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入

2015-09-10 07:22黄友义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语文

黄友义

摘 要: 青少年时期会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成熟、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据统计,在现中学生中33%有心理障碍,12%有心理缺陷、27%有心理异常。可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心理健康 教育教学方法

1.引言

初中阶段是当代学生人格品质形成的黄金阶段,其间也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但就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中学尚未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语文作为百科之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发挥传播语言文化的作用,语文教育工作者更要把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与人格素养放在重中之重,从而真正达到当代素质教育的目的,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最不稳定时期,也是叛逆的“黄金时期”,随着内心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反对接受父母和老师的各种教育与心理疏导,抽烟、打架、旷课、逞英雄、谈恋爱或者是内心抑郁孤僻等表现,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一些同学面临升学的压力,会不自然地产生各种浮躁心理,这对学习与生活都是很不利的。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课堂辅导中学生调节心理,让学生维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将对整个国家的人才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3.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1语文课程知识教学

语文课本知识本身富含丰厚的人文底蕴,文学是人的生活教科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孔子,感受做人的基本原则与道理;读李白,感受宽阔的胸怀与气度;读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感受作为年轻人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实现青春理想的斗志。语文老师每当讲到这些课文的时候,都应该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剖析,再联系生活实际,小到每一个同学的日常表现和学生的行为举止,利用课文的一些话或者是伟人们的生活态度,引导那些心理素质欠缺的学生。例如,在讲解海伦·凯勒写的《再塑生命》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单独总结出一段话用板书的形式写下来:“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通过这样的总结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篇文章的魅力,让那些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忽视生命重要性的学生了解到生命只有一次,让那些身心残疾的学生明白通过努力奋斗照样可以取得人生事业的辉煌。另外,也让那些畏惧生活挫折的学生更加有底气面对眼前的困难。

3.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永远是学生,老师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心理,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应该有耐心地讲解,争取让学生都能充分理解与体会,就如文言文一样,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你没有耐心讲解每一个问题,中学生们自然就破罐子破摔,导致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毅力,面对各种考试,自然心就变得浮躁,情绪不稳定,无疑会带来各种生活与学习的问题。老师必须一切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给学生多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积极踊跃地解答,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3.3开展语文活动课,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学完一两个章节,基本都会设置一个综合学习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开展与语文相关的一些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一块的内容,积极培养中学生的合作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譬如,老师可以让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人表演一些课文里面的情景对话,给他们充足的准备时间,以此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或者就当下的生活热点问题举行一场班级辩论赛,比如“逆境更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还是顺境”,“先天教育关键还是后天教育关键”的话题,因为诸如此类的话题答案都不唯一,答案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锻炼学生各抒己见和勤于动脑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动脑、不善于言辞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加入到这些活动当中,从而提高这些学生自身价值的认同感;最后,老师可以在语文活动课上,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心理的电影,在观看完毕后再让学生写一篇短小的电影观后感,这样既没有离开语文写作能力的锻炼,又缓解了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让身心变得更加愉悦。

3.4加强课外文化的熏陶。

语文老师要鼓励中学生加强课外知识的阅读,因为阅读可以平息一个人的烦恼,陶冶一个人的心境,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文》、《读者》和《智慧背囊》等书籍。阅读这些书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启迪智慧,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4.结语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推进和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唯有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养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热爱生活、品学兼优、能担当得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人才。当然,这不仅需要语文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更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语文教育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金晓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