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算”出快乐

2015-09-10 07:22陈艳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笔算口算乘法

陈艳

计算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枯燥、缺乏情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导致计算教学中学生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乐趣。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更是不深刻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发生的兴趣。结合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上应做好以下几点,让学生真正爱上计算。

一、培养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计算,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二、加强计算的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都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计算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乘积、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

三、掌握计算的技巧

低年级养成习惯:开展口算挑战赛练,让学生在挑战中感受成功喜悦,增强计算主动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浓厚,口算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中年级探索规律:建立计算排行榜:把耀眼的神算手、进步之星及时公布于榜,让学生有标可攀;建立计算门诊,学生对计算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集体会诊,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强化记忆提速度:如25×4125×825×8,圆周率中1π、2π、9π的计算结果,1?摇2?摇2?摇2?摇3?摇2?摇4?摇2……202,1÷2=0.5,1÷4=0.25,3÷4=0.75,1÷8=0.125等结果在计算中使用频率高,记住它,能有效提高速度;计算专题分类练:突出计算法则的重点练、容易混淆对比练、多种类型综合练。

高年级掌握技巧:新旧知识同步练: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得快,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新旧知识同步练习,从而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如教学乘法时可以和加法同步练习,教除法时和乘法同步练,有利于透彻理解算理、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经常出错反复练:根据学生平时计算中堵塞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如3.9+1=4、7.5+2.5×3、18-9.6+0.4、8+0.2-4.8、2×5÷2×5等;激发兴趣多样练:设计练习形式多样化,类型设计为:口算题、笔算题、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等;一审、二划、三思考、四认真、五演算。常规练:一审是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划是在题目上标出先算什么,在算什么;三思考是可否用简便方法,哪些地方可以口算,哪些地方必须笔算;四认真书写、仔细计算;五是计算完毕后要检查验算,保证对题率。运算简便技巧练:(1)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如:5.7+3.1+0.9+1.3等。(2)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如:2.5×0.125×8×4等,如果遇到除法同样适用,或将除法变为乘法计算,如:8.3×67÷8.3÷6.7等。(3)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遇到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分配。如2.5×(100+0.4),还应注意,有些题目是运用分配律的逆运算简算,即提取公因如:0.93×67+33×0.93。(4)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减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如:7691-(691+250)。(5)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除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如下:A÷B÷C=A÷(B×C),同时注意逆运算,如736÷25÷4。(6)接近整百数的运算。这种题型需要拆数、转化等技巧配合。如302+76=300+76+2,298-188=300-188-2等。(7)认真观察某项为0或1的运算。如:7.93+2.07×(4.5-4.5)等。简便运算的思路是:(1)运用运算的性质、定律等;(2)可能打乱常规的计算顺序;(3)拆数或转化时,数的大小不变;(4)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5)速算也是将硬算化为巧算;(6)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培养灵活巧妙的计算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运算符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运算符号,看清数字,弄清运算顺序,如:12看成21、2看成5、3看成8等。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细心,不能草率行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3.培养学生耐心检验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做到百分之百正确是不太可能的。为此,在教学时还应教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好习惯,把检验当做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数字及预算符号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同时也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等验算方法。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经历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而计算能力初步形成后,要在今后的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从而逐步提高。

猜你喜欢
笔算口算乘法
算乘法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算 笔算 估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