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学语文课堂讨论的途径

2015-09-10 07:22黄美丽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课堂环境课堂讨论

黄美丽

摘 要: 语文教学要发扬教学民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堂讨论”则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同时发现一些单调呆板的讨论形式大大削弱“课堂讨论”应用价值和效果。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呢?文章认为,可创造良好的环境,灵活设计课堂讨论方式。

关键词: 课堂讨论 课堂环境 讨论方式

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尤其是学习心理,针对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从协调与学的双边活动,沟通师生信息交流渠道着手,灵活组织运用讨论艺术,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潜在优势。笔者试做了如下探索。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课堂讨论环境指学生的发表欲、兴趣和情绪倾向、讨论题和课堂智力氛围三种因素构成的,三者互相制约、相辅相成而成为一个环境系统,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讨论效果。如何有效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呢?现有如下两个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讨论欲”

“讨论欲”作为发展观点、欲望和动机,是学生参与集体讨论的驱动力。主要方法有:(1)反激法。即当我们从正面向学生激疑提问而遇到“启而不发”的僵局时,或学生对某一问题浅尝辄止,愿意再深入讨论时,我们可从回答问题的反面激问,撩拨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促其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用自己的见解匡正问题的欲望。(2)诱引法,即根据学生探究心理,通过设置矛盾、激发矛盾的途径,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探究欲,从而激发“讨论欲”。关键是教师发掘课文中具有思维价值的“争论点”,精心设计提问,“争论点”常见的有质疑型、发散型、求异型、评价型,或因认识角度差异,或因不同观点碰撞,或因理解深浅不同,或因分析正误的迥异,或因评价不一而容易引起争论,对学生积极思维具有很强的“磁力”,最能启发他们的“讨论欲”。有时,可预先在性格外向、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发言骨干中物色发言对子,让他们带头争辩驳语,诱使其他同学卷入争辩之中。

(二)创设师生共同平等研讨的课堂情境

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成熟使他们对课堂讨论产生“惧说”心理,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权威效应”,怕自己的见解被教师否定而难堪,或者只等老师下定论。因此,老师一方面可运用“智力激励法”,即围绕一个中心问题鼓励所有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其间教师不“妄加”优劣正误评判,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发言中的合理因素和价值,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使学生在“言论自由”的气氛中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讨论成果的基础上,以问题讨论参与者的身份诚恳地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和观点,进行潜在导向,并贳穿讨论始终,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讨论中自我判定、深化理解。

二、灵活设计课堂讨论方式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信息主流随机多变,经课堂讨论呈现出多种流向轨道。采用何种讨论方式,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特点和课型特点优化调控、精心设计。

(一)导向式讨论。这种方式是从主导者角度着眼安排讨论程序,通常显示为定向导入——设坡点拨——归纳总结。“定向导入”阶段主要是教师根据本堂课教学目的重点,提出讨论题为讨论“定向”,使学生“有的放矢”。“设坡点拨”是主要阶段,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把握时机和火候,或大题化小;或难题化易;或铺设思维坡度,或由浅入深、层层启发、步步引导;或指点迷津、纠偏矫枉。学生随着老师的层层导向,对问题的认识和注解不断走向新台阶,逐步探寻要旨,实现学习目标。“归纳总结”阶段,或者由学生讨论的成果归纳出比较正确满意的结论,或者由教师用个人法总结正确答案,有时还可以把问题扩展开去,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途径把讨论引向更深层次。运用这种讨论方式的关键是造取“讨论点”,找准讨论的最佳突破口,老师趁机语导,使讨论流程环环相扣。特点是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自由式讨论。这是一种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习自主性,培养主动探索精神着眼,侧重学生“自由探索”的讨论方式。一般适用于预习和自读课,没有稳定程序。学生在认真学习言语,做好阅读、笔记的基础上,推选讨论主持人。主持人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共同性问题,根据自清目标,确定中心讨论题,在课堂上展开自由讨论,按智集见,相互启发,明辨正误优劣,提高认识,允许有不同答案。其间学生唱主角,教师只起催化剂作用,完全放手松绑,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自由探索,形成正确观点。这种讨论方式的优点是;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讨论气氛中充分发挥思维潜力,使思维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引爆出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师还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轨迹、认识心态和需求,为以后设计教学提供学时依据,使教学更富有针对性。

(三)竞赛式讨论。这是一种引进竞争机制组织讨论,解决某些主要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运用这种方式,首先教师要善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即以满腔热情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要有自主意识,表达见解要有自主意识,参与讨论要有自强意识,保持勇力竞技心态。其次,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课堂讨论智力气氛,灵活变换竞赛形式:(1)个人竞赛,即从能否勇于参与讨论,讨论结果的正确性和创造性、发言的敏捷性和流畅性等角度进行激励,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心理,活跃讨论气氛。(2)团体竞赛。主要从参与讨论者的覆盖面和气氛,讨论问题的正确和创造性角度出发,在平行班之间、班内小组之间、同桌之间形成竞争,从而提高讨论效率。(3)自我竞争。即引导学生从参与讨论的勇气、次数和讨论问题的正确率等方面形成自我竞争,自我激励,自我提高,从而提高全班讨论的整体水平。

(四)双向咨询式讨论。这是一种通过学生提问、老师作答,教师提高、学生回答展开讨论的方式。运用这种讨论方式应注意:(1)学生要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事先做好咨询准备。(2)教师要坦诚欢迎学生围绕讨论题提出多种疑难问题,循循善诱、晓之以理。(3)教师的提问要在前者的基础上,致力于提高学生认识,深化理解。鼓励学生提问,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提示知与不知的矛盾,提高自我训练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讨论方式因文因人因课因执而异,教师敏锐地抓住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思维火花,随时组织讨论,组织的关键在于如何审时度势地选择最优讨论方式。教师的教学机智发挥得好,这种讨论往往可成为转换教学突破口的契机。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课堂讨论效率。

猜你喜欢
课堂环境课堂讨论
支持学习视角下,活力数学课堂的方法探析
浅谈如何改善高中物理教学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