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2015-09-10 09:01黄萍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建议实践教学

黄萍

摘 要: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酒店业实际需求和学校实际,对该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存在问题等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改进实践教学的建议,以提高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 酒店管理 实践教学 教学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酒店业已成为一个就业人数众多的领域,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酒店业培养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水平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并适应酒店工作岗位。但是目前实践教学在解决学生就业、缓解酒店用工紧张、为行业储备后继人才的同时,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影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本文结合酒店业实际需求和学校实际,对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践教学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只有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学习,才能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对客服务、客房清扫、处理客人投诉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项专业水平的最重要途径。

2.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

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教师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实践学习,自身得到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教学业务水平得到相应地提高。

3.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角色转换,实现就业梦想。

实践教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能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职业角色转换。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适应能力,企业更愿意接受具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了解和适应酒店发展及运转,很多学生最后会选择留在酒店中,而酒店非常愿意留下学生,实现学生的就业梦想。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课程设置随意。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酒店输送初、中级专业技能人才,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许多中职院校盲目紧跟所谓社会发展需要,把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到中高级酒店管理人才高度,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偏少,忽视学生实践经验培养,偏重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经验积累,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违背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随意性比较大,加入导游、烹饪等专业的学习内容,虽说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但受教学时间影响,完不成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任务,客观上提高学生学习难度,难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2.专业指导教师知识更新滞后,实践技能不足。

酒店管理专业指导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才能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保证实践教学顺利有效进行。目前“双师型”教师是比较缺乏的,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尽管在企业可能有过短暂的实习,但学得不扎实且和实际联系不紧密,所学专业知识就是书本知识,关键问题是到企业实际应用时书本知识已经落后于现实发展了。酒店管理专业要求有较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前厅对客接待、餐饮服务能力等,都需要较强的实践技能,若指导教师实践技能不足,酒店岗位操作一窍不通,则影响整个实践教学效果。

3.缺乏长久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联系不稳定。

校企合作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增加经验、提升能力的捷径。学校选择酒店、餐饮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但与企业联系却不稳定甚至有冲突,学校只考虑给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实践场所,忽视还应努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企业则把接收学生实践看做一种负担,或者把学生看成酒店的廉价劳动力。由于双方并没有达成共识,没有看到实践基地的建立给双方带来长远效益,因此校企合作联系是短期和不稳定的,不能真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实践教学也是敷衍了事,随着学生新鲜感的消退,稳定性很差,学生以种种理由提出请假甚至终止实践教学。

三、改进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1.明确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应明确中低级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岗位技能为主,促进理论知识向酒店管理应用能力转化。优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加大实训课程比例,在理论学习阶段借助校内模拟实践场所,融合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而且学生在校内经过系统训练后,掌握职业岗位要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完成酒店管理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适当开展导游、烹饪等其他专业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主次颠倒的后果。同时深入各类合作酒店,详细了解它们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意见和要求,根据酒店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课程结构,邀请酒店优秀管理人才到学校开讲座,同时组织学生到酒店参观学习,了解行业现状及各岗位工作内容,使学生产生较为直观的认识,让学生熟悉该专业的就业要求、岗位职责要求,对自己正确定位,为今后走向就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指导教师的水平。

“双师型”教师是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专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首先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在酒店具体岗位任职,做具体的事情,学习酒店管理及运营,如挂职前厅部主管、客房部领班等职,以学员身份向酒店资深员工及管理人员学习取经,是接触行业、了解行业、积累行业经验的好机会,全面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锻炼教师的业务水平,以此提高指导教师的双师素质。其次通过各种培训进修、传帮带及各类竞赛,提高专业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到旅游类院校培训、进修和参观学习是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聘请酒店业有实践技能又有理论水平的专家讲座培训,让酒店管理人员和专业指导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带,积极参加各种类型技能比赛,鼓励考取专业岗位资格证书,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久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只有建立长久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各星级酒店、餐饮企业和旅游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和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在达成互赢共识的前提下寻求合作,共同发展,建立一种持续、长久和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稳定的实践教学环境。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到酒店顶岗实践,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生产和职业训练机会,加强学生酒店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岗位适应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融入企业文化,根据现代酒店业的发展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着装、用语,掌握专业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今后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校企合作紧密,实习满意度高,学生在本企业就业的可能性越大,既能增强实习生的稳定性,又能为酒店储备专业人才,达到酒店、学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总之,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为主,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酒店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能.“校企合作的系统认识”.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2]王丽敏.“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7.

[3]易红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才智,2008.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教学建议实践教学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