习健美操的时候,身体不协调且动作不标准,容易忘记动作。对于健美操这样注重整齐度的节奏型体育项目,这个小女孩的动作在集体中特别显眼,一下子拉低了整体成绩。其中有的学生对那个小女孩产生不好影响且态度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小女孩不知道怎么办,笔者对其他组员进行了一些思想上的引导,告诉他们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我们应宽容对待别人,一起帮助她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渡过难关,这才是集体的意义,是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对于那个小女孩给予充分鼓励。通常休息时间鼓励她把自己记住的动作展现出来,一起慢慢学习、慢慢进步。在大家的鼓励和陪伴下,小女孩渐渐有了自信,能跟上集体节奏,还和大家相处得很好。

这个例子让笔者产生了思考,集体中的问题各种各样。孩子之间可能不会正确处理问题,在他们发生争执时教师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教师在学生的集体中应当是亦师亦友的角色。让学生放下敬畏之心和教师共同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锻炼。

三、科学引导,培养好的习惯

1.引导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

体育课堂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和锻炼知识,让学生了解锻炼对机体的好处,怎样的锻炼使身体健康强壮。所以教课时教师可以示范一些动作给学生看,并解释这些动作对身体哪些地方有锻炼效果。教学生跑步的时候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方法对学生运动极其重要,科学的方法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除此之外在体育课堂上应当让学生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如运动骨折时应当怎样操作、溺水时要怎样急救等,这些知识传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很好地学习生存技能。

2.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传播给学生。每天运动半小时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体健康苗条,维持充满精力的生活面貌。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制订一个计划,制定科学的阶段性目标,并持续执行,从体育运动习惯到学习生活习惯,这两者是共通的,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上科学引导,能培养学生多方面品质,对学生来说是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做不到的,所以体育课堂中的思维培养很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大健.“基础+特长”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纯生本的发展[J].教书育人,2012(35).

[2]古亚玲,徐浩瀚.新课标下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师友,2007(05).

[3]张伟.小学生生本教育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4.

[4]赵春梅.浅议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J].体育科研,2005(03).

[5]陈庆云,申健勇,李坤荣,李峰.中小学“传统体育课”与“兴趣体育课”教学比较[J].体育教学,2005(01).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培养方法创新思维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