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语文课堂的巧留白

2015-09-10 07:22冯倩芸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灵动留白

冯倩芸

摘 要: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发展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其过程融合了执教者优质的创作、学习者灵动的交流和参与者共享的快乐。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留白”,进行概念阐述,类别初探,并就质疑问难后的留白、板块过渡间的留白、课件出示后的留白和延伸结课前的留白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留白 灵动 课堂节奏 艺术功效 和谐优化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预留空白,为学生留下一片可以自由飞翔的天空,即留下独自静思的时间,留下独自体验的空间,留下自我陶醉的时间,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以此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厚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高综合素养。

一、质疑问难后的留白

质疑问难后的留白是对问题的梳理归纳,提出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是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探究的前期准备,又是连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最近发展区之间的纽带,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深层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中彩那天》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其道德的高尚,便提出了这样一个辩论题:如果你是这位父亲,那么是该把车留下,还是还给库伯呢?默读课文,在书中找一找,划一划理由。这位教师给学生留了足够的思考时间,自行梳理。在静静地等待之后,学生们精彩的作品诞生了。学生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情感的提升归功于这两处精妙的留白。这一段静静思索的时间看似短暂却弥足珍贵。

二、板块过渡间的留白

我在执教《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其中第一板块教学结束后,教师巧妙地设计了留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板块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改编的诗歌《享受春天》,以此感受春天的美好。首先让学生选择写得最美的一小节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诵读想象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和平环境下的大海、沙漠、草地上的美景,也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景观带来的快乐、自由、幸福。然而正当学生沉浸无比幸福的梦境中时,教师话锋一转,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可是此时此刻,在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国家的孩子,他们正生存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遭受着战争对他们的残害,忍受着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课件开始播放一张张在战争中受苦受难的孩子图片。教师悲痛地诉说这一幕幕惨烈的景象,让学生在瞬间从天堂跌入了地狱。这之后足足停了6秒钟。就在这6秒钟里,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更强烈了。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幅幅图、一个个字眼犹如一把把利剑刺穿了学生的心,使他们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之前教师激昂地引领,层层深入,带领学生到达情感巅峰。学生在体验强烈的情感落差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缓冲内化。如果这时候一味地“扬”,那么学生的体验反而没有那么刻骨铭心。

三、课件演示后的留白

我执教《狼牙山五壮士》时,课件播放相关视频,画面定格在“砸”字上,同时配放音乐《悲愤》。接着老师深情地说:“面对这一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那刺眼的文字激起了学生满腔的仇恨,那喷涌的《悲愤》激起了学生愤怒、怨恨的情丝。此时教师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说,而是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就在孩子们动笔前深思的几秒钟,我相信那极具震撼的画面一定会在他们的脑海里不停地回放,猛然间他们被带入那段尘封已久的屈辱史里。这短暂的留白过后,和着忧伤的旋律,只听见孩子们“刷刷刷”直抒胸臆的落笔声。这一段留白时间,既没有师生间的对话,又没有生生间的互动,有的只是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的愤怒与悲痛,有的只是孩子内心与文本、课件撞击后的余波。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教室里的空气似乎瞬间凝固了。这沉重的氛围形成一个情感的辐射场,不知不觉地调动了学生的每个细胞,贪婪地吮吸来自文本、课件、师生互动等共同提炼的养分。

四、延伸结课前的留白

大语文观提出,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结束就是生活语文的开始。因此,结课前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前那毫不起眼的几分钟既是让学生把思维的藤蔓延伸至生活,又是让学生重温问题意识,丰厚情感。

我在教学《卖木雕的非洲少年》这一课时,通过抓住两个遗憾,凸显全文的主要矛盾,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质疑:“非洲少年为什么而遗憾?”通过阅读中国无偿帮助非洲人民挖井、建学校等资料后,学生豁然开朗。此时,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最深处,创设了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转换角色想象木雕的来历。学生静思冥想之后,发言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会小木雕的来之不易。教师并未就此打住,而在课尾安排了一处小练笔,再次让学生置换角色,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感动:“我带着这沉甸甸的小象墩,拎着装得满满的行李箱,来到了飞机场,发现入口处放着一本旅客留言录。顿时,我的心里一阵激动,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笔,‘刷刷刷’地写了起来。假如你就是作者,你会写些什么呢?”学生沉思片刻,积蓄已久的情绪喷涌而出,快速地写了起来。过了两分钟左右,学生畅所欲言,令人感动的语言让他们的心灵再次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留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是从留白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综合素养的。当然课堂的留白不可滥用,否则就成了教学过程的“断流”,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恰到好处的留白,就如同绘画中的“留白”,书法中的“飞白”,音乐中的“余音”,它们都散发着无穷意味,展现着无尽美感。

猜你喜欢
灵动留白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让教材灵动而充满生命活力
返璞归真,让阅读教学走向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