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校本教研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15-09-10 07:22黄兴伦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体育教师

黄兴伦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体育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学校校本教研,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进修,提高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走专业化之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 校本教研 体育教师 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如何将新课程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性结合是体育教师面临的严峻的问题,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按大纲要求教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见解及采用适合的方法学习,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和练习。体育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使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改革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因此,新课程改革不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而且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更提供了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体育教师应立足于学校校本教研,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加强学习进修,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应结合学校场地、器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走专业化之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体育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体育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之后,在其整个体育教育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学习,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良好的体育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知识;二是专业能力;三是专业精神。针对这三个方面,首先,在专业知识上不仅要求熟悉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通过培训学习,构建起一个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以期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其次,在专业能力方面,注意培养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以期促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第三,在专业精神方面,提倡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让体育教师做到把“学为人师”的先知精神和“行为世范”的善表精神统一发展,把诲人精神与民主精神统一发展,以期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发展。

二、校本教研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基本策略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息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工作的生力军,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历史重任,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然而,体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区还有兼职体育教师的情况,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学校应进行分类培训,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1.对新教师实施“入格培训”。核心是要求新教师上好三个“过关课”:一是在体育教研组长和同行帮扶下,上“过关课”,二是由体育教研组指定课题,新教师自己备课,独立操作,上“合格课”;三是随堂抽查“过关课”,学校行政领导或同行教师抽查听课,能够合格算过关。

2.对教学有困难的体育教师实施“补偿培训”。对教学上有困难的体育教师,为避免教学基本功的某些缺陷,做到有的放矢,实施专项补偿培训。例如进行课堂教学语言、教材处理,教法选择等训练;组织同行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引领;学校领导给他们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等,使他们尽快缩短与其他教师的差距。

3.对中老年体育教师实施“更新培训”。为使中老年体育教师更快、理好地更新教育观念,跟上课改的时代步伐,自觉改进陈旧过时的教育教学行为,必须进行“更新培训”。例如学校定期向中老年教师传达教育教学新信息,介绍课改新动态,同时组织中老年教师学习青年教师新的教学方法,分享骨干教师优质课的成功经练等,以提高中老年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4.对骨干教师实施“提高培训”。对教学骨干及有潜质的体育教师,首先学校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承担课题,担负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使之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拓宽视野。

三、校本教研促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策略

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学校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教师培养的方法,构建起自我进修、群体协作、专家引领的“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

1.自我进修主要是增强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学历提升进修、自我反思、自我学习及各级各类进修培训等。体育教师个体自我反思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研究活动。教学反思是培训与教学实践结合最紧密的方法,应重视教师教学反思的训练,掌握反思的方法,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有写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行动研究等。

2.体育教师群体协作,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学校组织观摩、反思教学训练、新老教师传帮带、以老带新等活动,开展如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课改沙龙、共享集体备课的教案,共享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反思经验,共享课改成果等。

3.专业引领包括:专家讲座、借用别人学术著作中的有效经验、网上查询最新教育教学动态等,把专家引领、专著和网络引领等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四、校本教研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精神发展的基本策略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职业成功的精神动力。要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就必须树立“三个意识”,强化师德修炼。

1.树立“立志”意识。所谓“立志”,体育教师把个人的理想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融入学校的办事理念、发展目标之中,形成合力,促进学校发展。

2.树立“立业”意识。首先,勤奋是立业之基。体育教师要做到“四勤”,一是勤于学习,提高学识水平;二是勤于观察,善于发现新问题、新经验、新观点;三是勤思考,善于形成观点,总结经验;四是勤于实践,如在体育新课改实践中当先行者。

3.树立“立德”意识。一是正己以立德。面对学生,体育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二是修道以立德。体育教师要有“大爱”情怀,关怀弱势学生群体,以学生为本,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三是养性以立德。体育教师要少一些世俗习气,多一些师表风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端正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了重组和更新。然而,体育教师专业化既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终身的专业学习和发展,通过校本教研,寻求有效、简捷的专业发展策略,提高自身素养,为体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体育教师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浅谈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影响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