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生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2015-09-10 07:22郭振卞歌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郭振 卞歌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水平的现状,分析了他们的身心特点,指出了美术生体育教学应围绕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体育教师等方面进行改革,旨在找出适合美术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关键词: 高校美术生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一、美术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美术生的体育学习现状。由于美术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国家对他们其他学科方面的标准相应降低,但这个标准只局限于文化课成绩,而在体育课标准方面,美术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保持一致。但正是因为文化课成绩标准的降低,使他们在潜意识中将一切非美术专业的课程一视同仁。在进入高校前,美术生都会经历长期的专业课程学习,经常会长时间地进行专业创作,忽视身体锻炼,这使得他们身体素质直线下降。美术专业学科的特点,使美术生形成“喜静”、“自我”、“标新立异”等独特的性格特征。体育课要求学生具备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等精神,在课程中完成跑、跳、投等具备一定运动量的体育项目。这与美术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人习惯有一定的冲突,导致美术生对体育课有一定的抵制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学的现状。现在高校体育课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从教材选取、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大部分高校只在大一和大二学年开设公共体育课,每周只安排两个学时。根据各学校的硬件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学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的种类不尽相同。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观念过于陈旧,循规蹈矩,严格按照传统体育教学的方式教授技能,更有甚者采取“放羊式”教学法。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美术生体育教学的改革方案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始终千篇一律,体育课程的设置大多以传统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新兴的体育项目并没有很好地开展。体育教学目标过于局限增强学生的体质,忽略体育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背离现代体育教学的宗旨。美术类学生有优于常人的艺术追求和情操,他们更倾向于有一定艺术性、娱乐休闲性的体育项目。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增设健美操、瑜伽、交际舞、国标舞等具备艺术性的体育课程,也可设置户外拓展、太极、跆拳道等新颖的体育项目。这些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新鲜感、趣味性,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更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也可提高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

(二)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材大多围绕传授体育竞技技能编写,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常年不变,没有体现出当今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培养真正需求的内容,与时代不符,实用性较差。另外,体育教材的编排多数以运动项目的单项教学和训练为主,脱离现代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某种程度上忽视多数学生的参与需求。由于美术生在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及教学要求上的特殊性,应针对美术生的特点和体能基础,制定出符合其学习要求的教学大纲。在传统教学中,部分体育项目对艺术生而言难度稍大,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教材选用上应呈现出因材施教的特色。因为现阶段并未出现针对美术专业类学生而专门制定的体育教材,所以在不脱离传统教材本身的原则下,教师可自行制定适当的教学大纲以计划教学。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教材、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贯穿融合显得尤为重要。美术生具备独特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强调突出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兴趣为中心引导他们参与学习。不能局限于在运动场所教学,还可将学生带入课堂,利用讲授、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运动技能和知识相结合,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分组竞赛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增强美术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改变美术生过于自我的心理特点。在考核办法上,应尽量避免“一试定终身”的制度,加大课堂表现成绩的比例,在日常课堂中穿插小考核、小评比,并适当减小期末考核的难度和标准,增多学生获取优良成绩的机会。

(四)加强体育教学设施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设施建设更多地指向传统体育项目,较普遍的为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因为场地设施的局限性,一些较新颖的体育项目无法开展。诸如瑜伽、舞蹈等项目需要独立的场地才能进行,而户外拓展、跆拳道等项目需要特殊的器材设施的配合。另外,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制度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盈利、分时段开放等规定是影响学生参与锻炼的原因之一。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有选择地新建一些综合性场馆,或将现有的场馆设施进行改造,以求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便利。

(五)重视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高水平的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同样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作为改革的排头兵,体育教师应铭记树立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大胆更新教学理念,摈弃老旧的教学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敢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授美术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师可根据自身兴趣学习一些艺术知识,并将其融入教学,利用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程学习中,这将对体育教师的个人综合能力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另外,高校还应大胆培养新人,招收新兴体育项目的专业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保证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高等教育的宗旨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水平。美术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忽视对他们全面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校要大胆改革和创新,探寻适合美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他们形成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付玉娟.黑龙江省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05.

[2]时钰鹏.浅析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3.

[3]李咸英.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运动习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2.

[4]王伟蜻,王立新.高职院校艺术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大舞台,2012,11.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