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2015-09-10 09:01范爱军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探究

范爱军

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工作思路,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信息,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学会合作或独立地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上如果就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就严重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切实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

2.采用任务驱动进行阶梯式学习

“任务驱动”适合教授操作类的知识、技能与实践探究式教学。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要讲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成若干层次,将其设置为“任务”,分散在不同阶段,让学生逐一完成,逐一击破,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在学习写字板程序或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讲授的内容琐碎繁杂,学生很容易失去耐性。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我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技能给朋友写书信、打一份宣传材料、出一期墙报,这三个任务由易到难,每个任务都具有挑战性。学生可以从第一个逐一完成到最后一个,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选择其一完成。这些任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动手上机实践的兴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养成了信息技术课堂上“我要动手实践”的好习惯。

3.走动巡视和电子巡视并重

从形式上看:除了普通的走动巡视外,信息技术课堂也应利用技术优势,适时使用电子教室的巡视。走动巡视能有效解决个体问题;电子教室巡视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地发现普遍问题,掌握课堂进度。有时出现了有的课堂中一位学生计算机蓝屏了半节课,学生不敢说,教师也不知道的现象。如果教师能使用一次电子教室巡视,这样的问题就会解决。

从作用上看:巡视应具备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辅导个别困难学生、协助小组学习、掌控课堂进度、甚至解决硬件故障等作用。例如《接龙游戏》一课,部分学生其实并没有学会词语输入的方法,仍然是单字输入,教师却只看最后的上传结果,其结果是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

4.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度怎样把握

自新课程发展以来,“自主、合作、探究”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魅力,教师一直在追求属于孩子的课堂。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觉得要追求两条线:技术线与思想线,什么东西印象深刻?那是思考过后的,遇见问题后得到的解决方案更深刻。所以,对于“教”与“学”,要有新的认识,什么时候教?什么时候学?如何教?如何学?都需要我们思考。有人这样认为:什么时候先学后教,什么时候先教后学,这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当知识点在学生邻近发展区,选择先学后教,当知识点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水平,需要先教后学,但这又不是简单的先教后学,它是这样的过程:教—扶—放。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两条线,技能线与思想线,它们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二者的关键是“度”的把握。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与学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学生的思想性。

5.学科整合,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在《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再如在《信息的下载》伊始,我结合语文课中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播放有关维也纳的文字、图片的PowerPoint的幻灯片,再结合数学课中的《年月日》播放有关年月日知识的电子报刊,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学的感情。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学习。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扩大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进而全面发展。

6.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知识和学会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上,强调更多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网络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参与程度。信息时代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要学会自主探究知识,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信息资源促进更多新知识和新思想的产生。网络的交互性正满足了这一教学需要,及时获取指导和相互启发,有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制作小板报》一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Word编辑一份保护地球的科普小报。但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这就激发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寻找资料,自主探究。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地球如何遭到人类的破坏,水资源的匮乏,耕地的减少退化,动物的灭绝,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污染,等等,通过搜索到的这些材料完成一定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7.信息技术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环保相互整合,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主要工作有:

7.1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讲解信息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7.2每班进行一次电脑绘画小比赛,主题与环保有关。

7.3上网搜索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制作成环保电脑小报。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探究
【学科新书导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