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015-09-10 09:01田丽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

田丽

摘 要: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在发展和成长阶段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模式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学生的思维方式内容丰富,主要包括联想思维、想象思维、类比思维、求异思维及求同思维。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之一,也是素质教育倡导的重要内容。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的创新学习高度重视,不断尝试和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下面我们就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适合的教学氛围,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聪明才智,打开培养创新思维的大门。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需要教师做到以下方面:第一,建立和谐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关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信任,老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和谐友好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心。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够更有效,彼此互相促进和成长。第二,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热情和信心是需要教师培养和关注的,数学学习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挫败感,因此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变化。每个学生都是个体,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数学老师对学生个体的了解程度要加深,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持久动力。第三,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数学老师要把教学中的快乐分享给学生,把自己对学生的关爱传递给学生,用自己的帮助和爱感染和鼓励学生,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彼此的交流搭建良好桥梁,共同成长。

二、注重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创新素质

学生在学习中要亲自体验和实践,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更有效和深刻。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创设好问的情境。问题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二是要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加强指导。学生的疑问是教师要注重的因素,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认真的解答,提倡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实践,并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由表及里发现问题的本质。三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创新素质。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问题进行讨论,相互讨论、启发和分享,在此基础上对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归纳出结论和规律。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发散性思维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进行培养,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讨论之后可以采取合作操作活动,操作目的明确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在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中获取所需规律,培养发散性思维。学生之间的实践和探索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悟,在活动的最后大家要彼此分享探索的体验和感受,把得出的成果和大家分享,共同促进和成长,增加彼此的积累和经验。

三、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发散性思维。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形成多维型的思维方式,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展开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要根据问题提出客观存在的条件,再根据条件推测出可能出现的多种结果,在众多信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对事物的疑问是对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的前因,疑问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首要条件。问题是有价值的,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没有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这些方面对学生加强培养。主动学习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有了学习兴趣和求之欲望才能有动力探究和学习。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要利用这些经验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全部过程,对新的知识产生欲望,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和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这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学生也学会去伪存真,从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总结出对知识的规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素质。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是学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要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关键领域,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布置层次性的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支点,教给学生科学的方式进行训练,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丽吉.创新思维情境,培养创新能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4(12).

[4]唐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